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83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冷气室和制冷室,所述冷气室的外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室,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增压室的内部,所述增压室的输出端与冷气室固定连通,所述冷气室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号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提前准备好的冰袋放到冷气室内,由换热铜板对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水经过蠕动泵输送进水袋内,而水袋则会由医务人员放到病人需要降温的位置为病人降温,由于水袋中的水流会最终流回水箱中且会有源源不断的冷水流入到水袋内,可保证水袋的中温度始终较低,处于恒定状态,无需医务人员在其期间进行更换,减轻了义务人员的压力。务人员的压力。务人员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急诊科中,会遇到一些患者身体温度超过正常水平,需要进行降温处理,现有的一些降温处理是通过对患者使用毛巾冷敷进行降温处理的,但需要频繁更换低温毛巾,操作麻烦,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如果使用冰袋进行降温,会由于冰袋的温度过低而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具有可持续降温、温度适宜和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冷气室和制冷室,所述冷气室的外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室,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增压室的内部,所述增压室的输出端与冷气室固定连通,所述冷气室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号顶盖,所述冷气室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部放置有冰袋放置盒,所述冷气室和制冷室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导气管,所述制冷室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顶盖,所述制冷室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安装有蠕动泵,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铜板,所述换热铜板的底端穿过隔板并延伸至水箱的内部,所述蠕动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端穿过隔板和二号顶盖并延伸至制冷室的外部,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有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袋,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过二号顶盖和隔板,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与水袋固定连通。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室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冷气室固定连通,所述制冷室的右侧面开设有出气口。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冰袋放置盒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冰袋放置盒的顶部两侧向内设置有内延边,所述限位环为矩形环状且其焊接在冷气室的内壁,限位环将冷气室内腔的环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而冰袋放置盒上开设的圆形通孔将冷气室的上下两个部分连通,气流可顺着通孔流过。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压室与冷气室的连通处位于限位环的下方,两个所述导气管与冷气室的连通位置位于冰袋放置盒的上方,两个所述导气管与制冷室的连通位置位于隔板的上方,外部环境的气流首先经过电机、增压室和叶轮的配合被压入冷气室的内部,气流具有较快的速度和压力,从冰袋放置盒的下方通过冰袋放置盒开设的圆形通孔来到上方,气流在经过冰袋放置盒上放置的冰袋时被制冷,再顺着导气管进入到制冷室中。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铜板共设置有十四个,所述换热铜板与导气管的导通方向呈纵向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不仅可以另换热铜板与冷气有着较大的接触面积,且对气流的流动性影响较小,可以在使制冷室中的冷气得到迅速更新,由此可以加快气流与换热铜板之间的热交换速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袋为透明状且由聚丙烯制成,此材质柔软,坚固耐用,常温和低温下无毒,触感较为柔和且导热性良好。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流管与冷气室的连接处位于冰袋放置盒的上方,在冷气室中经过制冷的气体进入到制冷室中换热铜板进行换热之后,其部分仍然携带有可观的冷气,该部分气体将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由出气口排出,为冷气室和制冷室的内部进行释压,另一部分则会顺着回流管回流入冷气室的内部,此处将回流管与冷气室的连通处设置在冰袋放置盒的上方是为了避免与增压室送进来的气体发生正面对流,影响气流的流通性,该部分气流的热量在冷气室散尽,再经过装置的内循环重新返回到制冷室中继续与换热铜板进行换热,换热铜板经过换热之后,将水箱中的水制冷,此处水流会由蠕动泵输出,流经出水管、出水软管到水袋内,再经由水袋流入到进水软管和进水管返回到水箱中。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将提前准备好的冰袋放到冷气室内,由受电机驱动的叶轮向冷气室内的输送源源不断的气流,气流流经冰袋会被制冷,再经过导气管进入到制冷室之内,对换热铜板进行降温,换热铜板对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水经过蠕动泵输送进水袋内,而水袋则会由医务人员放到病人需要降温的位置为病人降温,由于水袋中的水流会最终流回水箱中且会有源源不断的冷水流入到水袋内,可保证水袋的中温度始终较低,处于恒定状态,无需医务人员在其期间进行更换,减轻了义务人员的压力。
[0013]2、本技术通过由于病人并非直接与冰袋或者冷气进行直接接触,而是由被制冷的水进行降温的,所以水温在制冷时由热交换率所带来的损失时,其温度会始终保持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病人进行科学降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创造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冷气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制冷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制冷室的后部分解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增压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冷气室;2、制冷室;3、电机;4、增压室;5、叶轮;6、一号顶盖;7、冰袋放置盒;8、限位环;9、导气管;10、二号顶盖;11、水箱;12、蠕动泵;13、隔板;14、换热铜板;15、出水管;16、进水管;17、出水软管;18、水袋;19、进水软管;20、回流管;2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冷气室1和制冷室2,冷气室1的外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室4,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5,叶轮5位于增压室4的内部,增压室4的输出端与冷气室1固定连通,冷气室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号顶盖6,冷气室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8,限位环8的顶部放置有冰袋放置盒7,冷气室1和制冷室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导气管9,制冷室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顶盖10,制冷室2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水箱11,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蠕动泵12,水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13,隔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铜板14,换热铜板14的底端穿过隔板13并延伸至水箱11的内部,蠕动泵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的顶端穿过隔板13和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冷气室(1)和制冷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室(1)的外部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室(4),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叶轮(5),所述叶轮(5)位于增压室(4)的内部,所述增压室(4)的输出端与冷气室(1)固定连通,所述冷气室(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号顶盖(6),所述冷气室(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8),所述限位环(8)的顶部放置有冰袋放置盒(7),所述冷气室(1)和制冷室(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导气管(9),所述制冷室(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顶盖(10),所述制冷室(2)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水箱(11),所述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蠕动泵(12),所述水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铜板(14),所述换热铜板(14)的底端穿过隔板(13)并延伸至水箱(11)的内部,所述蠕动泵(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的顶端穿过隔板(13)和二号顶盖(10)并延伸至制冷室(2)的外部,所述出水管(15)固定连接有出水软管(17),所述出水软管(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袋(18),所述隔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6),所述进水管(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过二号顶盖(10)和隔板(13),所述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甜甜陈东张嫦胡剑范熠吴琪琪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