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50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3
提供一种粗糙感少、适合作为可进行有润泽的深的黑显示的高品质防眩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使用了0.5mm宽度的光梳而得到的透射图像鲜明度为70~95%,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光学功能层的最外表面的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为4.7~44.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36195.7、申请日为2017年6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防眩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图像的可视性,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的最外表面设有具有防眩性的功能性膜。防眩膜在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结构,通过将表面反射光进行扩散而抑制外界光线的正反射,防止外界光线映入。作为形成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功能性膜的方法,一般为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粘合剂和微粒(填料)的涂敷液涂布于透光性基体上而形成涂膜、并且对该涂膜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的方法,可以通过微粒的粒径或添加量来调整防眩性或其它各种特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61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85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防眩膜在显示器中进行黑显示时,外观的白色强,成为粗糙感强的质感,从而成为品质低的外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眩性、粗糙感少、可进行有润泽的深的黑显示的高品质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通过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使用了0.5mm宽度的光梳而得到的透射图像鲜明度为70~95%,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光学功能层的最外表面的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为4.7~44.0μm3,平均倾斜角θa为0.124~0.34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光学层叠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防眩性、粗糙感少、可进行有润泽的深的黑显示的高品质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2]图2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偏光板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3]图3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4]图4是对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与平滑感的评价评分之间的关系作图而得的图。[图5]图5是对平均倾斜角与黑色的评价评分之间的关系作图而得的图。[图6]图6是对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与平均倾斜角之间的关系作图而得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0具备透光性基体1和层叠于透光性基体1上的至少1层光学功能层2。在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通过该凹凸使外界光线漫反射,从而光学功能层2发挥防眩性。作为透光性基体,可以合适地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醋酸纤维素(TA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烃共聚物(COC)、含降冰片烯树脂、聚醚砜、赛璐玢、芳香族聚酰胺等各种树脂膜。透光性基体的总光线透射率(JISK7105)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另外,考虑到光学层叠体的生产率或操作性,透光性基体的厚度优选为1~700μm,更优选为25~250μm。为了提高与光学功能层的密合性,优选对透光性基体实施表面改性处理。作为表面改性处理,可以举例示出碱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处理、涂布表面活性剂或硅烷偶联剂等、Si蒸镀等。光学功能层含有基材树脂、树脂粒子和无机微粒。光学功能层这样形成:将含有通过电离放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基材树脂、树脂粒子和无机微粒的涂敷液涂布于透光性基体并使涂膜固化。以下,对用于光学功能层的形成的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作为基材树脂,可以使用通过电离放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树脂。作为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树脂材料,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或者环氧基、乙烯基醚基、氧杂环丁烷基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作为单体,可以举例示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作为低聚物、预聚物,可以举例示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硅酮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不饱和聚酯、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或各种脂环式环氧等环氧系化合物,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二[1-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醚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上述树脂材料可以在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的条件下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噻吨酮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鋶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光学功能层中所添加的树脂粒子在基材树脂中凝聚,从而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作为树脂粒子,可以使用由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系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的粒子。树脂粒子材料的折射率优选为1.40~1.75。为了调整折射率或树脂粒子的分散,也可以混合使用材质(折射率)不同的2种以上的树脂粒子。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3~10.0μm,更优选为1.0~7.0μm。在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低于0.3μm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得到防眩性。另一方面,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10.0μm时,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变大,粗糙感变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中,光学功能层的固体成分中的树脂粒子的含量为0.1~10.0%。树脂粒子的含量低于0.1%时,光学功能层的表面的凹凸变少,防眩性降低。另一方面,树脂粒子的含量超过10.0%时,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变大,粗糙感变强。光学功能层的基材树脂中所添加的无机微粒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0~200nm的无机纳米粒子。无机微粒的添加量优选为0.1~5.0%。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以使用膨润性粘土。膨润性粘土只要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并且将溶剂摄取至该膨润性粘土的层间而膨润即可,可以为天然物,也可以为合成物(包含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n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最外表面的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为4.7~44.0μm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7 JP 2016-126637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
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最外表面的凸部的平均面积及算术平均高度Sa之积为4.7~44.0μm3,
平均倾斜角θa为0.124~0.3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光学功能层的固体成分中的树脂粒子的添加量为1.0~5.0%,
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最外表面的平均倾斜角θa为0.227~0.34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利用光干涉方式测定的所述光学功能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多惠子芹泽直树中西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