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38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包括顶升螺杆、固定块、固定导轨、连接杆和行走轮;固定块与固定导轨滑动配合;顶升螺杆与连接杆沿轴向连接并在连接处沿周向设有防脱钩部,顶升螺杆与连接杆通过钩部转动配合;顶升螺杆上端伸出至固定块以上并与固定块螺纹配合;连接杆下端与行走轮的轮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将故障小车顶起并在行走轮的辅助作用下沿输送系统的轨道快速且省力的推至检修点;利用固定导轨可将辅助行走装置从故障小车上快速拆卸。助行走装置从故障小车上快速拆卸。助行走装置从故障小车上快速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设备
,具体地指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小车输送系统(Electric Mover System,EMS)在工业领域被大规模应用,是现代化工业批量生产的灵魂。通常该系统的一条轨道上同时运行有多个小车,当某个小车的驱动电机发生故障导致小车不能动时,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小车运行。此时,只能对故障小车进行就地维修或推动至维修点,但就地维修导致整个运输系统需要停线,不利于生产需求,以公开号CN20183470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为例,其公开的是一种电动自行小车的在线顶升装置,通过在小车前后端设置顶升装置将故障小车顶起便于对其进行就地维修。而将故障小车推动至维修点的方式由于驱动电机的阻力导致推行非常费力,推行速度慢同样也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小车输送系统中小车故障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包括顶升螺杆、固定块、固定导轨、连接杆和行走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顶升螺杆与连接杆沿轴向连接并在连接处沿周向设有防脱钩部,所述顶升螺杆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钩部转动配合;所述顶升螺杆上端伸出至所述固定块以上并与所述固定块螺纹配合;所述连接杆下端与行走轮的轮架连接。
[0004]进一步,所述固定导轨水平设置,其两端设有连接螺栓。
[0005]进一步,所述固定导轨位于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限位螺栓。
[0006]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上端还竖直设有与所述固定导轨抵接的固定螺栓。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块呈水平的U形,包括一个竖直端、两个水平端及背对所述固定导轨的开口端;所述竖直端与所述固定导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水平端上设有与所述顶升螺杆配合的螺纹孔,另一个所述水平端与所述连接杆活动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上端设有弧形的缺口槽;所述钩部位于所述缺口槽内。
[0009]进一步,所述缺口槽包括竖直槽和水平槽;所述竖直槽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端并与所述顶升螺杆配合;所述水平槽设于所述竖直槽下端并与其连通,所述钩部设于所述水平槽内;所述钩部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竖直槽的水平宽度。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顶升螺杆与行走轮配合,可将故障小车顶起并在行走轮的辅助作用下沿输送系统的轨道快速且省力的推至检修点,不影响输送系统其他小车的正常运行;并且利用固定导轨可将辅助行走装置从故障小车上快速拆卸,便于故障小车的检修,在不影响输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故障小车的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两个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分别安装于故障小车前后两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一个辅助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A

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顶升螺杆;1.1、钩部;2、固定螺栓;3、固定块;4、固定导轨;5、连接杆;6、连接螺栓;7、限位螺栓;8、行走轮;8.1、轮架;9、故障小车;10、缺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如图1~4所示的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包括顶升螺杆1、固定块3、固定导轨4、连接杆5和行走轮8;固定块3与固定导轨4滑动配合;顶升螺杆1与连接杆5沿轴向连接并在连接处沿周向设有防脱钩部1.1,顶升螺杆1与连接杆5通过钩部1.1转动配合;顶升螺杆1上端伸出至固定块3以上并与固定块3螺纹配合;连接杆5下端与行走轮8的轮架8.1连接。
[0018]固定导轨4水平设置,其两端设有连接螺栓6。固定导轨4通过连接螺栓6安装于故障小车9的前后端板面上。固定导轨4位于连接螺栓6与固定块3之间还设有限位螺栓7。打开限位螺栓7,即可从固定导轨4上取下固定块3及与其连接的行走轮8,便于检修故障小车9。当输送系统上出现故障小车9需要推运至检修点时,将本实施例的辅助行走装置通过固定块3安装于固定导轨4上,向下拧顶升螺杆1,使行走轮8与输送系统的轨道接触并将故障小车9顶起至悬空状态,从而可快速移动故障小车9。为了进一步提升检修效率,可在每个小车前端和后端预安装固定导轨4,从而提升故障小车9的转运效率。
[0019]固定块3上端还竖直设有与固定导轨4抵接的固定螺栓2。通过固定螺栓2可将固定块3与固定导轨4进一步连接紧固。
[0020]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块3呈水平的U形,包括一个竖直端、两个水平端及背对固定导轨4的开口端;竖直端与固定导轨4连接;其中一个水平端上设有与顶升螺杆1配合的螺纹孔,另一个水平端与连接杆5活动配合。
[0021]连接杆5上端设有弧形的缺口槽10;钩部1.1位于缺口槽10内。缺口槽10包括竖直槽和水平槽;竖直槽设于连接杆5上端并与顶升螺杆1配合;水平槽设于竖直槽下端并与其连通,钩部1.1设于水平槽内;钩部1.1的横向尺寸大于竖直槽的水平宽度。在钩部1.1的作用下,当顶升螺杆1转动时,连接杆5及与其连接的行走轮8不转动但会跟随顶升螺杆1轴向移动,而固定块3与故障小车9固定并相对顶升螺杆1轴向移动,顶升螺杆1下移过程中,固定块3及故障小车9一同被顶起,故障小车9上升至悬空状态,其不再与轨道接触,而行走轮8与轨道接触,从而可轻松推动故障小车9沿轨道移动至检修点。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螺杆(1)、固定块(3)、固定导轨(4)、连接杆(5)和行走轮(8);所述固定块(3)与所述固定导轨(4)滑动配合;所述顶升螺杆(1)与连接杆(5)沿轴向连接并在连接处沿周向设有防脱钩部(1.1),所述顶升螺杆(1)与所述连接杆(5)通过所述钩部(1.1)转动配合;所述顶升螺杆(1)上端伸出至所述固定块(3)以上并与所述固定块(3)螺纹配合;所述连接杆(5)下端与行走轮(8)的轮架(8.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4)水平设置,其两端设有连接螺栓(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4)位于所述连接螺栓(6)与所述固定块(3)之间设有限位螺栓(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线体小车顶升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昝鹏郑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