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86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包括框架、第一站台、第二站台、若干爬梯、一个或多个竖井。所述框架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二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且高于第一站台的第二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一站台分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分站台为交替设置,并通过所述爬梯首尾相接,形成高低错落的结构;所述爬梯固定在地面与第一站台分站台两端之间、相邻的第一站台分站台与第二站台分站台之间;所述竖井从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延伸到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能有效训练绳索救援技能的设施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


[0001]本技术属于消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楼、桥梁、工业设施等建筑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空间环境,当意外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利用绳索开展救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救援方法,在其他救援手段受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更能突出绳索救援技术的重要性。但绳索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缺少有效的训练环境,直接影响着消防队伍在这一方面的训练效果,制约了消防救援能力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锻炼多种绳索技能的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4]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包括框架、第一站台、第二站台、若干爬梯、一个或多个竖井。所述框架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二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且高于第一站台的第二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一站台分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分站台为交替设置,并通过所述爬梯首尾相接,形成高低错落的结构;所述爬梯固定在地面与第一站台分站台两端之间、相邻的第一站台分站台与第二站台分站台之间;所述竖井从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延伸到地面。
[0005]如上所述,第一站台固定于框架外侧,第二站台固定于框架内侧;
[0006]如上所述,框架整体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框架的顶部横梁为钢管或型钢;
[0007]如上所述,框架的顶部横梁上固定有若干锚点;
[0008]如上所述,竖井是上下两端开口、侧面半封闭的笼状竖井,或者是上下两端开口、侧面封闭的筒状竖井;
[0009]如上所述,竖井顶部设置有井盖;
[0010]如上所述,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的外侧固定有护栏;
[0011]如上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固定有面板,所述面板开有一个或多个模拟窗口;
[0012]如上所述,框架上连接有提高结构刚度的稳固钢丝绳和保护操作人员的保护钢丝绳;
[0013]如上所述,第一站台下面固定有若干单杠架。
[0014]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结构稳固,安全性高,功能丰富,操作空间大,能有效提高消防员的绳索技能水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框架,101

框架顶部横梁,102

锚点,2

第一站台,2a、2b

第一站台分站台,3

第二站台,3a、3b

第二站台分站台,4

爬梯,501

笼状竖井,502

筒状竖井,503

笼状竖井盖,504

筒状竖井盖,6

护栏,7

面板,701

模拟窗口,801

稳固钢丝绳,802

保护钢丝绳,9

单杠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9]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框架1、第一站台2、第二站台3、八个爬梯4、笼状竖井501、筒状竖井502。所述框架1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站台2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站台分站台2a和2b,并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第二站台3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且高于第一站台2的第二站台分站台3a和3b,并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第一站台分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分站台为交替设置,并通过所述爬梯4首尾相接,形成高低错落的结构;所述爬梯4固定在地面与第一站台分站台2a两端之间、地面与第一站台分站台2b两端之间、第一站台分站台2a与第二站台分站台3a之间、第一站台分站台2a与第二站台分站台3b之间、第一站台分站台2b与第二站台分站台3a之间、第一站台分站台2b与第二站台分站台3b之间;所述笼状竖井501从第二站台分站台3a延伸到地面,所述筒状竖井502从第二站台分站台3b延伸到地面。
[00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站台2固定于框架1外侧,第二站台3固定于框架1内侧,具有增大操作空间的效果。
[0021]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整体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框架1的顶部横梁为钢管,提高结构的稳固性,并提供更多的绑绳结点。
[0022]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顶部横梁101上固定有若干锚点102,能够提供更多的绑绳结点。
[0023]在本实施例中,竖井可以是上下两端开口、侧面半封闭的笼状竖井501,也可以是两端开口、侧面封闭的筒状竖井502,使功能更丰富。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笼状竖井501顶部设置有笼状竖井盖503,筒状竖井502顶部设置有筒状竖井盖504,避免训练人员意外跌入,提高安全性。
[00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站台2和第二站台3的外侧固定有护栏6,提高安全性。
[0026]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一个侧面固定有面板7,所述面板7开有一个或多个模拟窗口701,用来模拟穿过窗口的救援。
[0027]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上连接有提高结构刚度的稳固钢丝绳801和保护操作人员的保护钢丝绳802,使框架1更稳定,提高安全性。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站台下面固定有两个单杠架9,使功能更丰富。
[0029]本技术可供多人训练,部分功能可供单人训练。使用时准备好绳索、滑轮、上升器、下降器等专业训练设备,按照预先规定的救援训练要求,选择适宜的救援位置和锚点,进行绳索救援技能训练。
[0030]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站台、第二站台、若干爬梯、一个或多个竖井:所述框架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二站台包括不少于两个处于同一高度且高于第一站台的第二站台分站台,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一站台分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分站台为交替设置,并通过所述爬梯首尾相接,形成高低错落的结构;所述爬梯固定在地面与第一站台分站台两端之间、相邻的第一站台分站台与第二站台分站台之间;所述竖井从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延伸到地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台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二站台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救援技能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整体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框架的顶部横梁为钢管或型钢。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体科健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