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68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该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包括混泥土管和注浆机构。所述混泥土管顶部两侧地面上设置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位置向下开设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延伸至混泥土管底部两侧,所述注浆机构包括压浆机和压浆管,所述压浆机放置在所述注浆孔周侧,所述压浆管伸入注浆孔中,所述压浆管一端与所述压浆机输出端连通,所述注浆孔中设置有浆柱,所述浆柱底部铺设有顶管体,所述压浆管靠近地面的周侧设置有导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既有管线周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让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对既有管线不产生影响,避免既有管线周围稳定的土层发生膨胀或下沉。线周围稳定的土层发生膨胀或下沉。线周围稳定的土层发生膨胀或下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


[0001]本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道路改建、拓宽、管线改造等项目日渐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原有管线的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0003]在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钢筋混凝土管线时,因为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强大的推进力会对管道周围的土层产生作用力,原本稳定的土层发生膨胀或下沉,从而会使既有管线周围土层发生变化,随之管道也会产生错口、脱节等破坏。
[000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主要是对既有管线周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让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对既有管线不产生影响。
[0005]顶管下穿既有管线时顶管与既有管线两管之间间距较小,为减少对既有管线的扰动,提前针对既有管线进行压密注浆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旨在改善对既有管线保护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技术提供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包括混泥土管和注浆机构。
[0009]所述混泥土管顶部两侧地面上设置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位置向下开设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延伸至混泥土管底部两侧。
[0010]所述注浆机构包括压浆机和压浆管,所述压浆机放置在所述注浆孔周侧,所述压浆管伸入注浆孔中,所述压浆管一端与所述压浆机输出端连通,所述注浆孔中设置有浆柱,所述浆柱底部铺设有顶管体。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浆管靠近地面的周侧设置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内部开设有空腔。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顶部开设小孔,所述压浆管贯穿于所述小孔内。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小孔内部设置有防护垫。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内部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导向架内部一侧固定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泥抹块,所述泥抹块底部倾斜设置。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与所述泥抹块一侧固定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浆管底部间隔开设有溢浆孔。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留样机构,所述留样机构包括水泥浆试块盒和盛放箱,所述水泥浆试块盒安装于所述盛放箱内。
[00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盛放箱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覆盖有防滑垫。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使用时,提前试配好水泥浆配比,以便施工时快速拌制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水泥浆用于施工,计划好施工日期提前设置好储水设施,水泥等材料进场并做好防潮措施。待钻孔设备进场组装完成后,钻进前对钻进位置的地基进行夯实处理,避免在钻进时钻头发生偏移,然后用石灰标记好标记线,标记线即是钻孔位置。在顶管体与混泥土管交汇点处,在混泥土管两侧钻孔,然后打开压浆机对注浆孔注入水泥浆,当水泥浆凝固后形成浆柱。本技术对既有管线周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让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对既有管线不产生影响,避免既有管线周围稳定的土层发生膨胀或下沉。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导向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标记线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压浆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0

混泥土管;110

标记线;120

注浆孔;200

注浆机构;210

压浆机;220

压浆管;221

导向架;222

空腔;223

小孔;224

防护垫;225

电动推杆;226

泥抹块;227

连接块;228

溢浆孔;230

浆柱;240

顶管体;300

留样机构;310

水泥浆试块盒;320

盛放箱;321

把手;322

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管(100),所述混泥土管(100)顶部两侧地面上设置有标记线(110),所述标记线(110)位置向下开设有注浆孔(120),所述注浆孔(120)延伸至混泥土管(100)底部两侧;注浆机构(200),所述注浆机构(200)包括压浆机(210)和压浆管(220),所述压浆机(210)放置在所述注浆孔(120)周侧,所述压浆管(220)伸入注浆孔(120)中,所述压浆管(220)一端与所述压浆机(210)输出端连通,所述注浆孔(120)中设置有浆柱(230),所述浆柱(230)底部铺设有顶管体(2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浆管(220)靠近地面的周侧设置有导向架(221),所述导向架(221)内部开设有空腔(2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221)顶部开设小孔(223),所述压浆管(220)贯穿于所述小孔(22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顶管下穿既有混凝土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223)内部设置有防护垫(224)。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兵张珈宁么晓辉陈伟杰陆登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