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033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应用。本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及与其相连的二沉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连接有加药模块,所述加药模块包括储药罐和加药管道,所述污水处理池与加药模块通过加药管道连通;所述加药管道上安装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储药罐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还设置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系统实现多参数动态跟踪精准加药,通过采集实时的排药管道弹性变量和过程变量,数据输入后,对比得出实时需要的加药量,实现最佳性价比的加药控制,保证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耗时,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的经济消耗,较为实用。较为实用。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国内污水厂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运行通常处于半自动状态,例如: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的提升处于现场手动控制或上位机远程单纯启停,没有实现根据污水流量而自动调节提升泵频率、也没有根据提升泵的运行时间控制泵的启停;二沉池的污泥输送机及剩余污泥泵没有联动控制系统,致使工作人员需根据污泥量的多少控制污泥输送机的数量及运行。
[0003]如何实现污水处理厂及时精确反馈控制,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内水质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工况,以及分析预测污水处理设施最大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预警,降低污水排放超标风险等问题任是环保监管部门和污水处理单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及其应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及与其相连的二沉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连接有加药模块,所述加药模块包括储药罐和加药管道,所述污水处理池与加药模块通过加药管道连通;所述加药管道上安装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储药罐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还设置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管道包括主加药管和副加药管;所述主加药管与副加药管并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加药管道的管口检测器;所述管口检测器套设于加药管道的外壁上;所述管口检测器与加药管道之间形成中空腔,所述管口检测器与加药管道通过管箍机构固定安装,所述管箍机构包括上管箍和下管箍,所述中空腔内的腔体分别连接第一辅助观察管和第二辅助观察管;所述中空腔与第一辅助观察管和第二辅助观察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辅助观察管和第二辅助观察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第一辅助观察管和第二辅助观察管的管壁上安装有红外线液位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液位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管箍外壁套设有上楔形套管,所述上楔形套管的外部紧箍有上环扣,所述上管箍与加药管道之间安装有上密封圈;所述下管箍外壁套设有下楔形套管,所述下楔形套管的外部紧箍有下环扣,所述下管箍与加药管道之间安装有下密封圈。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加药管道中部的中部检测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检测器包括支撑筒,支撑筒具有能让所述加药管道贯穿的支撑筒通孔;
[0011]支撑筒的底端连接有能作用于加药管道外表面的下支撑板;
[0012]支撑筒的顶端连接有上检测组件;
[0013]上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座,检测座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且与支撑筒通孔连通的检测腔,检测座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两侧壁且与检测腔连通的连动腔,检测腔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检测杆,检测杆的顶端部设置有标记线,检测杆的中部开设有条形开口,连动腔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可贯穿条形开口的连动杆,连动杆能在条形开口内上下移动,检测座上套设有连动套,连动杆的两端均连接在连动套的内表面;
[0014]连动腔内设置有支撑弹性件,支撑弹性件作用于连动杆,使得:连动杆位于连动腔的顶端;
[0015]当检测杆的底端抵接在加药管道的外表面上时,标记线位于检测座顶端的上方。
[0016]如前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污水分级粗处理:利用第一药罐中的药剂对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一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污水处理池,利用药剂中的成分离子对重金属污水进行电解,降低重金属含量;利用第二药罐中的药剂对降低重金属含量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二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利用共沉法从污水中制取铁氧体粉末,降低污水中的金属含量;
[0018]S2、污水分级细处理: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导流至澄清化泥池中,在澄清化泥池中利用第三药罐中的药剂对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第三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将絮凝物沉淀在沉淀池底部,并定时清理;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导流至氧化池中添加曝气管,使曝气管对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降低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中的有害气体存在;
[0019]将降低有害气体的污水导流至深度净化池,在深度净化池中利用第四药罐中的药剂对降低有害气体的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清水流入清水池中备用;
[0020]将清水池中备用的净化清水利用膜分离池对污水中的细微颗粒进行筛选过滤,降低金属残留量,同时添加絮凝物利用絮凝池将更细微的颗粒物降解;
[0021]S3、系统老化检测:加药管道分别为连接在第一药罐、第二药罐、第三药罐上的第一加药管道、第二加药管道、第三加药管道;
[0022]所述第一加药管道上安装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储药罐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还设置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加药管道工作时中空腔的体积变化,中空腔的体积变化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比对中空腔的体积变化数据调控补液管的开关;
[0023]S4、净化检测:利用相应设备对净化水中的COD、pH、BOD、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和矿物油进行检测。
[0024]如前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污水分级粗处理:利用第一药罐中的药剂对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一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污水处理池,利用药剂中的成分离子对重金属污水进行电解,降低重金属含量;利用第二药罐中的药剂对降低重金属含量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二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利用共沉法从污水中制取铁氧体粉末,降低污水中的金属含量;
[0026]S2、污水分级细处理: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导流至澄清化泥池中,在澄清化泥池中利用第三药罐中的药剂对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第三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将絮凝物沉淀在沉淀池底部,并定时清理;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导流至氧化池中添加曝
气管,使曝气管对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降低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中的有害气体存在;
[0027]将降低有害气体的污水导流至深度净化池,在深度净化池中利用第四药罐中的药剂对降低有害气体的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清水流入清水池中备用;
[0028]将清水池中备用的净化清水利用膜分离池对污水中的细微颗粒进行筛选过滤,降低金属残留量,同时添加絮凝物利用絮凝池将更细微的颗粒物降解;
[0029]S3、系统老化检测:加药管道分别为连接在第一药罐、第二药罐、第三药罐上的第一加药管道、第二加药管道、第三加药管道;
[0030]所述第一加药管道上安装有管口检测器,所述管口检测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储药罐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还设置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加药管道工作时中空腔的体积变化,中空腔的体积变化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比对中空腔的体积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及与其相连的二沉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连接有加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模块包括储药罐和加药管道(1),所述污水处理池与加药模块通过加药管道(1)连通;所述加药管道(1)上安装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储药罐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还设置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道(1)包括主加药管和副加药管;所述主加药管与副加药管并联。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加药管道(1)的管口检测器(2);所述管口检测器(2)套设于加药管道(1)的外壁上;所述管口检测器(2)与加药管道(1)之间形成中空腔(12),所述管口检测器(2)与加药管道(1)通过管箍机构固定安装,所述管箍机构包括上管箍(4)和下管箍(8),所述中空腔(12)内的腔体分别连接第一辅助观察管(13)和第二辅助观察管(14);所述中空腔(12)与第一辅助观察管(13)和第二辅助观察管(14)相连通,所述第一辅助观察管(13)和第二辅助观察管(14)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第一辅助观察管(13)和第二辅助观察管(14)的管壁上安装有红外线液位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液位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箍(4)外壁套设有上楔形套管(6),所述上楔形套管(6)的外部紧箍有上环扣(7),所述上管箍(4)与加药管道(1)之间安装有上密封圈(5);所述下管箍(8)外壁套设有下楔形套管(10),所述下楔形套管(10)的外部紧箍有下环扣(11),所述下管箍(8)与加药管道(1)之间安装有下密封圈(9)。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加药管道(1)中部的中部检测器(3)。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检测器(3)包括支撑筒(15),支撑筒(15)具有能让所述加药管道(1)贯穿的支撑筒通孔(16);支撑筒(15)的底端连接有能作用于加药管道(1)外表面的下支撑板(17);支撑筒(15)的顶端连接有上检测组件;上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座(18),检测座(18)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且与支撑筒通孔(16)连通的检测腔(19),检测座(18)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两侧壁且与检测腔(19)连通的连动腔(20),检测腔(19)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检测杆(21),检测杆(21)的顶端部设置有标记线(39),检测杆(21)的中部开设有条形开口(22),连动腔(20)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可贯穿条形开口(22)的连动杆(23),连动杆(23)能在条形开口(22)内上下移动,检测座(18)上套设有连动套(24),连动杆(23)的两端均连接在连动套(24)的内表面;连动腔(20)内设置有支撑弹性件(25),支撑弹性件(25)作用于连动杆(23),使得:连动杆(23)位于连动腔(20)的顶端;当检测杆(21)的底端抵接在加药管道(1)的外表面上时,标记线(39)位于检测座(18)顶端的上方。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污水分级粗处理:利用第一药罐中的药剂对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一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污水处理池,利用药剂中的成分离子对重金属污水进行电解,降低
重金属含量;利用第二药罐中的药剂对降低重金属含量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第二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利用共沉法从污水中制取铁氧体粉末,降低污水中的金属含量;S2、污水分级细处理: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导流至澄清化泥池中,在澄清化泥池中利用第三药罐中的药剂对金属含量降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第三加药管道将药剂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谐陈建李萍唐燕秋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