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044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属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循环槽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的循环槽由布置于同一高度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和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构成,上部的循环槽是二级吸收液氧化区;所述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由循环槽的内壁、侧面的弧形隔板及顶部的平面隔板构成,所述的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由侧面的弧形隔板以及循环槽的内壁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结构简单,实现了吸收液吸收和氧化的功能区划,减少了氨逃逸及脱硫塔吸收段循环喷淋量,减少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属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化工行业作为一种主流的脱硫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化工企业内部废氨水的处理问题,用以生产硫酸铵,实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0003]吸收液循环槽在氨法脱硫中有关键作用,其功能是提供并存储用于脱硫的吸收循环液,同时将吸收液中的亚盐(亚硫酸铵及亚硫酸氢铵)氧化为正盐(硫酸铵)通过溢流或泵输送至脱硫塔浓缩降温段作为补液。
[0004]传统的吸收液循环槽,在槽底部设置曝气设施对吸收液进行氧化,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将吸收液输送至脱硫塔吸收喷淋段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由于强制氧化的吸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及亚硫酸氢根离子大部分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吸收液缓冲性能降低,吸收SO2能力下降,需补充比较多吸收剂液氨,导致吸收液PH偏高烟气中氨逃逸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对氨法脱硫吸收液进行分级储存及氧化处理的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该循环槽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的循环槽由布置于同一高度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和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构成,上部的循环槽是二级吸收液氧化区;
[0008]所述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由循环槽的内壁、侧面的弧形隔板及顶部的平面隔板构成,所述的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由侧面的弧形隔板以及循环槽的内壁构成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的顶部设有布液筛板。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液氧化区的底部设有氧化空气分布设施。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液氧化区中设有多层布气筛板。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吸收液内部对流管固定在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的顶部平面隔板的上部且位于最高层布气筛板的下部。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上还设有液氨入口、一级吸收返回液入口、一级吸收液出口、底部排尽口及检修人孔。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液氧化区的上部设有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下部设有氧化空气入口,顶部设有氧化空气出口。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位于所有布气筛板上方。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设有二级吸收液出口,二级吸收液出口与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在平面上呈对角布置。
[0017]本技术的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采用隔板及布液筛板把一级吸收液
底部循环区、二级吸收液氧化区及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进行隔离分开,保证了一级吸收液、二级吸收液的PH值、组分和浓度均在最优的操作参数范围内。
[0018]本技术的原理如下:
[0019]一级吸收液从脱硫塔吸收段一级吸收液集液盘流出,经一级吸收返回液入口进入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通过补充工艺水调节一级吸收液浓度,吸收剂液氨通过补氨设施加氨调节一级吸收液PH值至5.5

6.0,使吸收液恢复吸收能力后通过一级吸收液出口11经循环泵送至脱硫塔一级吸收段喷淋层循环喷淋,由于一级吸收液未进行强制氧化,吸收液中亚盐含量高,单位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强,有效的实现了对烟气中SO2的脱除;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由于吸收烟气中SO2后增多的一级吸收液通过吸收液内部对流管流至二级吸收液氧化区,从脱硫塔吸收段二级吸收液集液盘流出,经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进入二级吸收液氧化区的二级吸收液与此部分溶液混合后通过氧化空气分布设施将吸收液中的亚盐(亚硫酸铵及亚硫酸氢铵)氧化为正盐(硫酸铵及硫酸氢铵)同时释放出氢离子使二级吸收液PH值至3.0

4.0之间,同时氧化空气通过布气筛板微孔时由于剪切破碎再均布,增大了单位体积吸收液中气泡的比表面积,增强了氧化空气的利用率加强了吸收液的氧化,保证了氧化区二级吸收液的亚盐氧化率在99.5%以上,混合并氧化后的二级吸收液通过布气筛板及布液筛板回流至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通过二级吸收液出口经循环泵送至脱硫塔二级吸收段喷淋层循环喷淋对烟气中的逃逸氨进行吸收,增多的二级吸收液通过溢流或泵输送至脱硫塔浓缩降温段。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吸收液吸收和氧化的功能区划,减少了氨逃逸,在保证烟气污染物脱除指标的前提下,减少了脱硫塔吸收段循环喷淋量及吸收液循环槽的容积,减少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槽体,2为二级吸收液氧化区,3为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4为吸收液内部对流管,5为氧化空气分布设施,6为隔板,7为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8为一级吸收返回液入口,9为液氨入口,10为检修人孔,11为一级吸收液出口,12为底部排尽口,13 为二级吸收液出口,14为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5为布液筛板,16为氧化空气入口,17为布气筛板,18为氧化空气排出口。
[0024]图2为本技术设备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6]如图1,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该循环槽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的循环槽由布置于同一高度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和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构成,上部的循环槽是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
[0027]所述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由循环槽的内壁、侧面的弧形隔板及顶部的平面
隔板构成,所述的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由侧面的弧形隔板以及循环槽的内壁构成。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的顶部设有布液筛板15。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的底部设有氧化空气分布设施5。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中设有多层布气筛板17。吸收液内部对流管4 固定在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的顶部平面隔板6的上部且位于最高层布气筛板17的下部。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上还设有液氨入口9、一级吸收返回液入口8、一级吸收液出口11、底部排尽口12及检修人孔10。
[0028]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的上部设有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3,下部设有氧化空气入口16,顶部设有氧化空气出口18。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3位于所有布气筛板17上方。
[0029]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设有二级吸收液出口13,二级吸收液出口13与二级吸收返回液入口3在平面上呈对角布置。
[0030]本技术的原理如下:
[0031]一级吸收液从脱硫塔吸收段一级吸收液集液盘流出,经一级吸收返回液入口进入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通过补充工艺水调节一级吸收液浓度,吸收剂液氨通过补氨设施加氨调节一级吸收液PH值至5.5

6.0,使吸收液恢复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槽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的循环槽由布置于同一高度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和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构成,上部的循环槽是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所述的一级吸收液底部循环区(7)由循环槽的内壁、侧面的弧形隔板及顶部的平面隔板构成,所述的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由侧面的弧形隔板以及循环槽的内壁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其特征在于:二级吸收循环液底部出料区(14)的顶部设有布液筛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其特征在于: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的底部设有氧化空气分布设施(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其特征在于:二级吸收液氧化区(2)中设有多层布气筛板(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多功能吸收液循环槽,其特征在于:吸收液内部对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东汤先凯张刚周亮杨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