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83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总成,该充电口盖总成用于与内凹于蒙皮外侧轮廓形成的充电口相适配,包括充电口盖和锁止机构;其中,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具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可与充电口上方的蒙皮铰接,其本体下沿的内侧表面具有止动部;所述锁止机构位于所述充电口盖的下方,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可在锁止工作位和解锁工作位之间切换的锁止部,并配置为:位于锁止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适配并构建限制所述充电口盖打开的限位副,位于解锁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脱离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本方案通过配置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其空间占用,为整车空间配置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整车空间配置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整车空间配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总成。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充电,现有电动车的充电口大多布置在车头位置。车头位置的充电口一般布置在前蒙皮上,并在充电口外侧安装充电口盖。基于该充电口盖重复开合的特点,充电口盖开合操作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是其方案设计中重点关注点之一。
[0003]传统的充电口盖采用大铰链进行左右开合,为了保证造型美观,充电口盖的铰链本体呈弯曲状,以免充电口盖打开时与周边相碰。因此,铰链需做得比较复杂,且体积大,充电口盖布置占用较大空间就很大,不利于车辆其他零件的布置。
[0004]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有效减小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总成,通过配置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其空间占用,为整车空间配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0006]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口盖总成,用于与内凹于蒙皮外侧轮廓形成的充电口相适配,包括充电口盖和锁止机构;其中,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具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可与充电口上方的蒙皮铰接,其本体下沿的内侧表面具有止动部;所述锁止机构位于所述充电口盖的下方,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可在锁止工作位和解锁工作位之间切换的锁止部,并配置为:位于锁止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适配并构建限制所述充电口盖打开的限位副,位于解锁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脱离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
[0007]优选地,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与蒙皮上沿对齐。
[0008]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铰接部的铰接中心线同轴设置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工作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的内侧表面和充电口上方的蒙皮压抵适配,并配置为:所述充电口盖位于闭合状态下,所述扭簧具有扭转形变。
[0009]优选地,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铰接部通过销轴与所述蒙皮铰接,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销轴上。
[0010]优选地,所述铰接部旁侧的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扭簧安装部,所述扭簧安装部上插装有与所述铰接中心线同轴设置的安装销,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安装销上。
[0011]优选地,充电口下方的蒙皮具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自蒙皮外侧轮廓表面向内延伸至充电口下方,所述充电口盖位于闭合状态下,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折弯段上方;所述锁止机构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折弯段,所述锁止部自所述本体的上部伸出,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切换于所述锁止工作位和解锁工作位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止动部自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向内延伸依次形成插孔段和引导段,所述插孔段上开设有与所述锁止部适配形成所述限位副的止动孔,所述引导段相对于所述插孔段向内侧上方斜向延伸,并配置为:在所述充电口盖闭合过程,所述引导段可形成压抵所述锁止部的作用力。
[0013]优选地,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弹性件和牵拉缆索,所述牵拉缆索与所述锁止部传动连接,以拉动所述锁止部自所述锁止工作位切换至解锁工作位;位于所述本体内的所述锁止部上固定设置的限位部,所述复位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下方的所述本体内,并配置为:所述锁止部切换至解锁工作位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在所述限位部的作用下形变,以提供所述锁止部切换至锁止工作位的复位作用力。
[0014]优选地,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或橡胶弹性件。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配置在车头的充电口,还包括如前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在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配置有铰接部,以与充电口上方的蒙皮铰接。实际使用时,向上翻转打开盖,充电口露出后即可进行充电等操作;同时,在充电口盖的下方配置有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通过锁止部与充电口盖下沿处的止动部适配,构建限制充电口盖打开的限位副,由此使得闭合状态下的充电口盖得以可靠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口盖总成,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特点,占用空间小,能够有效解决系统布置问题。
[0017]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与蒙皮上沿对齐,针对打开状态的充电口盖提供了相对大的位置空间,同时可保证外观造型的一致性,更加美观。
[0018]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与铰接部的铰接中心线同轴设置的扭簧,充电口盖位于闭合状态下,扭簧具有扭转形变储备弹性变形能;锁止机构的锁止部切换至解除工作位时,该扭簧可施加作用力于充电口盖,以便充电口盖自动向上翻转打开,无需手动操作打开,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0019]在本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其止动部自充电口盖的本体向内延伸依次形成插孔段和引导段,该引导段相对于插孔段向内侧上方斜向延伸;在充电口盖闭合过程,引导段可形成压抵锁止部的作用力;由此,随着充电口盖的转动,直至锁止部与插孔段上的止动孔对中并插入其中,闭合后即可实现锁止限位,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盖总成的闭合状态主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所示充电口盖总成的后视图;
[0022]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盖总成的打开状态主视图;
[0023]图4为图1中所示充电口盖总成的剖切形成视图;
[0024]图5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5]图6为图3的B

B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蒙皮1、充电口11、内凹弧部12、折弯段13、充电口盖2、铰接部21、止动部22、插孔段221、止动孔2211、引导段222、扭簧安装部23、锁止机构3、锁止部31、本体32、复位弹性件33、
牵拉缆索34、限位部35、扭簧4、工作端41、安装销5、销轴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结构的车体蒙皮作为描述基础,详细说明充电口盖总成的具体创新方案。应当理解,该车体蒙皮作为基础结构,可针对不同车型总体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其具体尺寸及结构形式等要素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0030]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盖总成的闭合状态主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充电口盖总成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盖总成的打开状态主视图。
[0031]该充电口盖总成用于与内凹于蒙皮1外侧轮廓形成的充电口11相适配。如图所示的充电口盖总成主要包括充电口盖2和锁止机构3,充电口盖2 用于遮盖充电口11,锁止机构3用于将充电口盖2可靠限位在闭合状态。
[0032]其中,充电口盖2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具有铰接部21,铰接部21 可以通过销轴6与蒙皮1的相应位置实现该铰接关系。作为优选,该铰接部21及相适配结构可配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口盖总成,用于与内凹于蒙皮外侧轮廓形成的充电口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盖,其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具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可与充电口上方的蒙皮铰接,其本体下沿的内侧表面具有止动部;锁止机构,位于所述充电口盖的下方,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可在锁止工作位和解锁工作位之间切换的锁止部,并配置为:位于锁止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适配并构建限制所述充电口盖打开的限位副,位于解锁工作位的所述锁止部,脱离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止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与蒙皮上沿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铰接部的铰接中心线同轴设置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工作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的内侧表面和充电口上方的蒙皮压抵适配,并配置为:所述充电口盖位于闭合状态下,所述扭簧具有扭转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的所述铰接部通过销轴与所述蒙皮铰接,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销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旁侧的所述充电口盖的本体上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扭簧安装部,所述扭簧安装部上插装有与所述铰接中心线同轴设置的安装销,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安装销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充电口下方的蒙皮具有折弯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火德高凯周云李性宁段于喜陈术黎兆宇刘文文覃宽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