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37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包括:基底透明膜、第一主栅线单元、第二主栅线单元和汇流单元,基底透明膜被划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部、汇流部和第二基底部,且基底透明膜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主栅线单元设置在第一基底部的第一表面上,第二主栅线单元设置在第二基底部的第二表面上,且第一主栅线单元和第二主栅线单元分别包括第一主栅线和第二主栅线;汇流单元设置在汇流部中,且分别与各第一主栅线和各第二主栅线电连接。本申请将主栅线和膜复合为一体,利用汇流单元对主栅线进行电连接,只需要在接线盒和汇流单元之间设置导线即可,用简单的线路结构将主栅线的电流导出,简化了汇流结构的制作。流结构的制作。流结构的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高效率、低成本一直是光伏发展的趋势。异质结电池具有较高转换效率、较低温度系数、优异的双面发电率等特性,并且适合薄片化,被认为是最具产业化潜力的下一代超高效电池技术。同时,异质结电池也存在以下问题:1)常规异质结电池片互联需要采用低温焊接工艺,其焊接可靠性需要进一步优化;2)异质结电池双面低温银浆用量较大,不利于成本控制。
[0003]为了减少银浆用量,目前有使用金属线设置主栅线的技术,即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利用金属线作为主栅线,层压后金属线和副栅线电连接。但是金属线的汇流难以实现,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流导出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电池的金属线作为主栅线时电流导出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面互连膜,该双面互连膜包括:基底透明膜,基底透明膜被划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部、汇流部和第二基底部,且基底透明膜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主栅线单元,设置在第一基底部的第一表面上,第一主栅线单元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主栅线;第二主栅线单元,设置在第二基底部的第二表面上,第二主栅线单元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主栅线;汇流单元,汇流单元设置在汇流部中,且分别与各第一主栅线和各第二主栅线电连接。
[0006]进一步地,上述汇流单元包括:第一汇流区,设置在汇流部的第一表面上,且与各第一主栅线电连接;第二汇流区,设置在汇流部的第二表面上,且与各第二主栅线电连接;汇流柱,汇流柱贯穿汇流部设置,且汇流柱的一端与第一汇流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汇流区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上述汇流柱为多个。
[0008]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主栅线和第二主栅线的个数各自独立第为3~50,各第一主栅线相互平行设置,各第二主栅线相互平行设置。
[0009]进一步地,上述各第一主栅线和各第二主栅线一一对应设置。
[00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主栅线和第二主栅线各自独立为固化导电浆料栅线或金属栅线层,优选第一主栅线和第二主栅线通过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涂布工艺、电镀、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的一种设置在基底透明膜上。
[0011]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汇流区、第二汇流区的材料、汇流柱与第一主栅线的材料相同。
[0012]进一步地,上述基底透明膜为热熔膜或压敏胶膜,优选基底透明膜的厚度为20~
300μ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前板玻璃、前层胶膜、光伏电池片单元、后层胶膜和后层封装板,上述光伏电池片单元包括:多个上述任一种双面互连膜;多个电池片,各电池片的表面具有副栅线,双面互连膜的设置有第一主栅线单元和设置有第二主栅线单元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电池片,且副栅线与第一主栅线或第二主栅线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上述副栅线和第一主栅线以第一角度交叉设置,副栅线和第二主栅线以第二角度交叉设置,优选第一角度为30~90
°
,优选第二角度为30~90
°

[0015]进一步地,上述副栅线与第一主栅线电连接的电池片为上电池片,副栅线与第二主栅线电连接的电池片为下电池片,相邻的上电池片和下电池片在双面互连膜上通过汇流部间隔设置,上电池片对应双面互连膜的第一基底部设置,下电池片对应双面互连膜的第二基底部设置,汇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电池片的厚度的两倍,优选汇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W1,汇流部的汇流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W2,电池片的厚度为H,W1

W2≥2H。
[0016]进一步地,上述副栅线与第一主栅线电连接的电池片为上电池片,副栅线与第二主栅线电连接的电池片为下电池片,相邻的上电池片和下电池片在双面互连膜上的投影重叠,且至少部分投影重叠区域位于双面互连膜的汇流部上。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双面互连膜的两面均设置有主栅线和汇流单元,使与其配套使用的电池片仅需设置副栅线便可完成对电流的收集,并且,由于两面均设置有主栅线和汇流单元,使两片电池在本申请双面互连膜的连接下,可以形成电池串,一方面减少了导电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缩短了电流的传导距离,可以降低组件的串联电阻,减少电阻损失。由此可见,本申请将主栅线和膜复合为一体,且利用汇流单元对主栅线进行电连接,只需要在接线盒和汇流单元之间设置导线即可,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线路结构将主栅线的电流导出,而且本申请的汇流结构与膜复合设置,简化了汇流结构的制作。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双面互连膜的俯视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双面互连膜的侧视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电池串的主视图;以及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电池串的主视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基底透明膜;20、第一主栅线单元;30、第二主栅线单元;40、汇流单元;41、第一汇流区;42、第二汇流区;43、汇流柱;50、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中,以人工铺设金属线的方法设置主栅线效率较低,针对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
[0027]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双面互连膜,如图1至2所示,该双面互连膜包括,基底透明膜10、第一主栅线单元20、第二主栅线单元30和汇流单元40;上述基底透明膜10被划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部、汇流部和第二基底部,且基底透明膜10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述第一主栅线单元20设置在第一基底部的第一表面上,第一主栅线单元2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主栅线;上述第二主栅线单元30,设置在第二基底部的第二表面上,第二主栅线单元3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主栅线;上述汇流单元40设置在汇流部中,且分别与各第一主栅线和各第二主栅线电连接。
[0028]本申请基底透明膜10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基底部、汇流部和第二基底部,且具有两个平行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一基底部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主栅线单元20,在第二基底部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主栅线单元30,即将第一主栅线单元20和第二主栅线单元30设置在基底透明膜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透明膜(10),所述基底透明膜(10)被划分为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部、汇流部和第二基底部,且所述基底透明膜(10)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主栅线单元(2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部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2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主栅线;第二主栅线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部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3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主栅线;汇流单元(40),所述汇流单元(40)设置在所述汇流部中,且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主栅线和各所述第二主栅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单元(40)包括:第一汇流区(41),设置在所述汇流部的第一表面上,且与各所述第一主栅线电连接;第二汇流区(42),设置在所述汇流部的第二表面上,且与各所述第二主栅线电连接;汇流柱(43),所述汇流柱(43)贯穿所述汇流部设置,且所述汇流柱(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区(4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汇流区(4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柱(43)为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栅线和所述第二主栅线的个数各自独立第为3~50,各所述第一主栅线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第二主栅线相互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主栅线和各所述第二主栅线一一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栅线和所述第二主栅线各自独立为固化导电浆料栅线或金属栅线层,优选所述第一主栅线和所述第二主栅线通过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涂布工艺、电镀、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的一种设置在所述基底透明膜(10)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互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区(41)、所述第二汇流区(42)的材料、所述汇流柱(43)与所述第一主栅线的材料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杰杨楚峰周光大
申请(专利权)人:福斯特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