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168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其包括电阻、电容、MOS管、二极管和主控芯片。二极管D1阳极与交流输入L1端口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输入L2/N端口相连,二极管D1阴极和二极管D2阴极相连,二极管D1和D2完成对输入交流信号的整流,电容C1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电阻R1一端与电容C1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3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引脚相连,C3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增强型NMOS管M1的漏极(D)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M1的栅极(G)与主控芯片U1的PWM OUT引脚相连,M1的源极(S)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电容C2的一端输出端口+OUT相连,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端与GND端口相连。端与GND端口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

直流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交流供电系统中,为了满足绿色电网要求,系统通常会增加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对系统功率因数进行校正,降低系统谐波含量。传统的PFC缓启动电路通过增加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者大功率电阻对输出大容量储能电容进行限流充电。此时PTC或者大功率电阻通常体积较大和功耗较高,不便于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
[0003]设计一种轻量化、小型化、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的PFC缓启动电路,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充电时间和充电电流及启动时间,并且有效改善供电系统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小型化、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的PFC缓启动电路,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充电时间和充电电流及启动时间,有效改善供电系统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其包括电阻、电容、MOS管、二极管和主控芯片,二极管D1阳极与交流输入L1端口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输入L2/N端口相连,二极管D1阴极和二极管D2阴极相连,二极管D1和D2完成对输入交流信号的整流,电容C1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电阻R1一端与电容C1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3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引脚相连,C3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增强型NMOS管M1的漏极(D)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M1的栅极(G)与主控芯片U1的PWM OUT引脚相连,M1的源极(S)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电容C2的一端输出端口+OUT相连,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
[0007]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所述的“L1”和“L2/N”是本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口,“+OUT”是本电路的直流输出端口,“GND”是直流输出参考地端。
[0008]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
[0009]该PFC缓启动电路,交流市电通过L1和L2/N端口输入,经过二极管D1和D2组成的整流桥电路进行整流,整流后的电压经过限流电阻R1给电容C3充电,当C3电压高于主控芯片U1的启动电压后,U1芯片正常工作(浮地),控制NMOS管M1导通,给输出储能电容C2进行脉冲充电,C2电压逐渐升高。当C2电压和二极管D1和D2整流后的电压接近时,DSP控制受控整流桥里面的可控硅或者NMOS管导通,后端PFC电路工作。通过采用BUCK电路(浮地)对输出电容进行可控的脉冲电流充电,实现PFC电路的缓启动。该PFC缓启动电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合理。仅需较少的外围器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PFC启动工作原理图,其中虚线包括的电路是本技术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如图1所示,该PFC缓启动电路,其包括电阻、电容、MOS管、二极管和主控芯片。二极管D1阳极与交流输入L1端口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输入L2/N端口相连,二极管D1阴极和二极管D2阴极相连,二极管D1和D2完成对输入交流信号的整流,电容C1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电阻R1一端与电容C1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3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引脚相连,C3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增强型NMOS管M1的漏极(D)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M1的栅极(G)与主控芯片U1的PWM OUT引脚相连,M1的源极(S)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电容C2的一端输出端口+OUT相连,另一端与GND端口相连。
[0013]上述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为85Vac

264Vac的交流输入电压。
[0014]上述的MOS管M1采用型号为增强型BSP300H6327 NMOS管。
[0015]上述的二极管D1和D2采用型号为DFLF1800

7。
[0016]上述的二极管D3采用型号为DFLR1600

7。
[0017]上述的主控芯片U1采用型号为ISL8840A等相关开关电源PWM IC芯片。
[0018]本技术PFC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交流市电通过L1和L2/N端口输入,经过二极管D1和D2组成的整流桥电路进行整流,整流后的电压经过限流电阻R1给电容C3充电,当C3电压高于主控芯片U1的启动电压后,U1芯片正常工作(浮地),控制NMOS管M1导通,给输出储能电容C2进行可控的脉冲电流充电,C2电压逐渐升高。当C2电压和二极管D1和D2整流后的电压接近时,DSP控制受控整流桥里面的可控硅或者NMOS管导通,后端PFC电路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PFC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是:其包括电阻、电容、MOS管、二极管和主控芯片,二极管D1阳极与交流输入L1端口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输入L2/N端口相连,二极管D1阴极和二极管D2阴极相连,二极管D1和D2完成对输入交流信号的整流,电容C1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电阻R1一端与电容C1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3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引脚相连,C3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引脚相连;增强型NMOS管M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贯强毛鹏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