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及编码蛋白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25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及编码蛋白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从荔枝中分离得到一个荔枝抗病相关基因LcLTP,该基因全长cDNA为342b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全长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脂质转移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录模式分析和植物表达分析发现,LcLTP基因可提高植物对疫霉菌的抗性,因此,该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可应用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或抗病植物育种方面。抗病植物育种方面。抗病植物育种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及编码蛋白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植物病理学
,特别涉及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及编码蛋白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荔枝属于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地带重要的热带水果,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常分布于中国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与香蕉、菠萝、龙眼同称为“南国四大果品”。
[0003]荔枝霜疫病和炭疽病是荔枝上为害最为严重的两大病害;其中荔枝霜疫病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引起,其通常通过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等侵染寄主。荔枝霜疫病可为害荔枝叶片、花穗、枝条、果实,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可产生白色霜状霉层。该病造成的枝条、叶片和花穗干枯死亡以及果实腐烂都将影响荔枝的产量。因此荔枝霜疫病的防治十分重要。荔枝霜疫霉生长速度快,遗传转化技术成熟,因此荔枝与荔枝霜疫霉的互作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体系,而基于荔枝与荔枝霜疫霉互作体系鉴定荔枝抗病基因及其应用则可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更多资源。
[0004]荔枝和荔枝霜疫霉的基因组测序完成较晚,因此分子生物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现在已经在短短数年间建立了荔枝霜疫霉与荔枝互作研究的体系,并发现了一些在互作过程中影响病害发生的关键基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编码蛋白。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编码所述荔枝抗病基因LcLTP。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编码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10]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所编码的蛋白,是一个脂质转移蛋白,包括信号肽区域和LTP功能域两部分。
[0011]编码所述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编码蛋白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
[0012]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3]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
[0014]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为通过过表达荔枝抗病基因LcLTP,提高植物对疫霉菌的抗性。
[0015]所述的植物包括荔枝和烟草等。
[0016]所述的抗病性为对疫霉菌的抗性。
[0017]所述的疫霉菌包括荔枝霜疫霉菌和/或辣椒疫霉菌。
[0018]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在培育抗病植物中的应用。
[0019]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在培育抗病植物中的应用,为通过过表达荔枝抗病基因LcLTP,提高植物的抗性。
[0020]所述的植物包括荔枝和烟草等。
[0021]所述的抗病性为对疫霉菌的抗性。
[0022]所述的疫霉菌包括荔枝霜疫霉菌和/或辣椒疫霉菌。
[002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中的荔枝抗病相关基因LcLTP是从荔枝中分离的,该基因全长cDNA为342bp,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全长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脂质转移蛋白,通过转录模式分析和植物表达分析发现,LcLTP可以提高植物对疫霉菌的抗病性,因此,该荔枝抗病基因LcLTP可应用在植物抗病育种合成新的抗病基因等方面,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抗病材料。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探究荔枝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自身表达的基因情况,发现荔枝抗病相关基因LcLTP在荔枝抗荔枝霜疫霉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荔枝在受到荔枝霜疫霉游动孢子侵染时,荔枝抗性基因LcLTP在荔枝叶片中的表达量增强,增强幅度可达倍;荔枝抗病相关基因LcLTP在荔枝枝条中的表达起伏,其变化证明了其在荔枝抗荔枝霜疫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0026](3)本专利技术将荔枝抗病相关基因LcLTP瞬时表达在烟草中,2天后接种辣椒疫霉,可以观察到LcLTP表达后病斑相对于阴性对照显著减小,且生物统计学分析显示,两个处理的病斑面积具有显著差异。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达LcLTP和GFP对辣椒疫霉侵染烟草的影响图;其中,A为表达LcLTP对辣椒疫霉侵染烟草的影响;B为表达GFP对辣椒疫霉侵染烟草的影响。
[0028]图2是辣椒疫霉侵染烟草病斑面积的统计学分析图。
[0029]图3是侵染时期LcLTP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图(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侵染0、1.5、3、6、12、24、48小时LcLTP表达量)。
[0030]图4是侵染时期LcLTP在枝条中的表达水平图(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侵染0、1.5、3、6、12、24、48小时LcLTP表达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实验条件或按照制造厂所建议的实验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和原材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和辣椒疫霉菌为常规的疫霉菌,可通过商业途径或自然界分离获得。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PVX载体和农杆菌GV3101可通过常规市售获得。
[0034]实施例1:LcLTP基因的克隆及获取
[0035](1)通过对荔枝基因组分析预测到了荔枝可能编码LcLTP基因,我们设计了引物(上游引物LcLTP

F和下游引物LcLTP

R),在荔枝cDNA中成功克隆得到LcLTP基因,其核苷酸
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36]LcLTP基因(SEQ ID NO:1;碱基组成:80A、87T、109G、66C):
[0037]ATGGGAAGCACCAAGGGAACATCACTAGGTTTTATGGTATTAGTAGTTGTAGCTGTTGTGGGGAAGTGGGAGGTGAAGATGGCTGGTGCAGAACTTAGTGCAGCCCAGTGCAAGGAAGAGAGGAGAATTGGGCTGAATGAGTGCAAGCCAGTGGTGTATGGGAAGCTTCCGTCGCCGTCGTGCTGTGAGCGTGTAAGGGTGAGTCATGTTGAATGTGTGTGCCCTGTCATTACACCTAAGTTGGCTGCTCTTATTGATCTCAACCGTGCCATCCGCCTCATCGAAGGCTGCGGTAGAAGAGTCCCTCGCCACTTCAAGTGTG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的编码蛋白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其特征在于: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荔枝抗病基因LcLTP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为荔枝或烟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广辉冯迪南李雯刘家琪黄伟雄司徒俊键习平根李敏慧姜子德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