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喷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9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炉喷灰装置,包括:储灰罐、输灰管、出灰管以及空气输送装置,储灰罐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储灰罐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出灰口与出灰管连通,出灰管与输灰管连通,且出灰管位于储灰管的一端与输灰管的另一端之间,输灰管的一端用于与电炉的炉体内部连通,输灰管背离电炉的另一端与空气输送装置连通,以驱动输灰管内的空气向靠近电炉的方向流动;通过上述设置,电炉灰经由进灰口被置入到储灰罐内,然后由出灰口进入出灰管,再从出灰管进入输灰管内,最终在空气输送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电炉灰被吹送到电炉炉体的内部,以进行加热处理,从而避免将电炉灰堆积在厂房内,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炉喷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炉灰回收处理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炉喷灰装置。
技术介绍
电炉在炼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不仅严重危害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还对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收集粉尘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技术中,利用电炉除尘器来收集粉尘,电炉除尘器包括捕集罩、出尘管道、滤袋除尘器、连通管道、空气输送装置、烟囱以及顶部开口的卸灰筒;捕集罩呈伞形,位于电炉炉口的上方,捕集罩通过出尘管道与滤袋除尘器连接;滤袋除尘器包括壳体、隔板以及顶端开口的过滤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风孔与出风孔,进风孔与出尘管道连通,出风孔通过连通管道与烟囱连接,出风孔位于壳体的顶部与进风孔之间;隔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位于进风孔与出风孔之间,隔板上开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导通孔,过滤袋的顶端与隔板连接,以使过滤袋顶端的开口与导通孔连通;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出料口的启闭;空气输送装置设置在出尘管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捕集罩向进风孔流动;卸灰筒位于出料口的下方。工作过程中,粉尘在空气输送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由捕集罩流入至出尘管道内,再由与出尘管道连通的进风孔进入至滤袋除尘器,其中,大颗粒粉尘落入壳体的底部,再由出料口流出,被卸灰筒收集,形成电炉灰;小颗粒粉尘吸附在过滤袋的外表面上,净化后的气体依次流经过滤袋的顶端开口和隔板的导通孔后,由出风孔流出,再进入与出风孔连通的烟囱,最终经烟囱排向大气。然而,由于电炉炼钢时常使用镀锌板及其他含锌铅的废钢,使得电炉灰含锌铅量较高,属于危险废弃物,按照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规定,需要将电炉灰密封堆积在厂房的指定场所,导致厂房内囤积的电炉灰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炉喷灰装置,以解决电炉灰密封堆积在厂房的指定场所,导致厂房内囤积的电炉灰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炉喷灰装置,包括:储灰罐、输灰管、出灰管以及空气输送装置,所述储灰罐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所述储灰罐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与所述出灰管连通,所述出灰管与所述输灰管连通,且所述出灰管位于所述储灰管的一端与所述输灰管的另一端之间,所述输灰管的一端用于与电炉的炉体内部连通,所述输灰管背离所述电炉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连通,以驱动所述输灰管内的空气向靠近所述电炉的方向流动。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出灰管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输灰管上,且位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与出灰管之间。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进灰管和顶端开口的卸灰箱,所述卸灰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卸灰箱内部连通的导通通孔,所述导通通孔与所述进灰口通过所述进灰管连通。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进灰管上。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重量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灰罐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灰罐的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储气装置、增压管和第四阀门,所述储灰罐上开设有与所述储灰罐内部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增压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增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气装置连接,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增压管上。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灰罐上,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灰罐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第四阀门关闭。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储灰罐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的启闭。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卸灰筒,所述卸灰筒的内部容置有向所述储灰罐倾倒的电炉灰。如上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中,所述卸灰筒包括筒体、筒盖以及卡扣装置,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的底端铰接,以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卡扣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卡扣装置用于在所述筒盖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时,阻止所述筒盖转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包括:储灰罐、输灰管、出灰管以及空气输送装置,储灰罐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储灰罐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出灰口与出灰管连通,出灰管与输灰管连通,且出灰管位于储灰管的一端与输灰管的另一端之间,输灰管的一端用于与电炉的炉体内部连通,输灰管背离电炉的另一端与空气输送装置连通,以驱动输灰管内的空气向靠近电炉的方向流动;通过上述设置,电炉灰经由进灰口被置入到储灰罐内,然后由出灰口进入出灰管,再从出灰管进入输灰管内,最终在空气输送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电炉灰被吹送到电炉炉体的内部,以进行加热处理,从而避免将电炉灰堆积在厂房内,消除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储灰罐;20:输灰管;30:出灰管;40:电炉;50:卸灰箱;60:进灰管;70:增压管;80:压力检测装置;90:泄压管;100:储气装置;201:第二阀门;301:第一阀门;601:第三阀门;701:第四阀门;901:第五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的示意图二。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炉喷灰装置,包括:储灰罐10、输灰管20、出灰管30以及空气输送装置,储灰罐10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储灰罐10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出灰口与出灰管30连通,出灰管30与输灰管20连通,且出灰管30位于储灰管的一端与输灰管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灰罐、输灰管、出灰管以及空气输送装置,所述储灰罐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所述储灰罐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与所述出灰管连通,所述出灰管与所述输灰管连通,且所述出灰管位于所述储灰管的一端与所述输灰管的另一端之间,所述输灰管的一端用于与电炉的炉体内部连通,所述输灰管背离所述电炉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连通,以驱动所述输灰管内的空气向靠近所述电炉的方向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灰罐、输灰管、出灰管以及空气输送装置,所述储灰罐的顶端设置有进灰口,所述储灰罐的底端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与所述出灰管连通,所述出灰管与所述输灰管连通,且所述出灰管位于所述储灰管的一端与所述输灰管的另一端之间,所述输灰管的一端用于与电炉的炉体内部连通,所述输灰管背离所述电炉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连通,以驱动所述输灰管内的空气向靠近所述电炉的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出灰管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输灰管上,且位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与出灰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进灰管和顶端开口的卸灰箱,所述卸灰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卸灰箱内部连通的导通通孔,所述导通通孔与所述进灰口通过所述进灰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进灰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炉喷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喷灰装置还包括重量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储灰罐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灰罐的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杰叶政英程风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信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