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291498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该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为芯鞘结构,其中芯纱为收缩率5~30%的聚酯纤维A,鞘纱为伸长率1~25%、结晶度10%~30%的聚酯纤维B;该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热处理后,其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具有弹性好、高发色和良好反发感、悬垂感,由其制备得到的织物进行黑色染色后,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纶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具体的,涉及一种由芯纱和鞘纱组成、且芯纱和鞘纱具有丝长差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
技术介绍
在服装领域,具有高发色效果的弹性混纤素材已逐步成为潮流。普通涤纶纤维形成的织物比较呆板,蓬松性差,并且很难达到染浓黑色的效果。中国专利CN200710134930.6公开了一种仿毛复合变形丝的制造方法,通过超喂差带来一定的丝长差以实现良好的手感,但是由于所得复合丝本身就存在丝长差,后期织造过程中存在加工通过性的问题,使用范围会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其中一个纱线的伸度在40%以上,在织物上会体现出收缩过大而造成织物手感较硬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和高发色效果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及其生产方法以及由这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制备得到的织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该纱线为芯鞘结构,其中芯纱为收缩率5~30%的聚酯纤维A,鞘纱为伸长率1~25%、结晶度10%~30%的聚酯纤维B;该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热处理后,其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取向度优选0.020~0.150。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中芯纱聚酯纤维A为并列型弹性纤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的制备方法,将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合丝后,通过交络器交络,在温度为室温的第一热箱进行延伸,然后进入假捻器假捻变形,再进入第二热箱进行弛缓处理,经上油辊后,得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所述聚酯长丝A的收缩率优选10~50%。所述聚酯长丝B的温收优选在50%以下。所述室温优选35度以下。所述第一热箱的延伸倍率优选1.001~1.100。所述的弛缓处理的温度优选130~180℃、弛缓处理的超喂率优选5%~50%。本专利技术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具有弹性好、高发色和良好反发感、悬垂感,由其制备得到的织物进行黑色染色后,L*值在12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收缩纱线与伸长纱线组合的设计,使得最终制得的织物织造时在不影响后加工的通过性的基础上实现丝长差的最适化。本专利技术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为芯鞘结构,其中芯纱为收缩率5~30%的聚酯纤维A,鞘纱为伸长率1~25%、结晶度10%~30%的聚酯纤维B。如果所述芯纱聚酯纤维A的收缩率小于5%的话,得不到良好的丝长差;如果所述芯纱聚酯纤维A的收缩率大于30%的话,由于收缩率大导致织物手感偏硬。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纱优选为收缩率10~25%的聚酯纤维A。进一步得,所述芯纱聚酯纤维A更优选并列型弹性纤维。如果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伸长率小于1%的话,得到的丝长差只是由于收缩差来形成,通过本案的加工方式比较难以得到20%以上的丝长差;如果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伸长率大于25%的话,首先是加工工艺比较苛刻,通常的加工设备对应比较困难,另外,丝长差也会很大,在织物表面形成的毛圈过大,会引起勾丝、起球等欠点。本专利技术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伸长率优选5~20%。如果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结晶度大于30%的话,聚酯纤维的上染率就会降低,从而失去了高发色的效果;如果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结晶度低于10%的话,没有足够的晶核来引导结晶,聚酯纤维也就失去了伸长的特征。本专利技术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结晶度优选15~25%。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上述特征的芯纱和鞘纱的结合,所得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经过180℃,20分钟的干热处理后,其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使由其制成的织物能够达到良好的弹性性能和高发色效果。为了使混纤假捻加工纱线进一步获得优异的弹性和高发色效果,本专利技术还限定了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取向度。如果所述取向度太低,则聚酯纤维B中分子链排列比较松散,在后期热处理时不能够很好得结晶,从而没有伸长的特征;如果所述取向度太高,则高配向部分转化为结晶时,尺寸的变化比较小,在加上低配向部分的收缩,导致伸长效果很差甚至产生很大得收缩。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取向度优选0.020~0.150。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纱聚酯纤维A并列型弹性纤维,其制造方法为将粘度差0.40~1.00dl/g的两种聚酯,通过熔融后,经过并列型喷丝板吐出后,经过POY-DT或者直接DSD纺丝工艺得到产品;其中两种聚酯为PBT/PET、PET/PET、CDPET/PBT、CDPET/PET等组合。形成并列纤维的两种聚酯的粘度差太低的话,纤维的弹性很低,失去了弹性织物的特征;形成并列纤维的两种聚酯的粘度差太高的话,比较难以形成并列纤维。本专利技术所述芯丝中两种聚酯的粘度差更优选0.50~0.90dl/g。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的制备方法,将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合丝后,通过交络器交络,在温度为室温的第一热箱进行延伸,然后进入假捻器假捻变形,再进入第二热箱进行弛缓处理,经上油辊后,得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所述聚酯长丝A的收缩率优选10~50%。聚酯长丝A的收缩率太低的话,在丝加工过程中再次受热,得到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中芯纱的收缩率低于5%以下;聚酯长丝A的收缩率太高的话,加工后残留的收缩率过高,导致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的丝长差很大,手感变差。所述聚酯长丝B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将熔融的聚合物通过喷丝板吐出后,采用POY工艺纺丝成型,且纺丝速度在3500m/min以上。如果纺丝速度低于3500m/min的话,纤维长丝B的温收将高于50%,取向度过低,导致加工后的鞘纱的结晶度及取向度达不到自发伸长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热箱的室温优选35℃以下,虽然限定了第一热箱不升温,但是为了控制冬夏的室温变化,所以优选定在35℃以下,是为了促进POY在冷拉伸的情况下更好的出现大量的冷结晶核,并且引导分子链向纤维长方向取向,达到纱线在后期热处理的时候向纤维长方向伸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热箱的延伸倍率优选1.001~1.100,如果太低的话,加工出现不稳定,生产性差;由于弹性纱为全拉伸纱线,延伸倍率太高的话,很多纱线被拉断,出现毛羽及加工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延伸倍率更优选1.005~1.09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弛缓处理的温度优选130~180℃、弛缓处理的超喂率优选5%~50%。如果弛缓处理的温度太低或者超喂率太低的话,鞘纱得不到充分收缩,结晶度和取向度达不到自发伸长的要求;如果弛缓处理的温度太高或者超喂率太高的话,加工性比较差的同时纱线被高温定型,同样也失去了伸长的特性。通过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所得纱线可以用于制备织物,织物进行黑色染色后,L*值在12以下。本专利技术中混纤加工长丝以及织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1)丝长差a.从热处理后的混纤加工长丝中取出5cm长度的纱线,从中分别抽取芯丝A和鞘丝B;b.分别量取芯丝A的长度L1和鞘丝B的长度L2;c.按如下公式算出丝长差:丝长差=(L2-L1)/L1*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其特征是: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为芯鞘结构,其中芯纱为收缩率5~30%的聚酯纤维A,鞘纱为伸长率1~25%、结晶度10%~30%的聚酯纤维B;该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热处理后,其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其特征是: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为芯鞘结构,其中芯纱为收缩率5~30%的聚酯纤维A,鞘纱为伸长率1~25%、结晶度10%~30%的聚酯纤维B;该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热处理后,其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其特征是:所述鞘纱聚酯纤维B的取向度为0.020~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纤假捻加工纱线,其特征是: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中芯纱聚酯纤维A为并列型弹性纤维。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合丝后,通过交络器交络,在温度为室温的第一热箱进行延伸,然后进入假捻器假捻变形,再进入第二热箱进行弛缓处理,经上油辊后,得到混纤假捻加工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沙黄儒吉宫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