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93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包括外筒体,外筒体内具有腔体,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升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与腔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伸缩气缸,能够带动移动板和卡块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移动块、移动柱、弹簧和活动块,能够对升降柱进行减震,增强升降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能够感应到附近的人和车辆,通过设置控制器,能够对伸缩气缸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仅能够对升降柱进行减震,且能够使升降柱能够根据周围的行人和车辆自动升降,避免造成行人和车辆堵塞,起到智能控制的效果。制的效果。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合,通常由底部基座、升降阻断路障柱、动力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通过动力传动装置控制路障柱升降对过往车辆实现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
[0003]目前市场上的升降柱不具备减震功能,使升降柱在受到冲击时不能稳定地进行升降,稳定性较差;此外升降柱在升降过程中不能够通过周围的环境进行自动升降,高峰期时段容易造成人员与车辆堵塞,不方便人们的使用,因此,相关的生产厂家急需研发一种稳定的具备智能升降功能的地面升降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具有腔体,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升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与腔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移动柱的表面套设有弹簧,弹簧下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外筒体顶部具有圆形法兰,升降柱穿过圆形法兰安装进外筒体的腔体中,升降柱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固定板,支撑板和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一侧与升降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其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升降柱的正面开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与连接座电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000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法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勾环。所述勾环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圆形法兰的两端。
[000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外筒体上。
[000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柱的表面套设有灯板,所述灯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提示灯。
[00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卡块配合的限位块。
[00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柱的表面套设有反光贴,所述反光贴围绕在升降柱的表面。
[00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体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把手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伸缩气缸,能够带动移动板和卡块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移动块、移动柱、弹簧和活动块,能够对升降柱进行减震,增强升降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盖板,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升降柱内进行检修,通过设置支撑块,能够对支撑板和固定板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电源接口和连接座,能够对蓄电池充电,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能够感应到附近的人和车辆,通过设置控制器,能够对伸缩气缸控制,进而能够使升降柱能够根据周围的行人和车辆自动升降,避免造成行人和车辆堵塞,起到智能控制的效果。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勾环,能够在设备检修时,通过勾环把机器从地下勾出来,通过设置螺栓,能够对圆形法兰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灯板和提示灯,能够在夜晚对驾驶人员和行人进行警示,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对卡块进行限位和支撑,通过设置反光贴,在夜晚汽车灯光照射到反光贴,能够提醒驾驶人员避免撞到升降柱,以免发生事故,通过设置箱门和把手口,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外筒体内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中:1、外筒体;2、腔体;3、伸缩气缸;4、移动板;5、卡块;6、移动块;7、移动柱;8、弹簧;9、活动块;10、升降柱;11、盖板;12、圆形法兰;13、支撑板;14、固定板;15、支撑块;16、蓄电池;17、连接座;18、电源接口;19、红外线感应器;20、控制器;21、勾环;22、螺栓;23、灯板;24、提示灯;25、限位块;26、反光贴;27、箱门;28、把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内具有腔体2,腔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3,伸缩气缸3的升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移动板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卡块5与腔体2的内壁活动连接,卡块5能够在腔体2内壁进行上下移动,移动板4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7,移动柱7的表面套设有弹簧8,弹簧8下端与移动块6固定连接,弹簧8的上端连接有活动块9,活动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10,升降柱1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板11,外筒体1顶部具有圆形法兰12,升降柱10穿过圆形法兰12安装进外筒体1的腔体2中,升降柱1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和固定板14,支撑板13和固定板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支撑块15的一侧与升降柱10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6,其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7,连接座17与蓄电池16电
连接,升降柱10的正面开设有电源接口18,电源接口18与连接座17电连接,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接口和连接座给蓄电池充电,固定板1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19,固定板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0。
[0022]通过设置伸缩气缸3,能够带动移动板4和卡块5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移动块6、移动柱7、弹簧8和活动块9,能够对升降柱10进行减震,增强升降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盖板1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升降柱10内进行检修,通过设置支撑块15,能够对支撑板13和固定板14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电源接口18和连接座17,能够对蓄电池16充电,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19,能够感应到附近的人和车辆,通过设置控制器20,能够对伸缩气缸3控制,进而能够使升降柱能够根据周围的行人和车辆自动升降,避免造成行人和车辆堵塞,起到智能控制的效果。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圆形法兰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勾环21,勾环2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圆形法兰12的两端。通过设置勾环21,能够在设备检修时,通过勾环21把机器从地下拉出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智能地面升降柱,包括外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内具有腔体,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升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与腔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移动柱的表面套设有弹簧,弹簧下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外筒体顶部具有圆形法兰,升降柱穿过圆形法兰安装进外筒体的腔体中,升降柱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固定板,支撑板和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一侧与升降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其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升降柱的正面开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达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