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7586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包括污水管道、雨水沟、污水检查井、污水连接管,其特征在于:雨水沟和污水管道叠合设置,且雨水沟设置在污水管道正上方,污水检查井采用偏心“L”型式设置在污水管道和雨水沟旁边,户内所有排污口均改至污水管道侧方后用污水连接管接至污水管道,污水管道连接到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沟连接到市政雨水管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老旧城区狭窄地形下雨污系统叠合改造施工,减少对现况房屋、构筑物等的损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能够较好的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能够较好的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能够较好的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


[0001]本技术属市政雨污水系统分流改造领域,具体是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老旧城区雨污系统损坏、淤堵、溢流情况严重,且存在错接、混接多种情况,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从源头进行分流改造是最为彻底有效的方式;但由于老旧城区地形情况复杂,部分狭窄区域由于化粪池、原有管线、房屋基础等因素影响,宽度不足300mm,无法满足雨污系统水平分布空间的要求,难以实现雨污分流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老旧城区由于地下障碍物较多导致雨污分流改造空间狭小、难以施工,提供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采用本技术,可实现在狭小空间内布置雨污两套系统,同时分别收集户内排出的雨水、污水,减少对原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破坏及房屋基础的扰动。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包括污水管道、雨水沟、污水检查井、污水连接管,其特征在于:雨水沟和污水管道叠合设置,且雨水沟设置在污水管道正上方,污水检查井采用偏心“L”型式设置在污水管道和雨水沟旁边,户内所有排污口均改至污水管道侧方后用污水连接管接至污水管道,污水管道连接到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沟连接到市政雨水管网,雨水采用明排方式排至雨水沟中,雨污水两套排水系统在复杂地形中相互独立排水。
[0006]所述的污水管道和污水连接管均为UPVC材质。
[0007]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沟为砖砌结构,雨水沟与建筑散水面顺接,散水坡度不小于1%,雨水沟宽度为200

240mm,坡度不小于5

,内外抹20mm防水水泥砂浆,沟底为100mmC25混凝土。
[0008]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污水管道为DN200mmUPVC管,沿雨水沟沟底设置,管底采用100mm厚碎石砂垫层。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检查井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方井,污水检查井设置位置为相邻建筑交叉口处,为预留雨水沟位置,污水检查井为“L”型偏心型式,雨水沟从污水检查井低跨部分上部穿过,污水检查井低跨部分上下游均与污水管道连接。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污水连接管为DN150mmUPVC管,污水连接管一端与户内排污口连接,另一端从两侧接入污水管道中,污水连接管底部采用100mm碎石砂垫层。
[0011]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老旧城区地形复杂、空间狭小区域的雨污系统改造。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老旧城区狭窄地形下雨污系统叠合改造施工,减少对现况房屋、构筑物等的损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能够较好的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在较窄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在检查井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6]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污水管道1、雨水沟2、污水检查井3、污水连接管4,在本系统中雨水沟2和污水管道1叠合设置,雨水沟2设置在污水管道1正上方,污水检查井3与雨水沟2冲突区域,污水检查井采用偏心“L”型式设置在污水管道和雨水沟旁边,雨水沟2从污水检查井3低跨部分上部穿过,污水检查井3低跨部分上下游均与污水管道1连接,偏心设置的污水检查井3设置在每两栋房屋间巷道口,将户内所有排污口均改至污水管道1侧方后用污水连接管4接至污水管道1,污水管道1均与偏心设置的污水检查井3相连,最后汇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采用明排方式通过建筑散水排至雨水沟2中,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所述的污水管道为DN200mmUPVC管,所述的污水检查井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井,所述的污水连接管为DN150mmUPVC管。污水管道1及污水连接管4连接处均采用三通管件连接,管底均为100mm砂石垫层,管道上及两侧为石屑回填。雨水沟2两侧均与建筑散水顺接,雨水沟2为实心砖砌筑结构,雨水沟与建筑散水面顺接,散水坡度不小于1%,雨水沟2宽度240mm,内外抹防水水泥砂浆,沟底为100mmC25混凝土,沟底坡度不小于5

。每根污水连接管一端与户内所有排污口相连,另一端通过两个90
°
弯头弯入散水下部接入污水管道,同时不得影响雨水沟排水截面。
[0017]使用时,房屋内污水通过污水连接管4排入污水管道1和污水检查井3,然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雨水通过明排方式排至雨水沟2,然后收集到市政雨水管网,有效实现老旧城区狭窄区域雨污分流。
[0018]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老旧城区地形复杂、空间狭小区域的雨污系统改造。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老旧城区狭窄地形下雨污系统叠合改造施工,减少对现况房屋、构筑物等的损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能够较好的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
[0019]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论证,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包括污水管道、雨水沟、污水检查井、污水连接管,其特征在于:雨水沟和污水管道叠合设置,且雨水沟设置在污水管道正上方,污水检查井采用偏心“L”型式设置在污水管道和雨水沟旁边,户内所有排污口均改至污水管道侧方后用污水连接管接至污水管道,污水管道连接到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沟连接到市政雨水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管道和污水连接管均为UPVC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沟为砖砌结构,雨水沟与建筑散水面顺接,散水坡度不小于1%,雨水沟宽度为200

240mm,坡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嘉鑫袁小兵刘丙生赵雷石益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