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422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铸膜液;将铸膜液涂敷在无纺布上,通过相转化得到无纺布和聚砜结合的基膜;依次向纯水中加入占混合溶液总质量1‑2%的哌嗪、2.2‑2.5%的樟脑磺酸和0.2‑0.5%的聚乙烯醇,在35‑45℃下,搅拌1‑2小时,然后静置1‑2小时,得到水相溶液;向正己烷纯溶液中加入占正己烷和均苯三甲酰氯总质量0.5‑1.0%的均苯三甲酰氯,常温下磁力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得到油相溶液;将基膜的表面涂覆水相溶液,第一预定时间后,使用氮气刀除去表面的多余水相,然后在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第二预定时间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得到具有表面图灵形貌的纳滤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初,膜技术成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目前在水处理和净水产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日益迫切。纳滤膜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以其操作压力低、高水通量、高截留率,以及同时保留对身体有益的小分子有机物和低价无机盐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领域。复合膜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纳滤分离膜,因其稳定的结构和操作性能,已经成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纳滤膜种类。复合膜的结构分为下层的多孔支撑层和上层超薄的选择性皮层。下层的支撑层为复合膜提供了机械强度,而上层的选择性皮层则决定了复合膜的分离性能。目前复合纳滤膜大多是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的。传统纳滤膜片一般由聚酯无纺布、聚砜超滤支持层及聚酰胺脱盐层组成。传统聚哌嗪酰胺纳滤膜表面光滑,脱盐层致密且通量较低,亲水性较差,长期耐污染性差。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以通过对基膜进行亲水改性,水相添加碳酸氢钠实现纳滤膜片图灵形貌的方法,但是还没有具体控制纳滤膜表面图灵结构的方法,以得到不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铸膜液的制备:/n将20-25wt%聚砜与75-80wt%二甲基甲酰胺放入混料釜,加热油炉至80-95℃,40-60Hz的速度搅拌6-8h;然后进行脱泡,脱泡的冷却水温为25-35℃;搅拌脱泡6h以上,当料温达到25℃静置脱泡12-15h;/nS2制备基膜;/n将所述铸膜液涂敷在无纺布上,然后通过相转化,得到无纺布和聚砜结合的基膜;/nS3配制水相溶液:/n依次向纯水中加入哌嗪、樟脑磺酸和聚乙烯醇得到混合液,哌嗪、樟脑磺酸和聚乙烯醇分别占混合液质量的1-2%、2.2-2.5%、0.2-0.5%,在35-45℃下,搅拌1-2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图灵结构可控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铸膜液的制备:
将20-25wt%聚砜与75-80wt%二甲基甲酰胺放入混料釜,加热油炉至80-95℃,40-60Hz的速度搅拌6-8h;然后进行脱泡,脱泡的冷却水温为25-35℃;搅拌脱泡6h以上,当料温达到25℃静置脱泡12-15h;
S2制备基膜;
将所述铸膜液涂敷在无纺布上,然后通过相转化,得到无纺布和聚砜结合的基膜;
S3配制水相溶液:
依次向纯水中加入哌嗪、樟脑磺酸和聚乙烯醇得到混合液,哌嗪、樟脑磺酸和聚乙烯醇分别占混合液质量的1-2%、2.2-2.5%、0.2-0.5%,在35-45℃下,搅拌1-2小时,然后静置1-2小时,得到水相溶液;
S4配制油相溶液:
向正己烷纯溶液中加入均苯三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占正己烷和均苯三甲酰氯总质量的0.5-1.0%,常温下磁力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得到油相溶液;
S5纳滤膜的制备:
将所述基膜的表面涂覆所述水相溶液,第一预定时间后,使用氮气刀除去表面的多余水相,然后在表面上涂覆所述油相溶液,第二预定时间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得到具有表面图灵形貌的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还包括对基膜进行预处理,具体为:将制备好的基膜在质量浓度30%的异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杨学轩张庆磊裴志强卢彦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分离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