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37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包括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和控制管,所述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由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构成,两者为同一整体,横截面呈半圆形;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内径与钢包下水口外径相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直径比钢包下水口内径小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生产工艺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包烧氧引流是指在连铸钢包生产开浇时,钢包下水口不自动开浇需要烧氧引流的一种操作。目前随着连铸技术的快速发展,钢包主要采取滑动水口并在其上方填充引流沙,在连铸平台开浇时将钢包滑动水口打开,钢液会随引流沙一起经过钢包下水口和长水口顺利流入中间包,实现连续铸钢。钢包下水口的自动开浇,对稳定连铸工艺和提高连浇率、保证钢水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连铸钢包采取长水口保护套管,实现全程保护浇注的重要前提条件。
[0003]在连铸的高效化生产过程中,如果钢包下水口内引流沙烧结或钢水结冷钢等原因不能自动开浇,则需要人为采用烧氧管进行烧氧引流,如果烧氧时间过长会造成连铸生产断浇,影响正常生产顺行。因此在连铸钢包不自开需要烧氧引流时,如何安全、快速和准确无误的将烧氧管插入钢包下水口进行烧氧,对于稳定连铸中间包钢液面稳定,保证铸坯质量和连铸生产顺行非常关键。一般钢包需要烧氧引流时,首先必须将通有氧气的烧氧管插进钢包下水口,但由于钢包下水口内径只有3cm左右,烧氧管直径只有1cm左右,且钢包下水口内部状态比较复杂,随时可能出现钢水流出四溅伤人等危险,所以操作工必须站在平台距钢包下水口4

6米之外位置,在5

10S之内,将长5

6米、直径1cm较软的烧氧管插进内径只有3厘米左右的钢包下水口,在20

30S以内顺利烧氧引流,实现连铸顺利连浇,这些都对操作工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生产现场经常出现烧氧管没有插进钢包下水口或时间太久插进去烧氧引流,导致中间包液面波动大引发铸坯质量缺陷等问题,严重时停浇导致耐材成本和钢水收得率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和安全的将烧氧管插进钢包下水口进行烧氧引流,有效缩短烧氧引流时间,避免长时间烧氧引流造成的中间包钢液面波动影响铸坯质量和生产停浇等事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包括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和控制管,所述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由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构成,两者为同一整体,横截面呈半圆形;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内径与钢包下水口外径相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直径比钢包下水口内径小2

4mm,避免烧氧管因为水口壁厚顶撞无法顺利进入下水口内腔;所述控制管为硬质管体,其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连接。
[0007]上述的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所述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和水口
内壁靠弧本体为2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弧体,两者上下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管整体为弯管,其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同轴线连接。
[0008]上述的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所述控制管的内径小于等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的内径。
[0009]上述的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所述控制管由竖直段、过渡圆弧段和握持段连接而成,竖直段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连接,过渡圆弧段两端分别连接竖直段和握持段,过渡圆弧段的弧度为120

150
º

[0010]上述的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所述握持段尾部安装有手柄。
[001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连铸钢包下水口不自开时,操作工站在中间包车平台,一手握本技术的手柄,一手握住控制管的握持段,因为控制管为硬质刚性管体,所以可以使水口外壁靠弧本体快速与钢包下水口外壁相切,水口内壁靠弧本体自然与钢包下水口相接,然后另外一个操作工迅速将烧氧管插进控制管内腔,烧氧管沿着控制管内腔即可轻松进入钢包下水口眼与引流沙相接触;控制管为软长的烧氧管运行提供了轨道,此外由于控制管内径小于等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直径,进一步保证烧氧管顺利进入钢包下水口;控制管设计成三段管体的目的是方便操作工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性。烧氧管插入钢包下水口后,迅速撤离本技术装置,开始接通烧氧管另一侧的氧气阀门进行烧眼引流,实现短时间、远距离和准确无误将烧氧管顺利插进钢包下水口并顺利烧氧引流的目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可以在连铸钢包下水口不自开时,在短时间内,远距离准确无误和安全的将烧氧管插进钢包下水口进行烧氧引流,极大缩短了烧氧引流时间,避免了长时间烧氧引流造成的中间包钢液面波动和生产中止等问题,提高了连铸坯质量,有效避免生产停浇事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安装结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6]图3为控制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为:钢包1、上滑板2、下滑板3、钢包下水口4、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控制管7、烧氧管8、手柄9、钢水10、引流沙11、竖直段71、过渡圆弧段72、握持段7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显示,钢包1的底部安装有上滑板2、下滑板3和安装于下滑板3中心的钢包下水口4;本技术包括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控制管7和手柄9,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由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构成,两者为2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弧体,上下同轴线固定连接成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的内径与钢包下水口4的外径相同,保证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能顺利与钢包下水口4的外壁相切;水口内壁靠弧本体5的直径比钢包下水口4内径小2

4mm,本本实施例中,水口内壁靠弧本体5的直径比钢包下水口4内径小2mm,避免烧氧管8因为水口壁厚顶撞无法顺利进入钢包下水口4的内腔;控制管7为硬质管
体,其内径小于等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管7的内径小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的内径2mm;图3显示,控制管7由竖直段71、过渡圆弧段72和握持段73连接而成,竖直段71的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5的下端连接,过渡圆弧段72两端分别连接竖直段71和握持段73,过渡圆弧72的弧度为120

150
º
;握持段73尾部安装有手柄9。
[0019]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管7靠上部3/4的位置为过渡圆弧段72,弧度120
º
,长度1.5m,用于连接垂直段71和握持段73,垂直段71的长度为1m,平直段长3m,控制管7的整体形状对于站在中间包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工来讲,可以安全和轻松的将烧氧管8通过控制管7顺利送入距自己2.5m高、4m远的钢包下水口4中与引流砂11接触,方便操作工操作。
[0020]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连铸钢包下水口4不自开时,操作工站在中间包车平台,一手握本技术的手柄9,一手握住控制管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和控制管(7),所述钢包下水口靠弧本体由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构成,两者为同一整体,横截面呈半圆形;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的内径与钢包下水口(4)的外径相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的直径比钢包下水口(4)的内径小2

4mm;所述控制管(7)为硬质管体,其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铸钢包烧氧引流准确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外壁靠弧本体(5)和水口内壁靠弧本体(6)为2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弧体,两者上下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管(7)整体为弯管,其上端与水口内壁靠弧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彦坤吴章海段佳伟许用会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