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85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属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路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复合除磷剂加药罐、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调节池和厌氧池内设有低速推流搅拌器,缺氧池和复合除磷剂加药罐内设有机械搅拌,缺氧池内有装有固体缓释碳源的球形填料,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缺氧池和好氧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和污泥泵进行内回流,二沉池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与所述厌氧池连接进行外回流,二沉池还设有出水口及排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缓释固体碳源与复合除磷剂的协同作用,通过控制内、外回流比,实现了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磷是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但是氮、磷过量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城镇污水量逐年增加,80%的河流湖泊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污水处理厂是落实水污染物减排目标的最主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将城镇污水的一级标准进步细化为A、B两级,重点流域、区域污水处理厂需要达到一级A(总氮≤15mg/L,总磷≤0.5mg/L)或更高排放标准(总磷≤0.2mg/L)。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势必对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0003]现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倒置A2/O生物法,该工艺对COD、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于除总氮、总磷则存在稳定性差、效果不好,难以达到GB18918

2002污染物排放标准IA排放标准的工艺特性。据调查,一般污水处理厂A2/O生物法处理后出水总磷的质量浓度在1~2mg/L之间、总氮的质量浓度在15~20mg/L之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耦合工艺串联,协同处理TN、TP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
[0004]化学混凝沉淀则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可用作城镇污水厂的深度处理,进一步除磷。从各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表明,污水处理厂A2/O生物法加上絮凝深度处理是确保处理水质总磷总氮达标的必要手段。现阶段污水处理厂也都在生化处理后增加了化学深度净化手段。
[0005]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从而实现一种高效、彻底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使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有利于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专利设计了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工艺过程简单实用、易于控制,可实现市政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路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低速推流搅拌器,所述厌氧池内设有第二低速推流搅拌器,所述缺氧池设有第一机械搅拌,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的底部均为漏斗状,分别设有排泥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内装有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的填充体积占缺氧池有效体积的30%~40%,球形填料内装有固体缓释碳源。通过机械搅拌促进反应器内部水循环,从而实现活性污泥与固体缓释碳源充分接触,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与二沉池之间的传输管道上设置三通管并连接有混合液回
流管,所述混合液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缺氧池的进水端,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上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泵和第一流量控制阀。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将污水再次进入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行二次脱氮除磷。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的排泥口分别连接有排泥管,各自的排泥管上分别连接有污泥泵及开关阀,各排泥管通过排泥总管连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浓缩、调理、压滤、处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泥总管在二沉池的排泥管连接处的后侧设置有三通管并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厌氧池的进水端,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第二流量控制阀。污泥回流管将沉淀的污泥再次输送入厌氧池,进行再次脱氮除磷。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装置包括除磷剂加药罐,所述除磷剂加药罐内设置有第二机械搅拌,所述除磷剂加药罐的底部开口,设有开关阀,并通过加药管道连接二沉池的进水端,所述加药管道上设置有计量加药泵,所述加药管道与二沉池的进水端的连接处位于混合回流管的连接处之后。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道与二沉池进水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管道混合器。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专利设计的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的进步之处在于,利用固体缓释碳源的反硝化作用和除磷剂的深度除磷作用相结合起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其中,设置的固体缓释碳源的反硝化技术既可以缓慢的释放有机碳,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有机碳添加过量引起的二次污染的风险,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利于微生物的增值。固相反硝化工艺虽然解决了碳源不足的问题,但还不能很好地实现对于磷的去除,因此在好氧池与二沉池的连接管道处添加复合除磷剂加药罐,通过固体缓释碳源反硝化反应和复合除磷剂深度除磷协同作用,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还有,设置了混合液回流管路和污泥回流管路,将处理完的污水和污泥再次回到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调节池、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二沉池、6除磷剂加药罐、7污泥浓缩池、8混合液回流管、9污泥回流管、10排泥总管、11第一低速推流搅拌器、21第二低速推流搅拌器、31第一机械搅拌、32球形填料、41曝气装置、43管道混合器、61第二机械搅拌、62计量加药泵、81第一流量控制阀、82混合液回流泵、91第二流量控制阀、92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专利设计了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的实施
例,在该实施例中,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路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和二沉池5,各池的进、出水端均设置在上部,并在各自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
[0020]调节池1内设有第一低速推流搅拌器11,厌氧池2内设有第二低速推流搅拌器21,缺氧池3内设有第一机械搅拌31,好氧池4底部设有曝气装置4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和二沉池5的底部均为漏斗状,设有排泥口。市政污水进入调节池1内,经第一低速推流搅拌器11搅拌混合均匀后依次流经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和二沉池5,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经二沉池5上端溢流口排放。
[0021]缺氧池3内装有球形填料32,球形填料32的整体填装体积占缺氧池3有效体积的40%,球形填料32内装有固体缓释碳源3

羟基丁酸酯和3

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颗粒(PHBV颗粒)。
[0022]好氧池4与二沉池5之间的传输管路设置有三通管,并连接有混合液回流管8,混合液回流管8的另一端连接缺氧池3的进水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路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低速推流搅拌器,所述厌氧池内设有第二低速推流搅拌器,所述缺氧池设有第一机械搅拌,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的底部均为漏斗状,分别设有排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内装有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的填充体积占缺氧池有效体积的30%~40%,球形填料内装有固体缓释碳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与二沉池之间的传输管道上设置三通管并连接有混合液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缺氧池的进水端,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上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泵和第一流量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芳汤爱华曹洪涛陈落远潘迪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