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及重型前顶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67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该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护套筒设置内径递减的多级内缸筒,末级内缸筒内设置活塞杆;支承板嵌套于护套筒内的末端位置,护套筒的内壁焊接支承板的外侧壁;支承板沿轴线依次开设加强孔和装配孔,加强孔的内径大于装配孔的内径,加强孔与装配孔之间设置为限位面;活塞杆的末端焊接柱塞头,柱塞头上设置装配轴,装配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活塞杆的外壁贴合加强孔的内壁,柱塞头贴合限位面,装配轴穿过装配孔,装配轴上螺纹连接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于重型前顶缸,在经常受侧向力冲击的工况下,避免重型前顶缸的护套筒末端位置松动。松动。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及重型前顶缸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缸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及重型前顶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卸车辆普遍采用前顶缸作为举升缸体,通过前顶缸将车辆的货箱举升以卸载货箱内的砂土等货物。重载卡车等自卸车辆,其一般通过挖掘机等装载砂土等,在装载时,砂土等货物并不能确保装载在货箱的中间位置,这导致货箱受到侧向力的冲击,也同时使前顶缸受到侧向力的冲击。在工程实践中,前顶缸的护套筒末端位置经常会因侧向力的冲击发生松动,使用寿命较短,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及重型前顶缸,在经常受侧向力冲击的工况下,避免重型前顶缸的护套筒末端位置松动,延长使用寿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包括护套筒、内缸筒、活塞杆、支承板、柱塞头、装配轴和螺母;
[0006]护套筒设置内径递减的多级内缸筒,末级内缸筒内设置活塞杆,多级内缸筒及活塞杆可首尾相接相对于护套筒伸出,或者,多级内缸筒及活塞杆收缩依次嵌套于护套筒内;
[0007]支承板嵌套于护套筒内的末端位置,护套筒的内壁焊接支承板的外侧壁;
[0008]支承板沿轴线依次开设加强孔和装配孔,加强孔的内径大于装配孔的内径,加强孔与装配孔之间设置为限位面;
[0009]活塞杆的末端焊接柱塞头,柱塞头上设置装配轴,装配轴上设置有外螺纹;
[0010]活塞杆的外壁贴合加强孔的内壁,柱塞头贴合限位面,装配轴穿过装配孔,装配轴上螺纹连接螺母。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面与支承板的轴线垂直。
[0012]优选的,护套筒的内壁与支承板的外侧壁的交界处焊接形成第一环形焊缝;活塞杆的末端与柱塞头的交界处焊接形成第二环形焊缝。
[0013]优选的,支承板与螺母之间设置有垫圈。
[0014]优选的,多级内缸筒之间的内端和外端均设置有多个导向环;活塞杆与末级内缸筒之间的内端和外端均设置有多个导向环。
[0015]优选的,多级内缸筒之间的内端设置五个导向环,多级内缸筒之间的外端设置两个导向环;活塞杆与末级内缸筒之间的内端设置五个导向环,活塞杆与末级内缸筒之间的外端设置两个导向环。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环由球墨铸铁材料制成。
[0017]优选的,护套筒设置内径递减的四级内缸筒。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重型前顶缸,包括上述的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
[0019]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20]本技术的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将其装配于重型前顶缸,采用“双焊接”+“台阶式支承结构”+“螺母锁紧”的设计,使重型前顶缸的护套筒末端位置有效抵挡侧向力的冲击,避免前顶缸的护套筒末端位置松动,提高了重型前顶缸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重型前顶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重型前顶缸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重型前顶缸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两处为局部剖视;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承板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技术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
[0029]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包括护套筒1、内缸筒、活塞杆25、支承板3、柱塞头4、装配轴61和螺母62等。
[0030]护套筒1内部设置内径递减的多级内缸筒,本实施例的内缸筒包括内径递减的四级内缸筒,具体为首级内缸筒21、二级内缸筒22、三级内缸筒23和末级内缸筒24。
[0031]末级内缸筒24内设置活塞杆25,多级内缸筒(首级内缸筒21、二级内缸筒22、三级内缸筒23和末级内缸筒24)及活塞杆25可首尾相接相对于护套筒1伸出,或者,多级内缸筒及活塞杆25收缩依次嵌套于护套筒1内。
[0032]支承板3外轮廓为圆柱形,支承板3嵌套于护套筒1内的末端(图1、图2、图3中的右端)位置,护套筒1的内壁焊接支承板3的外侧壁。具体的,护套筒1的内壁与支承板3的外侧壁的交界处焊接形成第一环形焊缝51,使护套筒1与支承板3连接为一体结构。
[0033]支承板3沿轴线依次开设加强孔31和装配孔32,加强孔31和装配孔32共同贯穿支承板3,加强孔31的内径大于装配孔32的内径,加强孔31与装配孔32之间设置为限位面33,限位面33与支承板3的轴线垂直。
[0034]活塞杆25的末端焊接柱塞头4,具体的,活塞杆25的末端与柱塞头4的交界处焊接形成第二环形焊缝52。在柱塞头4上设置装配轴61,柱塞头4与装配轴61同轴布置,装配轴61上设置有外螺纹。
[0035]将活塞杆25的外壁贴合加强孔31的内壁,柱塞头4的端面贴合限位面33,装配轴61穿过装配孔32,装配轴61上螺纹连接螺母62,支承板3与螺母62之间设置垫圈63。如此,通过加强孔31对活塞杆25侧向(径向)限位,限位面33、装配轴61及螺母62在轴向使支承板3与活塞杆25牢固装配。
[0036]多级内缸筒之间的内端(图1、图2中的右端)设置五个导向环7,多级内缸筒之间的外端(图1、图2中的左端)设置两个导向环7;活塞杆25与末级内缸筒24之间的内端(图1、图2中的右端)设置五个导向环7,活塞杆25与末级内缸筒24之间的外端(图1、图2中的左端)设置两个导向环7。如此,在内端、外端均设置多个导向环7,在多级内缸筒(首级内缸筒21、二级内缸筒22、三级内缸筒23和末级内缸筒24)及活塞杆25首尾相接相对于护套筒1伸出时,多个导向环7增加了导向长度,以更好地承受侧向力的冲击。本实施例的导向环7由球墨铸铁材料制成,强度及韧性满足侧向力的冲击,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降低导向磨损,使用寿命较长。
[003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型前顶缸,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筒、内缸筒、活塞杆、支承板、柱塞头、装配轴和螺母;护套筒设置内径递减的多级内缸筒,末级内缸筒内设置活塞杆,多级内缸筒及活塞杆可首尾相接相对于护套筒伸出,或者,多级内缸筒及活塞杆收缩依次嵌套于护套筒内;支承板嵌套于护套筒内的末端位置,护套筒的内壁焊接支承板的外侧壁;支承板沿轴线依次开设加强孔和装配孔,加强孔的内径大于装配孔的内径,加强孔与装配孔之间设置为限位面;活塞杆的末端焊接柱塞头,柱塞头上设置装配轴,装配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活塞杆的外壁贴合加强孔的内壁,柱塞头贴合限位面,装配轴穿过装配孔,装配轴上螺纹连接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与支承板的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顶缸加强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护套筒的内壁与支承板的外侧壁的交界处焊接形成第一环形焊缝;活塞杆的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冯绪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