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2185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药物递送载体无法兼顾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与增强药物靶向病灶的技术问题。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PDG@PBA,通过亲水性双嵌段共聚物上的苯硼酸基团与聚多巴胺上的邻苯双酚基团形成酸性可逆的苯硼酸酯键在粒径为50nm~500nm PDG修饰一层亲水性涂层;在生理pH下,PDG表面呈正电荷,PDG@PBA表面呈负电荷;在微酸环境下,所述苯硼酸酯键发生断裂,PDG@PBA转换为PDG;该纳米载体具有低的溶血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液循环时间较长,病灶靶向能力较强,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化学及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纳米技术被视为构建药物递送系统极具前景的方法。基于纳米技术构建的递送平台能够增强抗菌或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其带来的副作用。尽管纳米递送平台在临床试验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潜力,但在过去60年的研究中,只有38种研究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获得了权威部门的批准。
[0003]通常,电中性、电负性或亲水性表面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较长血液循环时间的特点,因为这类递送载体与体内的蛋白具有较低的相互吸附作用从而延长了其血液循环时间。然而,若要增强载体与病灶(如肿瘤、以及细菌生物被膜感染部位)的靶向作用,则需要疏水性或带正电荷表面的药物递送载体;因为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载体易通过静电吸附与细菌或肿瘤带负电的细胞壁结合;并且有相关文献报道带正电荷的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渗透到肿瘤中以及细菌生物被膜中从而实现高效的药物治疗。由此可见,目前的药物递送载体无法兼顾延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H响应的表面电荷反转型纳米载体PDG@PBA,其特征在于:通过亲水性双嵌段共聚物上的苯硼酸基团与聚多巴胺上的邻苯双酚基团形成酸性可逆的苯硼酸酯键在粒径为50nm~500nm的PDG表面修饰一层亲水性涂层;在生理pH下,PDG表面呈正电荷,PDG@PBA表面呈负电荷;在pH小于等于6时,所述苯硼酸酯键发生断裂,PDG@PBA转换为PDG。2.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载体PDG@PB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PDNG将乙酰葡萄糖胺与盐酸多巴胺进行氧化沉积共聚,得到粒径为50nm~500nm乙酰葡萄糖胺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材料PDNG;2)制备PDG对步骤1)得到的乙酰葡萄糖胺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材料PDNG进行脱乙酰化,得到胺基葡萄糖改性的聚多巴胺纳米载体PDG;3)制备PDG@PBA在步骤2)得到的PDG表面修饰带有苯硼酸侧基和亲水性吗啉侧基的双嵌段共聚物,得到纳米载体PDG@PB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纳米载体PDG@PB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在搅拌下,先向超纯水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乙酰葡萄糖胺,再加入盐酸多巴胺,进行氧化沉积共聚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得到乙酰葡萄糖胺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材料,冷冻干燥后遮光室温保存;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酰葡萄糖胺和盐酸多巴胺的摩尔比为2∶2.9~11.6∶5.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纳米载体PDG@PB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向步骤1)得到的PDNG的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在80~90℃下冷凝并回流50~70min,将反应混合液置于冰浴中淬灭反应,离心处理后分散在超纯水中冷冻干燥得到PDG;所述PDNG的水溶液浓度为1~2mg mL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纳米载体PDG@PB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将步骤2)得到的PDG的水溶液分散在已溶解有双嵌段共聚物p(AM

b

AMPBA)的pH为9~9.5的PBS缓冲液中;然后在冰盐浴中磁力搅拌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使用pH值与生理pH相同的PBS缓冲液洗涤,得到纳米载体PDG@PBA;其中,所述双嵌段共聚物p(AM

b

AMPBA)由单体N
‑3‑
丙烯酰胺基苯基硼酸AMPBA与单体4

丙烯酰基吗啉AM通过RAFT聚合制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纳米载体PDG@PB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双嵌段共聚物p(AM

b

AMPBA)的制备方法具体为:S1制备单体丙烯酰胺基苯基硼酸AMPBAS1.1在0~4℃下,将3

氨基苯基硼酸溶解在NaHCO3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并在10~20min内将预冷的丙烯酰氯逐滴加入到搅拌中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反应混合物;S1.2将HCl溶液逐滴加入S1.1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直至pH达到1.0~2.0,反应过程中析出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并分别收集沉淀和滤液,采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滤液,收集有机相;S1.3用饱和食盐水洗涤S1.2得到的有机相,减压蒸发去除溶剂,得到褐色固体,并将褐
色固体与S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蛟唐奕章王雷张善宇王坤李鹏黄维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