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041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与主体可拆卸电连接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对主体进行控制操作,且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配合部,所述控制盒通过安装部与配合部配合,实现收纳于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饭菜加热板,既有效的降低了主体的高度,让饭菜加热板更加轻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单元过热而发生损坏,相应的也降低了用户手动触摸主体而发生烫伤的风险机率。而且控制盒可收纳于主体上,随主体一起搬运、收藏,不会发生遗失,控制盒收纳起来非常的方便,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携性。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携性。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于加热饭菜的厨房用具越来越多,比如电磁炉,微波炉,蒸锅等,但这一类厨房用具的空间较小,同时不能放置太多的菜盘和饭碗。因此,现有出现了一种可用于同时加热多个菜盘和碗盘的加热板,该加热板可以给饭菜进行加热和保温,不至于饭菜变凉,并且,也解决了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产品反复高温加热食物造成的营养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现有的饭菜保温板内安装有操控单元,用户手动可以直接在菜板上进行调温、调时及开关操作。但由于菜板上安装有加热装置,启动加热装置后菜板表面温度较高,一般超过120℃,用户再进行手动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操控单元因温升过高而发生损坏的问题。并且,由于操作单元位于菜板的下方,因此,现有的饭菜保温板的厚度较厚,不能做的更加轻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饭菜加热板,该饭菜加热板的控制盒相对主体为可拆卸结构,既有效的降低了主体的高度,让饭菜加热板更加轻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单元过热而发生损坏,相应的也降低了用户手动触摸主体而发生烫伤的风险机率。而且控制盒可收纳于主体上,随主体一起搬运、收藏,不会发生遗失,控制盒收纳起来非常的方便,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携性。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与主体可拆卸电连接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对主体进行控制操作,且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配合部,所述控制盒通过安装部与配合部配合,实现收纳于主体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安装于控制盒上的第一磁铁,所述配合部为安装于主体上的第二磁铁或者铁磁件,所述控制盒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或者铁磁件的吸合,实现控制盒磁吸于主体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设置于控制盒上的卡抓,所述配合部为主体边缘侧壁,所述卡抓卡入主体边缘侧壁,以实现控制盒卡装于主体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设置于控制盒上的定位柱,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主体边缘上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实现控制盒定位于主体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上套装于硅胶套,所述定位柱将硅胶套压入定位槽中,实现控制盒与主体柔性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为无线遥控器,所述控制盒中设置有发射单元,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无线传输。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和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承载菜板
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为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控制的加热控制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丝;
[0012]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印刷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石墨烯加热涂层;
[0013]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贴覆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膜;
[0014]或者,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加热功率为100W~400W。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最大高度不大于20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加热区和隔热区,所述隔热区呈环状,且围绕加热区设置,其中,隔热区的平均宽度至少为30mm;
[0017]或者,还包括独立的罩体,所述罩体盖装于主体的上方,以将主体上的碗盘罩装于罩体内。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主体与控制盒为可拆卸式的电连接结构。相比于现有饭菜保温板操控单元直接安装于主体内的方案来说,本技术将控制单元安装于主体的外部,而远离加热装置,有效的避免了用户直接在主体上对控制单元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同时,控制单元由于位于主体的外部,且相对主体可拆卸,因此,控制单元能够有效的隔离热源,不至于让温升升高,而造成控制单元损坏的问题。并且,由于现有的饭菜保温板的操控单元位于主体内,且主体上经常会滴落水珠等,会造成操控单元的误操作。而本技术的方案中,由于主体与控制盒为独立的部件,即使主体上不小心滴落有水珠等,也不会造成控制单元被误触发的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控制单元进水短路而失效的问题。并且,由于控制盒独立于主体设置,本技术的饭菜加热板可以做的更加轻薄。另外,本技术的控制盒是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部与主体上设置的配合部相配合,实现控制盒收纳于主体上,当饭菜加热板不使用时,还可以随主体一起搬运、收藏,不会发生遗失,控制盒收纳起来非常的方便,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二的截面视图;
[0026]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1和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控制盒2,所述主体1包括承载菜板11和安装于承载菜板11下方的底板12,所述承载菜板11与底板12合围形成安装腔10,加热装置3设置于安装腔10内,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耦合器13,所述加热装置3与第一耦合器13电连接,所述控制盒2内安装有控制装置4,且控制盒2上还安装有第二耦合器23,所述控制装置4与第二耦合器23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器13与第二耦合器23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装置4对加热装置3进行通断电控制。
[0029]本实施例中,承载菜板11为玻璃面板,加热装置3为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丝。其中,承载菜板11上设置有加热区111和隔热区112,且隔热区112呈环状,并围绕加热区111设置,本实施例中,隔热区112表面涂覆有隔热涂层(图中未画出),以防止用户触碰到承载菜板11时被烫伤。
[0030]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器13与第二耦合器23为插接式电耦合,且控制盒2的外侧还连接有电源线5,通过电源线5与供电模块(图中未画出)电连接,可以实现饭菜加热板通电加热,并对放置于承载菜板11上的菜盘及饭碗等进行加热或者保温。
[0031]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主体与控制盒通过主体上设置的第一耦合器与控制盒上设置的第二耦合器耦合电连接,可以实现控制盒对主体内设置的加热装置进行通断电控制,且控制盒与主体为可拆卸式结构。相比于现有饭菜保温板操控单元直接安装于主体内的方案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与主体可拆卸电连接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对主体进行控制操作,且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配合部,所述控制盒通过安装部与配合部配合,实现收纳于主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安装于控制盒上的第一磁铁,所述配合部为安装于主体上的第二磁铁或者铁磁件,所述控制盒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或者铁磁件的吸合,实现控制盒磁吸于主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设置于控制盒上的卡抓,所述配合部为主体边缘侧壁,所述卡抓卡入主体边缘侧壁,以实现控制盒卡装于主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设置于控制盒上的定位柱,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主体边缘上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实现控制盒定位于主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上套装于硅胶套,所述定位柱将硅胶套压入定位槽中,实现控制盒与主体柔性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操作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领尚智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