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2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充电口盒结构紧凑性和稳定性等技术问题。本汽车充电口盒包括呈敞口状的盒体、盖板、主转臂和副转臂,盒体上具有口沿和位于口沿内侧的充电口,所述主转臂与副转臂的内端均与盒体铰接,外端均与盖板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臂和副转臂与盒体的铰接点均位于充电口的同一侧,所述主转臂上具有让位凹口,当盖板处于打开状态下,口沿位于让位凹口内,主转臂上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位于口沿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升汽车充电口盒结构紧凑性的同时,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电动汽车需要频繁充电,充电口盖也需要不断开启和关闭。
[0003]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 211893421 U;公告日:2020.11.10)中公开了一种保护装置及汽车,该保护盖板需要人为手动按压打开和关闭,可能会导致人们忘记关闭口盖,给客户操作体验造成诸多不便。其第一转动连杆和第二转动连杆在保护盖板上的铰接点之间非常接近,使第一转动连杆和第二转动连杆对保护盖板的支撑不足,因此,其需要采用两组连杆机构对保护盖板进行支撑,导致其结构复杂,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第一转动连杆和第二转动连杆均是铰接在主壳体上,并通过弹性件作用在第一转动连杆上使第一转动连杆具有向上的作用力,将保护盖板打开,因此导致保护盖板在关闭后,当汽车行驶发生颠簸时,第一转动连杆、第二转动连杆以及保护盖板均会产生上下的窜动,致使该保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口盒,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提升汽车充电口盒结构紧凑性的同时,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包括呈敞口状的盒体、盖板、主转臂和副转臂,盒体上具有口沿和位于口沿内侧的充电口,所述主转臂与副转臂的内端均与盒体铰接,外端均与盖板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臂和副转臂与盒体的铰接点均位于充电口的同一侧,所述主转臂上具有让位凹口,当盖板处于打开状态下,口沿位于让位凹口内,主转臂上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位于口沿的外侧。
[0007]本申请将主转臂、副转臂与盒体的铰接点均设置于充电口的其中一侧,确保在盖板打开的状态下,主转臂和副转臂不会对充电口插入充电头的路径产生干涉和阻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盒体内的空间,将主转臂和副转臂收纳在盒体内;汽车充电口盒利用盒体的深度空间进行铰接主转臂,使主转臂与盒体之间的铰接点位口沿的外侧,当盖板处于打开状态下,主转臂上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位于口沿的外侧,结合让位凹口的设置,确保在盖板打开的过程中主转臂不会与盒体发生干涉,在盖板打开的过程中,口沿逐渐进入让位凹口内,使盖板能够顺畅的开启到位;由于主转臂与盒体之间的铰接点位置位于口沿的外侧,能够增加主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到副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的距离,进而在实现盖板平移打开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主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到副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的距离,进而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盖板连接在盒体上的结构稳定性;本申请通过主转臂、副转臂
与盒体之间的铰接位置设置,在满足盖板平移开启的前提下,使盒体的口沿尺寸做的尽可能小,并且使盒体内的空间在设置完充电口位置后,容纳下主转臂和副转臂,且在盖板打开后主转臂和副转臂不对充电口产生干涉和阻挡,并且提升了盖板在打开状态下连接在盒体上的结构稳定性。
[0008]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盒体底面内凹设置有容置腔,当盖板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主转臂上具有让位凹口的一段位于容置腔内。通过容置腔的设置,在盖板关闭的状态下,利用盒体的深度空间,主转臂可以被收纳在盒体内。
[0009]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盒体的一侧壁上向口沿外侧外突出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容置腔在该侧壁上形成开口并延伸至安装部内,所述主转臂与盒体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安装部上。安装部朝口沿外侧凸出设置,且主转臂铰接在安装部上,使主转臂与盒体之间的铰接点位于口沿的外侧,并且增加主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到副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的距离,进而在实现盖板平移打开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主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到副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的距离,进而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盖板连接在盒体上的结构稳定性。
[0010]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主转臂和副转臂与盒体之间的铰接点均位于充电口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盖板沿盒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由于主转臂和副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位置的设置,使盖板只能沿盒体的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汽车行驶发生上下颠簸的时候,主转臂、副转臂和盖板不会产生上下窜动,提升本汽车充电口盒的结构稳定性。
[0011]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主转臂与盒体之间通过铰接轴一铰接,所述铰接轴一连接有能够带动其转动的齿轮一,所述盒体上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与齿轮一相啮合的齿轮二。通过齿轮一与齿轮二的啮合,使电机工作时带动主转臂的摆动,实现盖板的自动打开和自动关闭的功能,并且在盖板关闭的时候,通过电机的自锁以及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的啮合,减少盖板与盒体之间的窜动,提升本汽车充电口盒的结构稳定性。
[0012]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主转臂内端的端部呈C字形弯折,所述让位凹口为C字形弯折形成的凹口,且当盖板处于开启状态下,让位凹口的开口朝向口沿外侧。
[0013]在上述的汽车充电口盒中,所述盒体上还设有充电指示灯。通过充电指示灯可以知道,汽车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00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充电口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主转臂、副转臂与盒体的铰接点位置的设置,确保在盖板打开的状态下,主转臂和副转臂不会对充电口插入充电头的路径产生干涉和阻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盒体内的空间,将主转臂和副转臂收纳在盒体内,提升本汽车充电口盒结构紧凑性。
[0017]2、通过调整主转臂与盒体之间铰接点的位置,实现增加主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到副转臂与盖板之间铰接点的距离,进而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盖板连接在盒体上的结构稳定性。
[0018]3、本汽车充电口盒在提升紧凑性的同时,也提升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0019]4、本汽车充电口盒的主转臂、副转臂和盖板能够更好的抵御上下的窜动,提升本汽车充电口盒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汽车充电口盒盖板打开状态下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汽车充电口盒盖板打开状态下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汽车充电口盒盖板打开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主支架、副支架在盖板打开状态下与口沿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汽车充电口盒盖板关闭状态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盒体;1a、口沿;1b、充电口;1c、容置腔;1d、凹腔;1e、安装部;
[0027]2、盖板;
[0028]3、主转臂;3a、让位凹口;
[0029]4、副转臂;
[0030]5a、铰接轴一;5b、铰接孔一;
[0031]6a、铰接轴二;6b、铰接孔二;
[0032]7、齿轮一;8、齿轮二;9、电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包括呈敞口状的盒体(1)、盖板(2)、主转臂(3)和副转臂(4),盒体(1)上具有口沿(1a)和位于口沿(1a)内侧的充电口(1b),所述主转臂(3)与副转臂(4)的内端均与盒体(1)铰接,外端均与盖板(2)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臂(3)和副转臂(4)与盒体(1)的铰接点均位于充电口(1b)的同一侧,所述主转臂(3)上具有让位凹口(3a),当盖板(2)处于打开状态下,口沿(1a)位于让位凹口(3a)内,主转臂(3)上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位于口沿(1a)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口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底面内凹设置有容置腔(1c),当盖板(2)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主转臂(3)上具有让位凹口(3a)的一段位于容置腔(1c)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口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一侧壁上向口沿(1a)外侧外突出设置有安装部(1e),所述容置腔(1c)在该侧壁上形成开口并延伸至安装部(1e)内,所述主转臂(3)与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杜文鑫李国林李广见杨振国吴启峰徐云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