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72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一次干燥单元包括风机、加热器、湿料仓、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一干燥管、第一缓冲料仓;循环干燥单元包括第二干燥管、第二旋风分离器和第二缓冲料仓,第二干燥管的下游端与第二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第二缓冲料仓连接,第一缓冲料仓和第二缓冲料仓分别与第二干燥管的上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使用各自的干燥管,循环干燥单元用于将一次干燥后的物料继续进行循环干燥,避免新导入系统中的纤维素醚湿料与循环干燥过程中的纤维素醚直接混合,提高了干燥效率。高了干燥效率。高了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属于化工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纤维素醚作为增稠剂、保水剂、稳定剂、分散剂、成膜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乳胶材料、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纤维素醚生产时采用精制棉为原料,使精制棉与碱发生碱化反应生成碱化纤维素,碱化纤维素与醚化剂反应生成纤维素醚混合物料,再经中和、脱溶、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最终产品。
[0003]目前,纤维素醚的干燥过程通常采用气流干燥,具体是将纤维素醚湿料与热风混合,纤维素醚在随热风流动过程中逐渐分散并悬浮于气流中,气固两相之间接触面大,充分进行传热和传质将纤维素醚中的水分烘干。随后,纤维素醚随气流进入旋风分离器,与空气分离后由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排出收集到料仓中。通常,上述过程进行一次后纤维素醚的含水量还不能降到所需要求,只能是停机将料仓中的物料抽出进而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二次或三次干燥,难以实现连续化操作,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公开了一些循环干燥技术,以延长纤维素醚的干燥时间充分降低其含水量,但是已公开的循环干燥技术中,新加入的纤维素醚湿料会与循环系统中的物料直接混合,带入较多水分,降低了干燥效率。
[00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一次干燥单元产生的高含水量废气直接排出系统,并避免新导入系统中的纤维素醚湿料与循环干燥过程中的纤维素醚直接混合,提高了干燥效率。
[0006]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7]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包括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
[0008]所述一次干燥单元包括风机、加热器、湿料仓、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一干燥管、第一缓冲料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的进气口,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干燥管的上游端连接,第一干燥管的下游端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第一缓冲料仓连接,所述湿料仓通过第一出料管与第一干燥管的上游连接;
[0009]所述循环干燥单元包括第二干燥管、第二旋风分离器和第二缓冲料仓,所述第二干燥管的上游端与加热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干燥管的下游端与第二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第二缓冲料仓连接,第一缓冲料仓和第二缓冲料仓分别通过一根第二出料管与第二干燥管的上游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还包括一号三通阀,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与一号三通阀的入口连接,一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干燥管的上游端、第二干燥管的上游端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还包括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由第一缓冲料仓和第二缓冲料仓下游的第二干燥管分支形成。
[0012]可选的,所述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还包括二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设置在第一缓冲料仓和第二缓冲料仓下游的第二干燥管上,二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排料管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排气口、第二旋风分离器的排气口均与过滤器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过滤器为布袋过滤器。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料管内设置送料绞龙。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出料管内设置有旋转卸料阀。
[001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0018]本技术提供的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包括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使用各自的干燥管,一次干燥单元用于将湿料进行一次干燥,产生的高含水量废气直接排出系统;循环干燥单元用于将一次干燥后的物料继续进行循环干燥,避免新导入系统中的纤维素醚湿料与循环干燥过程中的纤维素醚直接混合,提高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10、风机;120、加热器;130、湿料仓;131、第一出料管;132、送料绞龙;140、第一旋风分离器;150、第一干燥管;160、第一缓冲料仓;210、第二干燥管;220、第二旋风分离器;230、第二缓冲料仓;231、第二出料管;232、旋转卸料阀;310、一号三通阀;320、二号三通阀;410、排料管;51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3]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包括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一次干燥单元用于将湿料进行一次干燥,循环干燥单元用于将一次干燥后的物料继续进行循环干燥。
[0025]具体的,一次干燥单元包括风机110、加热器120、湿料仓130、第一旋风分离器140、第一干燥管150、第一缓冲料仓160,风机110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120的进气口,加热器120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干燥管150的上游端连接,第一干燥管150的下游端与第一旋风分离器140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140的出料口与第一缓冲料仓160连接,
湿料仓130通过第一出料管131与第一干燥管150的上游连接。
[0026]循环干燥单元包括第二干燥管210、第二旋风分离器220和第二缓冲料仓230,第二干燥管210的上游端与加热器120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干燥管210的下游端与第二旋风分离器220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220的出料口与第二缓冲料仓230连接,第一缓冲料仓160和第二缓冲料仓230分别通过一根第二出料管231与第二干燥管210的上游连接,其中气流首先经过的部分为上游。
[0027]操作时,启动风机110,空气由风机110加压后吹出,经加热器120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第一干燥管150,纤维素醚湿料从第一干燥管150的上游被气流吸入第一干燥管150中,纤维素醚湿料与热风混合,纤维素醚在随热风流动过程中逐渐分散并悬浮于气流中,气固两相之间接触面大,充分进行传热和传质将纤维素醚中的水分烘干。随后,纤维素醚随气流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140,纤维素醚在此与废气分离后由第一旋风分离器140的底部排出收集到第一缓冲料仓160中,废气从第一旋风分离器140顶部的排气口排出,完成一次干燥。
[0028]为了对纤维素醚循环干燥以降低其含水量,在循环干燥单元中,第一缓冲料仓160中的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干燥单元和循环干燥单元;所述一次干燥单元包括风机、加热器、湿料仓、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一干燥管、第一缓冲料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的进气口,加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干燥管的上游端连接,第一干燥管的下游端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第一缓冲料仓连接,所述湿料仓通过第一出料管与第一干燥管的上游连接;所述循环干燥单元包括第二干燥管、第二旋风分离器和第二缓冲料仓,所述第二干燥管的上游端与加热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干燥管的下游端与第二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第二缓冲料仓连接,第一缓冲料仓和第二缓冲料仓分别通过一根第二出料管与第二干燥管的上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醚连续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三通阀,所述加热器的出气口与一号三通阀的入口连接,一号三通阀的两个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马殿民孙建刚张纪涛杜善庆张明冯传伟唐兆凯高先勇欧阳光恒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