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540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分别取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为对照品,连翘酯苷A为内参物,在237nm下,计算牛蒡苷和连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在327nm下,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取连翘酯苷A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结合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7种成分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采用同一种供试品溶液,在两个吸收波长下,完成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质量是保障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是保证中药发挥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提升中药质控标准对于提高中药质量尤为重要。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而采用单一的组分来评价中药质量缺乏全面性。银翘散作为治疗温病的代表性组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以治疗风温、温热病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而闻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桔梗、淡竹叶、牛蒡子、淡豆豉、甘草、芦根10味中药材组成,处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君药,且入药量较大。目前HPLC单独测定银翘散中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的文献报道较多,在2020版的《中国药典》中,银翘散仅以牛蒡苷为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指标单一,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难以表达银翘散的物质特征。为了更好地控制银翘散的质量、确保临床药效,不使用过多价格昂贵的对照品、节约检测成本,在2020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提升银翘散的质量控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银翘散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单一,无法对处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一测多评技术,选用连翘酯苷A作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得到银翘散中7种成分的含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对照品,以甲醇为溶剂,配置成浓度分别为1~10、50~150、200~350、20~100、5~20、20~40、50~150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待测银翘散0.4~0.6g,用30~100%甲醇水溶液定容,超声10~40min,补足失重,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3)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取步骤(1)中的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色谱仪中,以连翘酯苷A为内参物,在检测波长为237nm下,分别计算牛蒡苷和连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ƒk/m;在检测波长为327nm下,分别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ƒk/m;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公式如下:;其中,Ak是内参物对照品的峰面积;Wk是内参物对照品的浓度;Am是其它对照品的峰面积;Wm是其它对照品的质量浓度;(4)测定:取步骤(1)中的连翘酯苷A对照品溶液、步骤(2)中的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237nm下,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的峰面积,327nm下,连翘酯苷A、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结合步骤(3)得到的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7种成分的含量。进一步地,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条件为:检测器:UV-DAD检测器;色谱柱: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双波长同时采集,流速:1ml/min;进样量:3~15μl;柱温:25~35℃;分析时间:130min;所述的梯度洗脱条件如下表所示:。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对照品溶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浓度分别为7.7、96、296、65、15.2、27.5、113μg/ml。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0.02g/ml。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待测银翘散的取样量为0.5g;所述的提取溶剂为50%甲醇水溶液,常温超声,超声时间为30min。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微滤采用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进一步地,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的C18色谱柱为ThermoSyncronisC18柱、HypersilODS-2C18柱中的一种;所述的梯度洗脱条件如下表所示:。进一步地,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的进样量为5μl,色谱柱柱温为30℃。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甲醇为50%色谱甲醇。连翘散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桔梗、淡竹叶、牛蒡子、淡豆豉、甘草、芦根10味中药组成,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准确高效,且可同时定量分析银翘散中君臣药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等多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一测多评法)检测方法,解决了2020版《中国药典》银翘散中仅以牛蒡苷为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指标单一的情况,提升了银翘散的质量控质方法,既保障了银翘散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保证了其疗效的发挥。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突破了测定一个成分含量就需要一种对照品、一种供试品溶液、一种色谱条件、一种检测波长的传统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式,建立了采用同一种供试品溶液,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下,完成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2)在2020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提升银翘散的质量控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准确高效,且可同时定量分析银翘散中君臣药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等多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一测多评法)检测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在237nm下银翘散样品、混合对照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1.连翘酯苷A,2.连翘苷,3.牛蒡苷,S1.混合对照品,S2.缺牛蒡子阴性,S3.缺连翘阴性,S4.银翘散;图2为实施例1在327nm下银翘散样品、混合对照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1.新绿原酸,2.绿原酸,3.连翘酯苷A,4.异绿原酸A,5.异绿原酸C,S1.混合对照,S2.缺金银花和牛蒡子阴性,S3.缺连翘阴性,S4.缺金银花阴性,S5.银翘散;图3为实施例2十批银翘散在237nm下的高效液相液相色谱图;图4为实施例2十批银翘散在327nm下的高效液相液相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对照品,用50%色谱甲醇配置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对照品,以甲醇为溶剂,配置成浓度分别为1~10、50~150、200~350、20~100、5~20、20~40、50~150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n(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待测银翘散0.4~0.6g,用30~100%甲醇水溶液定容,超声10~40min,补足失重,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n(3)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取步骤(1)中的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色谱仪中,以连翘酯苷A为内参物,在检测波长为237nm下,分别计算牛蒡苷和连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双波长一测多评法测定银翘散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新绿原酸、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对照品,以甲醇为溶剂,配置成浓度分别为1~10、50~150、200~350、20~100、5~20、20~40、50~150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待测银翘散0.4~0.6g,用30~100%甲醇水溶液定容,超声10~40min,补足失重,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
(3)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取步骤(1)中的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色谱仪中,以连翘酯苷A为内参物,在检测波长为237nm下,分别计算牛蒡苷和连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ƒk/m;在检测波长为327nm下,分别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ƒk/m;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k是内参物对照品的峰面积;Wk是内参物对照品的浓度;Am是其它对照品的峰面积;Wm是其它对照品的质量浓度;
(4)测定:取步骤(1)中的连翘酯苷A对照品溶液、步骤(2)中的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237nm下,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的峰面积,327nm下,连翘酯苷A、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结合步骤(3)得到的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7种成分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条件为:
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敏宋健李庆军曲新艳钟方晓徐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