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779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市政道路、排水沟以及雨水回收处理结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沉淀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分隔形成集水腔以及沉淀腔,分隔板底部设有开口,集水腔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与排水沟相连通,并且第一管道在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静置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与集水腔顶部相连通,集水腔在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清水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与静置池的内腔相连通。本申请能够对市政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长期稳定地对市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在我国越来越匮乏,合理利用水资源显得日益重要,雨水的收集是利用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许多的温室大棚上都安装有雨水回收装置。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2529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温室大棚雨水回收系统,相邻两个温室大棚的屋顶之间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导流支管,多根导流支管连接引水总管,引水总管一端设置集水池,集水池内设置有变频水泵,变频水泵的出口连接供水总管,供水总管连接多个供水支管,每一个供水支管末端设置喷头,供水支管、喷头位于温室大棚内部。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屋顶的面积全部利用,雨水收集量大,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同时减少了雨水冲洗苗圃垄土。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回收系统应用于市政雨水中时,由于市政雨水中往往混杂有落叶、沙子等杂质,导致回收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会堵塞导流支管、供水支管、喷头等,导致回收系统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长期稳定地对市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0006]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市政道路、设置于市政道路一侧的排水沟以及设置于排水沟远离市政道路一侧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其中,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其中,所述沉淀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分隔形成集水腔以及位于集水腔下方的沉淀腔,并且所述分隔板底部设有连通集水腔与沉淀腔的开口,所述集水腔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与排水沟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管道在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静置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与集水腔顶部相连通,所述集水腔在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所述清水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与静置池的内腔相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能够对雨水中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拦截,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进入沉淀池的集水腔中,集水腔内的雨水中的沙子等杂质能够沉淀至沉淀腔内,使得雨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进入静置池中,同时,漂浮物拦截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以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雨水在静置池内能够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杂质,最后流入至清水池内存储备用,以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以及存储。
[0009]可选的,还包括设有一清淤装置,所述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沉淀池一侧的清淤管
道、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淤管道内的螺旋杆以及驱动电机,其中,所述清淤管道底端通过预设的第四管道与沉淀腔底部相连通,所述清淤管道顶端延伸外露于地面,并且所述清淤管道顶端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清淤管道顶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杆相连接固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期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螺旋杆转动,螺旋杆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沙子等杂质带出,从而便实现了沙子等杂质的定期自动清理。
[0011]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顶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挡雨板底面设有充放电控制器以及蓄电池,并且所述太阳能板与充放电控制器之间、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之间以及充放电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之间均通过预设的导线电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板能够使得驱动电机能够在雨天时正常工作而不会被淋湿,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后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能够为驱动电机提供电源,使得清淤装置能够在未设置电源的市政道路路段上进行使用。
[0013]可选的,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沉淀池盖板,所述沉淀池盖板盖设于沉淀池本体顶部;所述静置池包括静置池本体以及静置池盖板,所述静置池盖板盖设于静置池本体顶部;所述清水池包括清水池本体以及清水池盖板,所述清水池盖板盖设于清水池本体顶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均由其本体以及盖板组成,从而便于打开其盖板以对其内腔进行维护清理。
[0015]可选的,所述沉淀池盖板、静置池盖板以及清水池盖板上均开设有一压力平衡口,每个所述压力平衡口均连通有一压力平衡管,并且每个所述压力平衡管远离压力平衡口的一端均延伸外露于地面。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平衡管使得沉淀池的内腔、静置池的内腔以及清水池的内腔跟外界的气压相同,使得雨水能够在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高效顺畅地运行。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管道在靠近集水腔的一端设有第二过滤网。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的水流较快导致集水腔内的水波较大,从而导致漂浮物拦截板未能有效地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时,第二过滤网能够有效地对漂浮物进行拦截。
[0019]可选的,所述沉淀腔底部的四周往中心向下倾斜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沉淀腔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便于沙子等杂质汇聚,以便于清淤装置对沙子等杂质进行清理。
[0021]可选的,所述清水池内腔的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清水池盖板并延伸外露于地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水泵即可对清水池内存储的水进行使用,操作简便。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第一过滤网能够对雨水中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拦截,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进入沉淀池的集水腔中,集水腔内的雨水中的沙子等杂质能够沉淀至沉淀腔内,使得雨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进入静置池中,同时,漂浮物拦截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
拦截,以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雨水在静置池内能够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杂质,最后流入至清水池内存储备用,以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以及存储;
[0025]2、压力平衡管使得沉淀池的内腔、静置池的内腔以及清水池的内腔跟外界的气压相同,使得雨水能够在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高效顺畅地运行。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市政道路;2、排水沟;21、排水口;31、沉淀池;311、淀池本体;312、沉淀池盖板;313、分隔板;314、开口;315、集水腔;316、沉淀腔;317、漂浮物拦截板;32、静置池;321、静置池本体;322、静置池盖板;33、清水池;331、清水池本体;332、清水池盖板;41、第一管道;411、第一过滤网;42、第二管道;421、第二过滤网;43、第三管道;44、第四管道;5、清淤装置;51、清淤管道;52、螺旋杆;53、驱动电机;54、出料口;6、挡雨板;61、立柱;62、太阳能板;63、充放电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道路(1)、设置于市政道路(1)一侧的排水沟(2)以及设置于排水沟(2)远离市政道路(1)一侧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其中,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31)、静置池(32)以及清水池(33),其中,所述沉淀池(31)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313)分隔形成集水腔(315)以及位于集水腔(315)下方的沉淀腔(316),并且所述分隔板(313)底部设有连通集水腔(315)与沉淀腔(316)的开口(314),所述集水腔(315)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41)与排水沟(2)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管道(41)在靠近排水沟(2)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411),所述静置池(32)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42)与集水腔(315)顶部相连通,所述集水腔(315)在位于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317),所述清水池(33)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43)与静置池(32)的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一清淤装置(5),所述清淤装置(5)包括设置于沉淀池(31)一侧的清淤管道(51)、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淤管道(51)内的螺旋杆(52)以及驱动电机(53),其中,所述清淤管道(51)底端通过预设的第四管道(44)与沉淀腔(316)底部相连通,所述清淤管道(51)顶端延伸外露于地面,并且所述清淤管道(51)顶端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54),所述驱动电机(53)固设于清淤管道(51)顶端,所述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与螺旋杆(52)相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3)的上方设有挡雨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英陈桂河黄德良陈贤宜陈贤烔陈贤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昌旺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