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95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其根据植被混凝土基材特性选择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对其进行扩繁,制备成菌剂;后配制植被混凝土,将植被混凝土进行消毒,高羊茅种子进行浸种,最后将菌剂与浸种处理后的高羊茅种子混合,将其喷播到植被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后喷播植被混凝土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生态恢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方法,通过对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进一步提高植被混凝土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混凝土护坡时植被覆盖率。本方法利用微生物技术达到提高植物生理特性的目的,减少了化肥等物质的使用,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及微生物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能与90%以上的陆地植物共生的土壤真菌。它们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多功能丛枝菌根,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古老、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共生组合;丛枝菌根真菌具有泡囊和丛枝两种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帮助植物和真菌之间进行良好的物质交流,使宿主具有更强的营养吸收能力。丛枝菌根种类众多,随着地域差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分布于不同土壤中的土著丛枝菌根也往往不同,随着前期针对植被混凝土中土著菌种的调查,及在碱性土壤中菌种侵染效率的对比选择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作为供试菌种,并设置单接种与双接种方式进行高羊茅净光合速率提高量的对比,同时为了减少变量的误差,针对单接种组同时接种灭菌后的另一菌种菌剂,探究最适合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菌种及其接种方式。
[0003]净光合速率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或者说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对于植物生长初期来说,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前期的生长速率,提高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及在逆境环境下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边坡防护工程植被覆盖率;因此在边坡防护工程中提高植物前期净光合速率是很有意义的。
[0004]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由三峡大学科研技术人员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防护技术,根据边坡所处地理位置、坡度、岩石理化性质以及绿化设计等要求确定基材中种植土、水泥、绿化添加剂、有机质和混合植绿种子的配比,并将配置好的基材利用常规喷锚设备喷射至坡面,从而满足边坡修复和植被恢复目的的一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羊茅生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植被混凝土基材特性选择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对其进行扩繁,制备成菌剂;S2、配制植被混凝土,然后将植被混凝土进行消毒,高羊茅种子进行浸种,最后将菌剂与浸种处理后的高羊茅种子混合,将其喷播到植被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后喷播面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方式采用同时接种摩西球囊霉与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
与根内球囊霉接种剂量为1:1。
[0008]进一步地,S1中扩繁时,扩繁基质采用草炭土:蛭石:河沙按质量比2~3:2~3:1~1.5配制,扩繁基质进行灭菌处理。
[0009]进一步地,S1中扩繁时,将灭菌风干后的扩繁基质装入灭菌后的无纺布袋子内,然后置于灭菌盆内,将待扩繁的菌种平铺在扩繁基质上,再覆盖风干后的扩繁基质2~3cm,并播种宿主植物,扩繁期间每周浇一次无磷Hoaglands营养液。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均按照上述操作进行,分别独立扩繁,确保扩繁基质中孢子的浓度及纯度。
[0010]进一步地,所用宿主植物为高粱。
[0011]进一步地,扩繁4个月后,剪去盆栽地上部分,收获盆中无纺布内所有培养物,粉碎后即得扩繁后的菌剂。
[0012]进一步地,所用的植被混凝土为符合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要求。
[0013]进一步地,植被混凝土通过在阳光下暴晒消毒至土壤干燥松散不结块。
[0014]进一步地,高羊茅种子与菌剂的质量比为1~2:50~100,浸种时间为12~24h;菌剂与高羊茅种子混合物喷播厚度为1~1.5cm,面层喷播厚度为3~3.5cm。
[0015]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丛枝菌根真菌在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中的应用。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菌种选择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前期针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进行pH和土壤养分检测及土壤中土著丛枝菌根菌种调查,根据植被混凝土pH偏碱性及基材养分丰富及宿主植物高羊茅(Festucaelata Keng ex E. B. Alexeev)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效果更加显著的特征,选择更适宜在碱性环境下与植物形成共生结构的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并且同时接种两种菌种达到促进效果优于单一接种其中任一菌种,且接种比例为1:1效果最佳。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两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混合接种,来减少单一接种在植被混凝土这种碱性基材中出现的侵染率低及侵染效率慢的现象,通过菌种间相互协作,导致侵染速率加快、侵染率提高;并且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单叶表面积来提高植物净光合速率,并且两种菌种接种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避免了同时接种后单一菌种生长从而抑制另一菌种,从而产生不良竞争。
[0018]本专利技术在扩繁过程中根据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特性改良了扩繁基质的配比,采用草炭土:蛭石:河沙质量比2~3:2~3:1~1.5的扩繁基质,改善了传统的扩繁基质的配比及材料,用蛭石代替沸石,增加了基质中的微量元素,添加了草炭土提高了扩繁基质中有机质的含量,调节土壤孔隙度,使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并且草炭与菌丝交织在一起,也利于菌丝的生长,从而促进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结构,使宿主植物根系生长更快,真菌侵染速率更高,扩繁基质中含有真菌孢子的范围更大,并且有利于孢子更好的从植物内获取光合作用产物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分裂,反过来高浓度的孢子含量也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土壤中微量元素来促进植物生长,最终致使扩繁基质中孢子含量更高。宿主植物采用高粱,高粱的根系生长范围较大且较深,所得扩繁基质内根系分布更加丰富,从而能确保基质中孢子分布范围更大,提高最后收获的菌剂中每g菌剂所含孢子数。以满足生态修复工
程上对菌剂的大量需求。
[0019]扩繁基质中过高的磷元素水平会导致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速率变慢,为了提高丛枝菌根侵染速率以实现高效率大批量的生产,使丛枝菌根可以应用到生态修复工程中去,在扩繁过程中采用了无磷Hoaglands营养液,取代了原本的Hoaglands营养液,以达到提高扩繁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
[0020]本专利技术扩繁在过程中仍在盆内套用了一个无纺布袋子减少了扩繁过程中从盆中感染杂菌的可能性,并且减小了收获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感染杂菌的可能性,有效提高菌剂的收获效率减少了菌剂的损失量。
[0021]本专利技术在接种过程中采用菌剂与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植被混凝土基材特性选择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对其进行扩繁,制备成菌剂;S2、配制植被混凝土,然后将植被混凝土进行消毒,高羊茅种子进行浸种,最后将菌剂与浸种处理后的高羊茅种子混合,将其喷播到植被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后喷播植被混凝土面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方式选择同时接种摩西球囊霉与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与根内球囊霉接种剂量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扩繁时,扩繁基质采用草炭土:蛭石:河沙按质量比2~3:2~3:1~1.5配制,扩繁基质进行灭菌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扩繁时,将灭菌后的扩繁基质装入灭菌后的无纺布袋子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年郭士维杨悦舒严雨洁郭婷夏栋许阳刘黎明李铭怡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