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22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包括筒体和分布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体进料口,用于输送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中的一种;分布器连接至筒体,并延伸进入筒体的内部;分布器包括内套管和多个喷嘴;内套管包括第一流道,用于输送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中的另一种;喷嘴与内套管相连通且沿分布器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喷嘴的轴线与筒体进料口的轴线相平行,用于喷出第一流道内的物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在筒体内混合的充分性与均匀程度,使得裂解原料的温度升高至适宜的裂解温度,有利于裂解原料的裂解,有效减少裂解不足或者裂解过度产生副产物甚至结焦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裂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烃类热裂解是目前制取小分子烯烃的主流方法。高反应温度和短停留时间有利于烯烃产率的提高和副产物生成率的降低,因此裂解要求有很高的热强度。从热量的传递角度分析,热裂解可以分为间接加热裂解和直接加热裂解。间接加热裂解是指热量通过传热介质传递给裂解原料,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分子烯烃生产的主要方式。较为典型的是使用管式裂解炉,热源介质在管外通过管壁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裂解原料。但是考虑到炉管材料耐温性能的极限,裂解温度不能进一步提高,烯烃产率有限。直接加热裂解是指热源不经传热介质直接将热量传递给裂解原料,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提高烯烃产率。在此种裂解方法中,热载气与裂解原料混合的均匀程度也是影响烯烃的产率以及结焦等问题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的直接加热裂解的装置由于结构的原因,热源介质与裂解原料在混合时存在盲区,两股介质不能完全充分的混合,易导致裂解原料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进而造成裂解原料裂解不足或者裂解过度产生副产物甚至结焦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体进料口,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一种;分布器,所述分布器连接至所述筒体,并延伸进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分布器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包括第一流道,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另一种;多个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内套管相连通且沿所述分布器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的轴线与所述筒体进料口的轴线相平行,用于喷出所述第一流道内的物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在筒体的顶部设置筒体进料口,在延伸进入筒体的内部的分布器上沿分布器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嘴,能够有效拓宽从喷嘴喷出的裂解原料或热载介质在筒体内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增强从喷嘴喷出的裂解原料或热载介质与从筒体进料口进入筒体的热载介质或裂解原料在筒体内的混合,有效提升裂解原料与热载介质混合的充分性与均匀程度,进而使得裂解原料的温度升高至适宜的裂解温度,有利于裂解原料的裂解,有效减少裂解不足或者裂解过度产生副产物甚至结焦等问题的发生;将喷嘴的轴线设置为与筒体进料口的轴线相平行,能够使得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的流动方向相平行,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在筒体内的混合,以进一步有效提升二者混合的充分性与均匀程度。可选地,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筒体的内截面构造为多边形,所述分布器的轴线与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条边相平行。可选地,所述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筒体进料口。可选地,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至少设置一排所述分布器,且每一排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分布器。可选地,在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上,相邻的所述喷嘴的喷出范围彼此相切或重叠。可选地,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筒体的内截面构造为六边形。可选地,同一排所述分布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布器的内套管的开口相反地设置。可选地,所述分布器还包括:中间套管,所述中间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输送冷却介质;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中间套管的外侧,且与所述中间套管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喷嘴延伸穿出所述中间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进入管口和排出管口,所述进入管口与所述外套管相连通,所述排出管口与所述中间套管相连通,沿所述分布器的轴向方向,所述进入管口和所述排出管口均临近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设置,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在所述分布器的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相连通。可选地,至少部分的所述中间套管位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排出管口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管的延伸超出所述外套管的部分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的喷嘴的喷出范围图;以及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的分布器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110:筒体111:筒体进料口112:容纳空间120:分布器120a:分布器第一端120b:分布器第二端121:内套管121a:内套管第一端121b:内套管第二端122:喷嘴123:中间套管123a:中间套管第一端123b:中间套管第二端124:外套管124a:外套管第一端124b:外套管第二端125:第一流道125a:进口126:第二流道127:第三流道128:第一盖板129:第二盖板130:进入管口140:排出管口150:分布器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体进料口,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一种;/n分布器,所述分布器连接至所述筒体,并延伸进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分布器包括:/n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包括第一流道,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另一种;/n多个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内套管相连通且沿所述分布器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的轴线与所述筒体进料口的轴线相平行,用于喷出所述第一流道内的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体进料口,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一种;
分布器,所述分布器连接至所述筒体,并延伸进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分布器包括:
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包括第一流道,用于输送所述热载介质与所述裂解原料中的另一种;
多个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内套管相连通且沿所述分布器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的轴线与所述筒体进料口的轴线相平行,用于喷出所述第一流道内的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筒体的内截面构造为多边形,所述分布器的轴线与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条边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筒体进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至少设置一排所述分布器,且每一排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分布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热载介质与裂解原料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上,相邻的所述喷嘴的喷出范围彼此相切或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同伟朱国庆张静曹枫沈克宇朱惠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