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方芳专利>正文

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444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包括分切机构、驱动机构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端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分切机构,且驱动机构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分切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分切机构对称的安装在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今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加工多采用模压成型,此过程是将原材料加温融化,再通过高压挤出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此方式制得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外观光洁度和形状较差,有较多毛刺,并且因橡胶的收缩比存在所以和实际要求的尺寸有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密封圈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丁晴橡胶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是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丁晴橡胶密封圈具有以下优点: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现今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加工多采用模压成型,此过程是将原材料加温融化,再通过高压挤出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此方式制得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外观光洁度和形状较差,有较多毛刺,并且因橡胶的收缩比存在所以和实际要求的尺寸有偏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分切机构(1)、驱动机构(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加工设备对丁晴橡胶密封圈进行成型压切加工的具体方法如下:/nS1、橡胶材料的裁剪:通过裁剪设备将橡胶材料裁剪成规定尺寸,然后才能进行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压切处理;/nS2、橡胶材料的放置:通过工作人员将裁切好的橡胶材料放置到托爪(16)上,通过托爪(16)上的卡槽将其垂直放置;/nS3、压切成型:通过驱动机构(2)顶推分切机构(1),然后对上述S2中放置的橡胶材料进行压切处理,使橡胶材料压切成多个环形垫圈,从而制得丁晴橡胶密封圈;/nS4、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分切机构(1)、驱动机构(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加工设备对丁晴橡胶密封圈进行成型压切加工的具体方法如下:
S1、橡胶材料的裁剪:通过裁剪设备将橡胶材料裁剪成规定尺寸,然后才能进行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压切处理;
S2、橡胶材料的放置:通过工作人员将裁切好的橡胶材料放置到托爪(16)上,通过托爪(16)上的卡槽将其垂直放置;
S3、压切成型:通过驱动机构(2)顶推分切机构(1),然后对上述S2中放置的橡胶材料进行压切处理,使橡胶材料压切成多个环形垫圈,从而制得丁晴橡胶密封圈;
S4、收集更换:通过废料排落板(14)排出压切产生的废料,而集料导板(15)收集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再通过工作人员替换橡胶材料,并进行重复压切作业;
所述底板(3)的中心端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2),位于驱动机构(2)的外侧设置有分切机构(1),且驱动机构(2)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分切机构(1)相互连接,所述的分切机构(1)对称的安装在底板(3)上;
所述的分切机构(1)包括主梁支架(10)、抵进滑板(11)、压切单元(12)、导套(13)、废料排落板(14)、集料导板(15)、托爪(16)、导杆(17)、顶杆(18)、压缩弹簧(19)和滑轮(19A);所述的主梁支架(10)安装在底板(3)上,位于主梁支架(10)的端面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抵进滑板(11),所述抵进滑板(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组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排布的压切单元(12),位于压切单元(12)的相对侧设置有导套(13),所述的导套(13)均匀的安装在主梁支架(10)上,且导套(13)沿其主梁支架(10)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布,位于导套(13)下方设置有废料排落板(14),所述的废料排落板(14)安装在主梁支架(10)的外壁上,所述的托爪(16)对称的安装在主梁支架(10)上,位于托爪(16)的下方设置有集料导板(15),所述的集料导板(15)安装在主梁支架(10)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杆(17)对称的安装在抵进滑板(11)的外壁上,且导杆(17)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主梁支架(10)相互连接,位于两个所述的导杆(17)之间设置有顶杆(18),所述的顶杆(18)对称的安装在抵进滑板(11)的外壁上,且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方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