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90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包括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体温监测模块和显示模块,体温监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电压跟随器和第一开关管,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依次串联连接并连接于电源与接地之间,电压跟随器的同向输入端与热敏电阻和第一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其集电极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穿戴设备将终端设备连接在身体上,实现了实时监测体温数据,体温监测模块中的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电压跟随器的设计提高了检测精准度。设计提高了检测精准度。设计提高了检测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体温检测装置大部分是水银体温计和手持式红外线电子测温仪,这些体温检测装置都是“断点式”测量体温,即,在一天当中的某一时刻测量当下体温。这种“断点式”测量体温测量方式的机动性较高,可以在人流量大,对体温数据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但是对于一些重点防控地区,或者是一些需要重点监控人群,采用“断点式”测量体温的方式显得不够准确,也不够方便。
[0003]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实时监测体温数据并且测量准确度高的体温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体温数据,并且检测精度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包括穿戴设备和安装在穿戴设备上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体温监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体温监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电压跟随器和第一开关管,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依次串联连接并连接于电源与接地之间,电压跟随器的同向输入端与热敏电阻和第一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其集电极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将电压跟随器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温度信息;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耦接,用于显示温度信息。
[0006]此外,本技术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7]优选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还包括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的型号为BT06,通过串口与控制模块耦接。
[0008]优选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还包括GPS模块和SD卡,GPS模块的型号为GS

15B,其通过RS232接口与控制模块耦接,SD卡通过SPI接口与控制模块耦接。
[0009]优选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包括LED灯、第一限流电阻、蜂鸣器、第二开关管和第二限流电阻,LED灯和第一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并连接于电源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之间,蜂鸣器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后连接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0010]优选的,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型号为STC15F2K60S2。
[0011]优选的,热敏电阻为NTC热敏电阻。
[0012]优选的,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NTC热敏电阻在36℃下的阻值。
[0013]优选的,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3倍。
[0014]优选的,穿戴设备为手环、项圈、项链或头带。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的优势在于:其包括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穿戴设备用于将终端设备连接在人体上,终端设备又包括控制模块、体温监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在体温监测模块中利用热敏电阻的电子特性实现实时监测体温数据的目的,同时体温监测模块中的电压跟随电路大幅度抑制了流过控制模块的漏电流,以及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对热敏电阻的分压阻值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温度阶段,都大大提高了体温检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图1是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0019]图3是体温监测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4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蓝牙模块和GPS模块的电路图。
[0021]图5是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0023]见图1,本实施例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包括穿戴设备1和终端设备2,穿戴设备1用于将终端设备2连接在人体上,终端设备2可拆卸地安装在穿戴设备1上、并用于实时监测人体温度。本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为手环式,即,包括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11,在第一表带10上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13,在第二表带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扣14。终端设备2分别与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11连接。除了手环式,穿戴设备1还可改变为项圈式、项链式或头带式。
[0024]见图2,终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20,体温监测模块21,显示模块22,蓝牙模块23,GPS模块24,SD卡25,以及报警模块26。其中,控制模块20为核心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数据、以及发出控制信号,其余模块均与控制模块20耦接,体温监测模块21用于实时监测人体温度变化,显示模块22用于显示温度信息,蓝牙模块23用于与智能设备(手机、电脑)蓝牙连接,GPS模块24用于监测活动轨迹,SD卡25用于存储GPS数据,报警模块26用于当温度值超出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0025]见图3,体温监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主要包括热敏电阻RT、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电压跟随器V1和第一开关管Q1。热敏电阻RT为 NTC热敏电阻,并且热敏电阻RT、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并连接于电源VCC与接地GND之间,并
且,热敏电阻RT靠近电源端,第二分压电阻R2靠近接地端。电压跟随器V1采用LM358型运算放大器,其输入侧的阻抗较高,输出侧的阻抗较低,具有阻抗转换的功能,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其输入侧的电压与输出侧的电压相等,电压增益为1倍,不作为放大器起作用。电压跟随器V1的同向输入端(V+)与热敏电阻RT和第一分压电阻R1的连接点连接,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AD口)连接,同时还与反向输入端(V

) 连接。第一开关管Q1为8050型NPN三极管,其集电极与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接点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GPIO口) 连接。
[0026]上述“热敏电阻RT、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的工作原理为:NTC热敏电阻RT主要用于检测人体温度,但是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处于不断变化中,且不同的NTC热敏电阻的阻值范围不同,因此第一分压电阻R1的电阻值要等于NTC热敏电阻在36℃下的阻值,可达到较好的分压效果。但是外界环境温度是变化的,为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NTC热敏电阻也能达到较好的测量效果,增设第二分压电阻R2,并且第二分压电阻R2阻值相对较大,等于第一分压电阻R1的阻值的3倍,与NTC热敏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包括穿戴设备和安装在穿戴设备上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体温监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体温监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电压跟随器和第一开关管,热敏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依次串联连接并连接于电源与接地之间,电压跟随器的同向输入端与热敏电阻和第一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其集电极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将电压跟随器输出端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温度信息;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耦接,用于显示温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的型号为BT06,通过串口与控制模块耦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体温动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PS模块和SD卡,GPS模块的型号为GS

15B,其通过RS232接口与控制模块耦接,SD卡通过SPI接口与控制模块耦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体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玮琳滕艳娟陈凌谢柳何莹欧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