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28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第一磁性模组、第二磁性模组和控制器。设备本体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磁性模组设在第一端,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第二磁性模组设在第二端,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二磁性件,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的磁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通过在设备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磁性模组和第二磁性模组,并且通过将第一磁性模组的第一磁性件设置为电磁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磁性件的磁性,可以方便实现该头戴式设备对人头夹持力的调节,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感。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感。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AR系统包括数据处理、SLAM、显示、人机交互等技术环节,通过摄像头获取真实环境信息,结合传感器进行定位跟踪、交互,通过显示设备生成虚拟场景,叠加到现实场景。AR眼镜作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打开了人类与世界交互的视觉新模式,目前正逐渐的应用在工业、教育、医疗、娱乐等各个领域。
[0003]目前AR眼镜镜腿设计主要有挂耳式和抱头式两种固定方式,实现镜腿和人头之间的夹持固定。挂耳式方案主要是在耳上附着点和镜腿末端之间设置一个垂俯角,主要靠镜腿和耳朵之间的配合固定。抱头式方案主要是在耳上附着点和镜腿末端之间设置一个垂内角,主要靠镜腿向内包裹脑袋,实现镜腿对人头的加紧固定。
[0004]相对普通眼镜,AR眼镜中包括光学模组,电池,芯片器件等模块,重量大大提升。且大多数头重脚轻,即眼镜前段相对镜腿末端重的多,单纯的挂耳式不能很好的固定,用户佩戴后容易松脱,故抱头式方案相对固定更好。但是,由于不同人群的头围尺寸相差很大,针对头围尺寸比较大的人群,可能出现镜腿夹紧力过大,用户感觉过紧不舒服,针对头围尺寸比较小的人群,可能出现镜腿不能很好的和用户脑袋贴合,可能出现用户佩戴后,夹持力不够,眼镜容易松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可以实现对人头夹持力的调节,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感。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磁性模组,所述第一磁性模组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第二磁性模组,所述第二磁性模组设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二磁性件;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通过在设备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磁性模组和第二磁性模组,并且通过将第一磁性模组的第一磁性件设置为电磁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磁性件的磁性,可以方便实现该头戴式设备对人头夹持力的调节,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感。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性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或,所述第二端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磁性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
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安装口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安装口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端。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扣;和/或,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拆卸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扣手腔;和/或,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拆卸所述第二盖体的第二扣手腔。
[0012]具体地,所述第一盖体上形成有第一扣手槽,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扣手槽,所述第二扣手槽贯穿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扣手槽与所述第一扣手槽相对且所述第二扣手槽与所述第一扣手槽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扣手腔;和/或,所述第二盖体上形成有第三扣手槽,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扣手槽,所述第四扣手槽贯穿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第四扣手槽与所述第三扣手槽相对且所述第四扣手槽与所述第三扣手槽共同构成所述第二扣手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安装口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磁性模组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或,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安装口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磁性模组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定位槽。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座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四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均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供电电源电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用于感知手势操作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感知的信息控制流经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线圈的电流。
[0016]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设备本体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壁面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用于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面。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具有所述第一操作面的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不大于0.8mm。
[0018]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或永磁体。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模组与所述第一磁性模组的结构相同。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
[0021]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用于感知手势操作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感知的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线圈的电流。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是图1中B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磁性模组,所述第一磁性模组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第二磁性模组,所述第二磁性模组设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二磁性件;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性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或,所述第二端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磁性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安装口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安装口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扣;和/或,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拆卸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扣手腔;和/或,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用于拆卸所述第二盖体的第二扣手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形成有第一扣手槽,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扣手槽,所述第二扣手槽贯穿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扣手槽与所述第一扣手槽相对且所述第二扣手槽与所述第一扣手槽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扣手腔;和/或,所述第二盖体上形成有第三扣手槽,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扣手槽,所述第四扣手槽贯穿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第四扣手槽与所述第三扣手槽相对且所述第四扣手槽与所述第三扣手槽共同构成所述第二扣手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用于封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