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937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首先采用区域压实趋势作为低频趋势模型一;其次将反射地震的速度场转换为纵波阻抗,建立低频趋势模型二;沿不同地层的多种属性,确定烟囱状反射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利用测井数据,分析水合物层的纵波阻抗直方概率,将烟囱状反射体内水合物层的纵波阻抗期望值作为低频背景值;将压实趋势低频模型与速度场低频模型合并建立区域低频模型,再将烟囱发育区低频模型与区域低频模型相结合,建立用于冷泉发育区非均匀分布的水合物的低频模型,并进行储层弹性参数反演。本方法兼顾了高富集呈烟囱状反射特征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发育区的储层特性,也考虑了正常沉积无水合物层储层特性。也考虑了正常沉积无水合物层储层特性。也考虑了正常沉积无水合物层储层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通量流体渗漏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深水盆地或俯冲带构造活动区域,由于构造活动或高沉积速率堆积的巨厚沉积物,地层出现欠压实,而深部泥岩富含有机质,出现超压。由于晚期构造隆升形成了与超压作用,形成大量断层、裂隙与底辟构造,超压导致早期断层活化、开启,造成了幕式排烃,在隆起区域的地层薄弱带及断裂发育区,随着局部或者聚集流体活动增强,由于游离气可能以气相方式向上运移,而形成水合物,大量气体来不及形成水合物,而穿过水合物稳定带向上运移,在海底形成冷泉或者大量麻坑,因此,该类型水合物称之为裂隙充填型水合物、渗漏型水合物或者与冷泉活动有关的水合物。该类型水合物饱和度高,水合物赋存形态多样,由于水合物富集程度高,地震剖面上呈现明显上拱与弱反射特征,称之为烟囱状结构。从钻探取心分析看,高饱和度水合物呈结核状、脉状或块状等赋存形态,推开沉积物颗粒形成水合物,在三维反射地震剖面上分布在呈烟囱状反射区域,空间上呈明显的不均匀性,烟囱状反射体的垂向高度与横向宽度明显不同,指示水合物矿体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
[0003]从含水合物层测井资料看,水合物层呈高纵波阻抗、高电阻率、低密度等弹性参数异常,测井上识别水合物具有较高分辨率,一般是十几厘米尺度,而反射地震分辨率一般为近几至十多米。为了获得水合物层空间分布,传统方法是利用测井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建立低频模型,进而开展地震数据的确定性反演求取含水合物层特性。但是传统反演方法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水合物主要分布在呈烟囱状反射体发育区,并不是整个地层都含有水合物,如进行空间插值建立低频模型,会使储层内都假设含有裂隙充填型水合物,造成反演的低频模型错误;第二,烟囱状反射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正常沉积的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不同,地震剖面揭示烟囱状反射体边界清晰,而烟囱体内地震振幅偏弱,与孔隙充填型水合物造成的强振幅反射特征并不一致。因此,利用传统反演方法,基于测井纵波速度与密度乘积建立低频模型,反演高通量流体发育区的裂隙充填型水合物,无法实现水合物空间分布识别要求。
[0004]因此,如何借助有限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识别的烟囱状反射体,反演高通量流体渗漏区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储层特征,查明其空间分布是勘探开发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种属性联合的低频建模方法,开展高通量流体驱替沉积物颗粒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水合物储层特性。该方法基于地震多种属性联合分析、测井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地层压实趋势分析,把区域压实趋势、测井曲线以及地震属性等多种信息相互融合,建立适用于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的低频模型,并进行水合物储层弹性参
数反演。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通过建立适用于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的低频模型,进行水合物储层弹性参数反演,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统计待分析区域压实地层的测井数据,根据测井数据建立海底以下纵波阻抗与埋深之间的趋势关系,作为纵波阻抗压实趋势线;
[0008]步骤2:以海底为基准面,将测井统计分析得到的纵波阻抗压实趋势线转换为反映待分析区域整体压实特征的三维压实趋势体,作为低频模型一;
[0009]步骤3:将地震数据处理得到的地震速度场进行优化,通过井点处提取的地震速度场数据与测井数据中速度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对地震速度场进行校正,以保证地震速度场数值范围趋势与测井数据的速度数值范围趋势一致;
[0010]步骤4:利用待分析区域纵波速度与纵波阻抗的岩石物理关系,将优化后的地震速度场转化为纵波阻抗三维数据体,作为低频模型二;
[0011]步骤5:将低频模型一与低频模型二进行频率域合并,得到低频模型三;
[0012]步骤6:利用不同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融合多种属性,识别烟囱状反射体的异常分布、范围及烟囱状反射体数量,沿不同地震层位确定烟囱状反射的空间分布范围;
[0013]步骤7:通过沿不同地震层位确定烟囱状反射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再结合地震层位进行三维空间插值,建立烟囱状反射体的三维地质模型;
[0014]步骤8:利用烟囱状反射体内的测井数据中,通过纵波阻抗进行直方概率分析,确定烟囱区水合物层的纵波阻抗期望值,并将该值作为烟囱状反射体的三维地质模型的低频充填值,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充填,得到烟囱状反射体的低频模型四;
[0015]步骤9:用低频模型四替换低频模型三中的烟囱状反射体的发育区,得到适用于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的低频模型五;
[0016]步骤10:利用低频模型五进行确定性反演,得到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水合物及游离气储层纵波阻抗弹性参数。
[0017]所述步骤1中的纵波阻抗与埋深之间的趋势关系,频率为0

1Hz。
[0018]所述步骤3中地震处理速度场的频率范围是在0

2Hz。
[0019]所述步骤5中将低频模型一与低频模型二进行频率域合并,具体为选取低频模型一的部分成分与低频模型二的部分成分进行合并。
[0020]所述步骤5中将低频模型一与低频模型二进行频率域合并,具体为选取低频模型一的0

1Hz成分与低频模型二的1

2Hz的成分进行合并。
[0021]所述步骤6中,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相干和倾角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步骤10中,所述利用低频模型五进行确定性反演,具体为利用Jason软件将低频模型五输入到确定性反演中。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0024]1.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本身具有的属性特征,在结合区域压实趋势和速度场数据信息,实现冷泉发育区多类型水合物储层反演,能够有效识别烟囱状反射体内水合物分布。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考虑冷泉区的气烟囱状反射体发育的低频模型,结合地震数据
进行反演,求取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水合物及游离气储层纵波阻抗弹性参数。
[0026]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多种属性联合低频建模的确定性反演,获得了更合理的纵波阻抗结果,能够清楚识别不同类型的水合物储层。由于在技术方法上考虑不同地质条件下水合物特性差异,提高了地震反演分辨不同类型水合物储层的能力,能够合理解释不同类型的水合物储层在空间分布,为后续的水合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多种属性联合低频建模流程图;
[0028]图2为基于振幅、相干、倾角与构造差属性确定烟囱体空间分布图;
[0029]图3为不同类型低频模型图;
[0030]图4为基于多种属性联合低频模型的反演纵波阻抗(a)和基于常规低频模型的反演纵波阻抗(b)对比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演水合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建立适用于高通量流体渗漏区水合物发育区的低频模型,进行水合物储层弹性参数反演,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统计待分析区域压实地层的测井数据,根据测井数据建立海底以下纵波阻抗与埋深之间的趋势关系,作为纵波阻抗压实趋势线;步骤2:以海底为基准面,将测井统计分析得到的纵波阻抗压实趋势线转换为反映待分析区域整体压实特征的三维压实趋势体,作为低频模型一;步骤3:将地震数据处理得到的地震速度场进行优化,通过井点处提取的地震速度场数据与测井数据中速度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对地震速度场进行校正,以保证地震速度场数值范围趋势与测井数据的速度数值范围趋势一致;步骤4:利用待分析区域纵波速度与纵波阻抗的岩石物理关系,将优化后的地震速度场转化为纵波阻抗三维数据体,作为低频模型二;步骤5:将低频模型一与低频模型二进行频率域合并,得到低频模型三;步骤6:利用不同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融合多种属性,识别烟囱状反射体的异常分布、范围及烟囱状反射体数量,沿不同地震层位确定烟囱状反射的空间分布范围;步骤7:通过沿不同地震层位确定烟囱状反射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再结合地震层位进行三维空间插值,建立烟囱状反射体的三维地质模型;步骤8:利用烟囱状反射体内的测井数据中,通过纵波阻抗进行直方概率分析,确定烟囱区水合物层的纵波阻抗期望值,并将该值作为烟囱状反射体的三维地质模型的低频充填值,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充填,得到烟囱状反射体的低频模型四;步骤9:用低频模型四替换低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娟邓勇朱继田刘波杨希冰宋鹏李芳张广旭钱进栾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