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53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弃流装置,该新型弃流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基于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弃流管,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弃流管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二滤网、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上壳体的内螺纹与下壳体的外螺纹的结合,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的长度而实现调节总高度的目的;设置阻拦装置中的浮球,通过浮球的上下移动,实现阻挡装置的关闭或者开启阻挡水的功能,达到自动切换弃水的目的,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弃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弃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升级,各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水的支持,因此水资源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水污染和水浪费极其严重,所以收集水资源并重新利用这个方式尤为重要。城市景观用水、道路冲洗、绿化等需要用的水体要求不高,可以各种雨水收集器来收集使用,但是通过雨水收集器手机的雨水并不能直接被使用,因为初期雨水对地面或者其他地方的冲刷,携带着大量的油污或者灰尘,所以刚开始的部分雨水需要使用弃流装置弃流。但是现有的弃流装置总的高度不能调节,不利于在不同情况的环境下使用,还要现有的弃流装置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不利于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弃流装置的不足,本专利设置了一种新型弃流装置,通过上壳体的内螺纹与下壳体的外螺纹的结合,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的长度而实现调节总高度的目的;设置阻拦装置中的浮球,通过浮球的上下移动,实现阻挡装置的关闭或者开启阻挡水的功能,达到自动切换弃水的目的,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所述新型弃流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0005]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基于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固定;
[0006]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弃流管,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弃流管内设置有第一滤网;
>[0007]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二滤网、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网由不锈钢制成;
[0009]和/或,第二滤网由不锈钢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挡水板和流进通道,所述挡水板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表面,所述流进通道设置在所述挡水板的下端面;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流进通道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挡装置为漏斗型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进通道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长方形设计。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设置有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球为具有浮力的空心浮球。
[0016]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上壳体的内螺纹与下壳体的外螺纹的结合,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的长度而实现调节总高度的目的;设置阻拦装置中的浮球,通过浮球的上下移动,实现阻挡装置的关闭或者开启阻挡水的功能,达到自动切换弃水的目的,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请参阅图1示出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半剖图。
[0025]具体的,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21,上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14,上壳体1和下壳体2基于内螺纹14和外螺纹21连接固定;下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弃流管22,下壳体2内设置有阻挡装置3,阻挡装置3内部设置有浮球32;弃流管22内设置有第一滤网23;上壳体1设置有第二滤网12、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
[0026]具体的,第一滤网23由不锈钢制成;和/或,第二滤网12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为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合用于处理雨水冲刷所包含的带有油污等污染物的水体;并且不锈钢具体良好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滤网23,有效拦截雨水冲刷带来石子或树枝等坚硬的东西进入装置内进而对浮球32等造成破坏,通过设置第二滤网12,进一步的有效阻挡浮球32进入弃流管22,同时,通过设第一滤网23和第二滤网12有效地保护了弃流装置下工序的设备的正常运行。
[0027]具体的,阻挡装置3包括挡水板31和流进通道33,挡水板31固定在下壳体2内表面,
流进通道33设置在挡水板31的下端面;浮球32设置在流进通道33处。
[0028]具体的,阻挡装置3为漏斗型结构。挡水板31的外圈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挡水板31表面向下壳体2底部凹陷,使得水体朝向所挡水板31的中部流入,挡水板3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5,开口5的大小设置比浮球32的直径大小小,使得浮球32不能从开口5处逃出,且当水从开口5处流至下壳体2至溢满时,浮球32上浮至开口5处且被开口5阻碍其继续上浮,使得浮球32将开口5堵塞,使得水不能再从开口5处流出而只能从出水管13处流出而不能从弃流管22流出。当无水继续流进的时候,因浮球32堵塞下的下壳体2内的水从弃流管22处流出,使得浮球32自动下降,使得装置重新具有弃流的作用,以满足下次的弃流工作需求。
[0029]具体的,流进通道33设置有多个通孔34。所设的通孔34分别设置在流进通道33的底部和侧面,通孔34的大小比浮球32的直径小,以免浮球32从通孔34处逃出。
[0030]具体的,通孔34为长方形设计。从进水管11进入的水通过设置长方形通孔34,流入下壳体2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基于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弃流管,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弃流管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二滤网、进水管和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由不锈钢制成;和/或,第二滤网由不锈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挡水板和流进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存梁丽峰黎瑞升卢宇浩王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