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14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匀光结构,匀光结构开设于出光面上,用于均匀发散导光板本体的出射光;匀光结构包括沿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且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通过在出光面上沿第一方向设置匀光结构,并且将匀光结构设置为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并且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降低了出光面的全发射,增加了出光面积,使得导光板本体上射出更多的光线,也具备更广泛的出射角度,使得导光板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导光板出现亮度损失和显示明暗不均匀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源的导光板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饱和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行业里,客户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不再像以前只要点亮既为合格;而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背光源的匀光显示效果(显示明暗效果)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现有手机也越来越倾向于超薄化,这就要求背光源的厚度越来越小。
[0003]现有背光源为了实现匀光,往往需要设置导光板;但是现有导光板往往是平齐板,即现有导光板所有表面都设置为平齐面,尤其是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导光板背离反射片,靠近光学膜片的端面);这就导致配置该导光板的背光源上,出现亮度损失且明亮不均匀,进而降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发展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存在亮度损失和明亮不均匀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匀光结构,所述匀光结构开设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于均匀发散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射光;所述匀光结构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设置为V字型槽或U字型槽;所述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平位锯齿状或圆弧锯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1.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25.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80μm
±
0.1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1.5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50.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50μm
±
0.1μ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57.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17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强邓忠姜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