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齿形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76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锯齿形集热器,通过在承载件将背板进行锯齿形布置,使得背板可与承载件配合形成流体换热通道,并在流体换热通道内设置隔板,将之分隔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每一流体换热通道的相邻的背板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光伏单元设于第一侧面上与第一换热通道对应,集热单元设于第二侧面上与第二换热通道对应,还设置了流体流入单元和流体流出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流体与光伏单元进行换热,即对光伏单元进行冷却,以提升发电效率;第二换热通道内的流体与集热单元进行换热,提高热利用效率,实现了光和电的双重收益,提升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提升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提升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锯齿形集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热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锯齿形集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又会因为其自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现有光伏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约为12%~20%,即太阳能80%左右的能量都将转化热量,被电池片吸收,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电池片的温度使其保证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将电池片的热量加以利用。目前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背面敷设各种散热装置,通过流体的对流换热以降低电池温度,并对这部分热能加以利用,但是普遍存在利用的热能温度不高、能源品位低和热利用效率低的缺陷,并未实现光伏光热的双重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锯齿形集热器,以解决现有太阳能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的一种锯齿形集热器,包括承载件、若干背板、若干光伏单元、若干集热单元、若干隔板、流体流入单元、流体流出单元;
[0006]所述背板依次首尾相连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相邻的所述背板倾斜设置,若干所述背板与所述承载件配合形成若干流体换热通道;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均包括位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底面和分别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线为顶边;
[0007]所述光伏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上;
[0008]所述集热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侧面上;
[0009]所述隔板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内,且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底面以及所述顶边相连,并将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分隔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
[0010]所述流体流入单元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输入端用于接入流体,输出端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相连;
[0011]所述流体流出单元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输入端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二端相连,输出端用于输出经过换热的流体。
[0012]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透光玻璃盖板、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上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且封装于所述透光玻璃盖板与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背板之间。
[0013]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光伏单元包括若干光伏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片分别贴合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背板上。
[0014]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反光板,用于将阳光反射至背光面一侧的所述背板上。
[0015]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流体流入单元包括流入管、上联箱;所述流入管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流体;所述上联箱设于所述承载件上,输入端与所述流入管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相连;
[0016]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流体流出单元包括流出管、下联箱;所述下联箱设于所述承载件上,输入端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二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流出管的输入端相连,用于混合经过换热的流体;所述流出管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经过换热的流体。
[0017]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夹角为90
°
;且位于向阳面的所述背板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α,α为安装地点的太阳能最佳倾斜角度。
[0018]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还包括换热肋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
[0019]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换热肋片的材质为相变材料。
[0020]本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上设有保温层。
[0021]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2]1、本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在承载件将背板进行锯齿形布置,使得背板可与承载件配合形成流体换热通道,并在流体换热通道内设置隔板,将之分隔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每一流体换热通道的相邻的背板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光伏单元设于第一侧面上与第一换热通道对应,集热单元设于第二侧面上与第二换热通道对应,还设置了流体流入单元和流体流出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光伏单元和集热单元下面设置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流体与光伏单元进行换热,即对光伏单元进行冷却,以提升发电效率;第二换热通道内的流体与集热单元进行换热,两个通道换热后的流体均通过流体流出单元输出至下一工序,提高热利用效率,实现了光和电的双重收益,提升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
[0023]2、本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在承载板上设置转动连接的反光板,对太阳光线进行反射,为位于背光面的背板上的光伏单元或集热单元提供太阳光线,有利于背光面最大限度的接收反射光线,保证吸光面最佳的光线入射率和太阳辐射吸收率。
[0024]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锯齿形集热器结构紧凑,与传统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板相比,由于其背板的设置自带倾斜角,且向阳面的倾斜角设置为使用场所当地太阳能最佳倾斜角度,利于太阳光的最佳入射,节省了安装支架,减少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的主视截面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锯齿形集热器的俯视剖面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透光玻璃盖板;2:光伏电池片;3:吸热板;4:背板;5:隔板;6:流体换热通道;7:反光板;8:承载件;9:保温层;10:上联箱;11:流入管;12:下联箱;13:流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锯齿形集热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30]参看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锯齿形集热器,包括承载件8、若干背板4、若干光伏单元、若干集热单元、若干隔板5、流体流入单元、流体流出单元。
[0031]其中,背板4依次首尾相连并设于承载件8上,且相邻的背板4倾斜设置,若干背板4与承载件8配合形成若干流体换热通道6。流体换热通道6均包括位于承载件8上的底面和分别与底面相连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交线为顶边。
[0032]光伏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第一侧面上。集热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第二侧面上。
[0033]隔板5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流体换热通道6内,且隔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底面以及顶边相连,并将流体换热通道6分隔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
[0034]流体流入单元设于承载件8上,且输入端用于接入流体,输出端分别与每一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每一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流体流出单元设于承载件8上,且输入端与每一第一换热通道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锯齿形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件、若干背板、若干光伏单元、若干集热单元、若干隔板、流体流入单元、流体流出单元;所述背板依次首尾相连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相邻的所述背板倾斜设置,若干所述背板与所述承载件配合形成若干流体换热通道;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均包括位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底面和分别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线为顶边;所述光伏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集热单元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隔板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内,且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底面以及所述顶边相连,并将所述流体换热通道分隔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流体流入单元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输入端用于接入流体,输出端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流体流出单元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输入端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和每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二端相连,输出端用于输出经过换热的流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透光玻璃盖板、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上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且封装于所述透光玻璃盖板与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背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单元包括若干光伏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片分别贴合于相对应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芳蔡萌程道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