【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共享单车管理
,特别涉及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共享单车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出行链“最后一公里”问题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引发的停放秩序问题也相当突出。共享单车的使用和停放具有时间集中和空间集中的显著特点,而固定的停放设施恰不具备这种特点,因此造成了时间、空间停放供需不匹配,从而产生停放矛盾。具体的,停放矛盾主要表现在供需失衡和早晚高峰潮汐问题。特别是在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商业办公设施节点,其自身的共享单车停放需求在不同时段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性,与其他路段相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以早高峰为例,轨道交通车站将吸引大量的共享单车停放,常规设置的停放区域供给不能满足停放需求,而通勤居民小区附近共享单车大量涌向轨道交通站点,往往造成停车点无车可用的现象。
[0003]停放供需矛盾的解决有两个思路,一是原地挖潜,提高停放高需求点的停放设施供给规模,但实际情况往往受到条件限制不具备挖潜条件;二是空间转移,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停车矛盾冲突点的判定及计算需要调蓄的规模;步骤2、选择调蓄路段;步骤3、确定所述调蓄路段的可容纳共享单车规模;步骤4、选择共享单车调蓄点;根据步骤3中选出的所述调蓄路段,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所述可容纳共享单车规模进行共享单车调蓄点的选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停车矛盾冲突点通过计算共享单车停车矛盾冲突点饱和度S1来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调蓄点规划选址工作;所述共享单车停车矛盾冲突点饱和度S1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S1为停车矛盾点位的非机动车停放饱和度,即需求与供给的比值;x为高峰时段该停车点高峰时段停放的非机动车数量,单位为辆;L为相应的停车点的停车带长度,单位为米;l0为平均每一辆非机动车停放所需占用的横向距离,单位为米;L/l0为该停车点可停放非机动车的规模,单位为辆;确定所述停车矛盾冲突点后,计算所述停车矛盾冲突点需要调蓄的规模T,即需要调蓄多少量共享单车至调蓄路段;所述需要调蓄的规模T的计算公式如下:T=(S1‑
S')*(L/l0);其中,S'为理想情况下的非机动车停放饱和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矛盾冲突点从相关的监管部门获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通过实地观察或者视频识别获取所述停车矛盾冲突点,具体为实地调研或通过监控视频对任一非机动车停车点位进行停放状态识别;若产生明显的停放溢出或者秩序混乱现象,则所述非机动车停车点位为潜在的停车矛盾冲突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情况下的非机动车停放饱和度S'为0.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单车调蓄点规划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如下:首先,确定共享单车调蓄点的搜索半径范围R;所述搜索半径范围R为实际路径距离,即在现状路网基础上的路径距离;获取所述搜索半径范围R范围内所有路段;随后,在所述搜索半径范围R内搜索符合所述共享单车调蓄点设置要求的路段;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条件:道路等级D、路段人行道宽度W、路段机动车饱和度S
机
、路段现状非机动车停放饱和度S2和路段中小区及沿街建筑出入口间距d;其中,道路等级D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所述快速路、所述主干路、所述次干路和所述支路分别对应权重值为1、2、3和4;符合所述共享单车调蓄点设置要求的路段的判断公式如下:
其中,D>2表示所述道路等级必须为所述次干路或所述支路;W为路段人行道宽度;W0为人行道宽度阈值,按照设置共享单车调蓄点之后保证不低于1.8m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的要求,W0不小于3米;S
机
为路段高峰小时机动车饱和度;其中交通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士托,曾鸣,黄昊,彭庆艳,包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