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752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包括机箱,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外壳,电池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筒,所述电池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中设置有水利驱动装置,电池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燃料电池堆,机箱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装置。利用增压后水的冲击力对导流板进行撞击,使得导流板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扇叶进行转动,进而产生散热所需的气流,剩余的水通过循环管再次进入蓄水池中,完成反复利用,通过利用电化学反应后产生水,作为动力源来对燃料电池堆进行散热,不仅提升该装置的性能,通过对生成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提升了该装置的环保节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为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燃料电池中有一种利用氢气和空气作为燃料的电池,空气氢气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通过氢气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现有大大部分电化学反应生成的水会被直接排放,由于生成的水中没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降低装置环保节能性,所以亟需一种能够对电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水进行再次利用的燃料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具备利用电环学反应生成的水对燃料电池进行散热等优点,解决了电化学反应后的水直接排放,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包括机箱(1),机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外壳(2),电池外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筒(3),风筒(3)与电池外壳(2)的内部相通,电池外壳(2)的左右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循环管(7),循环管(7)的形状为一个倒“U”形,循环管(7)中设置有水利驱动装置,循环管(7)横管的底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扇叶(9),扇叶(9)的形状为“十”字形,电池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燃料电池堆,机箱(1)的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7),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包括机箱(1),机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外壳(2),电池外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筒(3),风筒(3)与电池外壳(2)的内部相通,电池外壳(2)的左右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循环管(7),循环管(7)的形状为一个倒“U”形,循环管(7)中设置有水利驱动装置,循环管(7)横管的底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扇叶(9),扇叶(9)的形状为“十”字形,电池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燃料电池堆,机箱(1)的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7),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堆包括固定架(15),固定架(15)固定连接在机箱(1)的顶面,固定架(15)的形状为一个“U”形,固定架(15)横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端板(10),端板(10)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阳极(11),阳极(1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电解质(12),电解质(1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阴极(13),阴极(13)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5)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燃料管(4),固定架(15)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排气管(5),燃料管(4)位于排气管(5)的顶部,燃料管(4)与排气管(5)互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制气驱动的纳米丝支撑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帅陈麒如句学轩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