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61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机,包括:机座;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用于传送卧式姿态的产品;姿态调整机构,姿态调整机构衔接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卧式姿态的产品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以及出料滑道机构,出料滑道机构衔接设置于姿态调整机构的下游位置。进入姿态调整机构内的卧式姿态的瓶类产品被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而后被送入出料滑道机构,最后竖立姿态的瓶类产品由出料滑道机构自动移动进入装箱工位,参与打包装箱作业。相较于传统手动作业方式而言,本方案的上料机能够自动化完成瓶类产品由卧式姿态转变为竖立姿态,不仅省去了人力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有利于保证持续较高的生产节拍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料机。
技术介绍
当前,在包装行业中,瓶类产品需要被装入托盒中,再一同装入包装箱内,打包封箱后,才能运送给客户。而对于瓶类产品,为了保证在转运过程中避免出现泄漏等问题,要求瓶类产品以竖立的姿态置于包装箱内。然而,瓶类产品从供应商配送到包装车间时,大多数都是以卧式姿态存在,这就要求需要配备多名工人以手动方式逐个将卧式的瓶类产品调整为竖立姿态,而后再摆放到输送线中,供后续装箱工位使用。这样的手动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升高,同时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上料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影响经济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机,所述上料机包括:机座;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传送卧式姿态的产品;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卧式姿态的产品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以及出料滑道机构,所述出料滑道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竖立姿态的产品向装箱工位传送。上述方案的上料机应用于包装设备中,具体用以将卧式姿态的瓶类产品自动调整为所需的竖立姿态,以取代传统人力手动作业方式,达到增效降本的作用。具体而言,输送机构、姿态调整机构和出料滑道机构被依序安装在机座上,三者相互衔接良好。开始生产时,瓶类产品由人工或者机械设备以卧式姿态摆放到输送机构中,输送机构将卧式姿态的瓶类产品向姿态调整机构传送;紧接着,进入姿态调整机构内的卧式姿态的瓶类产品被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而后被送入出料滑道机构,最后竖立姿态的瓶类产品由出料滑道机构自动移动进入装箱工位,参与打包装箱作业。相较于传统手动作业方式而言,本方案的上料机能够自动化完成瓶类产品由卧式姿态转变为竖立姿态,不仅省去了人力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有利于保证持续较高的生产节拍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性。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输送驱动件、输送传动组件和输送载体,所述输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传动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并与所述输送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输送载体与所述输送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并能够进行周向转动,所述输送载体用于装载卧式姿态的产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载体包括多个载体单元件,多个所述载体单元件通过转轴转动相连并沿所述输送载体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载体单元件设有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用于暂存卧式姿态的产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传动轮、第二转轴和第二传动轮,所述输送驱动件设置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输送载体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轮、第一驱动轮、第二调整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调整轮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末端,且所述第一调整轮和所述第一驱动轮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调整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调整轮的轮缘凹设有沿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一挂槽,所述第二调整轮的轮缘凹设有沿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二挂槽,所述第一挂槽与所述第二挂槽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第二调整轮呈倾斜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插取杆,所述插取杆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调整轮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插取杆能够插入所述插取缺口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辅助轨架,所述辅助轨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调整轮的外侧,所述辅助轨架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调整轮的外缘弧度适配,所述辅助轨架与所述第二调整轮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转立通道,所述转立通道呈螺旋轨迹变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滑道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滑道、第二滑道以及汇流出料通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滑道与其中一个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衔接配合,所述第二滑道与另一个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衔接配合,所述汇流出料通道能够择一与所述第一滑道或者第二滑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滑道机构还包括无动力通道切换组件,所述无动力通道切换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无动力通道切换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滑道或者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汇流出料通道连通;所述无动力通道切换组件包括旋转轴和无动力拨片,所述无动力拨片通过所述旋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无动力拨片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汇流出料通道连通时将所述第二滑道封堵,或者在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汇流出料通道连通时将所述第一滑道封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凹设有限位槽,所述无动力拨片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用于限制所述无动力拨片的转动角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机座;20、输送机构;21、第一转轴;22、第一传动轮;23、第二转轴;24、第二传动轮;30、姿态调整机构;31、第一调整轮;311、第一挂槽;32、第二调整轮;321、第二挂槽;33、插取杆;331、导引提升弧面;34、辅助轨架;341、固定架;342、调节件;343、活动架;40、出料滑道机构;41、支架;411、限位槽;42、第一滑道;43、第二滑道;44、汇流出料通道;45、旋转轴;46、无动力拨片;50、产品;60、第一物料传感器;70、第二物料传感器;80、第一挡料气缸;90、第二挡料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上料机,其用于对瓶类产品50进行上料,并同时能够将卧式姿态的瓶类产品50调整至竖立姿态,以满足装箱需要。可选地,瓶类产品50可以是但不限于口服液、注射药液、化妆品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包括:/n机座;/n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传送卧式姿态的产品;/n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卧式姿态的产品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以及/n出料滑道机构,所述出料滑道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竖立姿态的产品向装箱工位传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包括:
机座;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传送卧式姿态的产品;
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卧式姿态的产品自动调整为竖立姿态;以及
出料滑道机构,所述出料滑道机构衔接设置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的下游位置,用于将竖立姿态的产品向装箱工位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输送驱动件、输送传动组件和输送载体,所述输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传动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并与所述输送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输送载体与所述输送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并能够进行周向转动,所述输送载体用于装载卧式姿态的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载体包括多个载体单元件,多个所述载体单元件通过转轴转动相连并沿所述输送载体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载体单元件设有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用于暂存卧式姿态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传动轮、第二转轴和第二传动轮,所述输送驱动件设置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输送载体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轮、第一驱动轮、第二调整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调整轮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末端,且所述第一调整轮和所述第一驱动轮分别套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调整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调整轮的轮缘凹设有沿周向排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张志平何海龙刘文何昆祝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赛康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