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373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包括第一面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导热封装胶层、光伏电池层、隔热封装胶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面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热封装罩。本发明专利技术光伏幕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集热杆传输给导热板,导热板能够导热杆将热量传输给导热封装罩,两侧的导热封装罩使得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更好,使得光伏电池芯片保持低温工作,提高光伏电池层的功率,从而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在导热封装罩的内侧设置有反射玻璃,反射玻璃能够对两侧的光线进行反射,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光伏电池层处,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幕墙的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幕墙
,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是利用光伏效应,即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也可以叫做太阳能电池板,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用户太阳能电源、交通领域、光伏电站、通信领域等。传统的光伏组件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很小,一般先将它们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通过一个二极管(防止电流回输)输出,并且把它们封装在一个不锈钢、铝或其他非金属边框上,安装好正面的封装玻璃及背面的背板,充入氮气进行密封。随着光伏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光伏幕墙逐渐代替传统玻璃幕墙。光伏幕墙不仅能满足装饰或建造需求,还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公知的光伏幕墙的结构为五层层压结构:玻璃-封装胶-光伏电池-封装胶-玻璃,这五层层压结构形成后通过封装、组装接线盒等工艺就形成了光伏幕墙。光伏幕墙中的光伏电池包括光伏电池芯片和汇流条。光伏电池芯片能够将太阳能装换为电能。汇流条将电能汇集,以便后期利用。而现有的光伏幕墙用光伏电池芯片光电转换率较低,而且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后转化为较多的热量,使得光伏电池片的温度较高,功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包括第一面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导热封装胶层、光伏电池层、隔热封装胶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面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热封装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封装胶层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分别贯穿导热封装胶层的侧壁,并固定连接设置于导热封装罩内侧壁的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反射玻璃,所述导热板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集热杆,所述集热杆远离导热板的一端穿过导热封装胶层的侧壁,并与光伏电池层接触,所述导热封装罩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透明散热板,一端的所述导热封装罩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T型卡块,另一端的所述导热封装罩外侧壁上设置有T型卡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均采用超白压延玻璃、超白浮法玻璃、普通浮法玻璃或镀了减反射膜的玻璃,所述第一面板层的厚度为3-5毫米,所述第二面板层的厚度为2-4毫米。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乙烯—醋酸乙烯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所述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300-400微米。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封装胶层和隔热封装胶层的厚度为100-300微米,所述光伏电池层内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光伏电池芯片,所述光伏电池芯片的数量与集热杆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集热杆对应一个光伏电池芯片,所述集热杆与光伏电池芯片接触设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的左右两端侧壁均通过导热胶与导热杆连接,所述导热封装罩采用高透明钢化玻璃,所述反射玻璃位于导热封装胶层的上方,所述T型卡槽与T型卡块相匹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并将选取的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切割,切割后利用清洗机进行清洗、烘干,在第一面板层的上端铺设第一粘接层,并在第一粘接层的上表面铺设导热封装胶层,将导热板插入到叠层件中的导热封装胶层中,使得导热板贯穿导热封装胶层,并对导热板进行裁切,使得导热板与导热封装胶层平齐,在导热板上间隔均匀的固定多个集热杆,在导热封装胶层的上表面依次铺设有光伏电池层、隔热封装胶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面板层得到叠层件;b)将得到的叠层件进行层压处理,层压处理后在导热板左右两端的侧壁上涂覆有导热胶,在左端的导热封装罩上开设T型卡槽,在右端的导热封装罩上固定设置T型卡块,并在两个导热封装罩的内侧固定反射玻璃,在导热杆远离导热封装罩的一侧涂覆有导热胶,将两个导热封装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的左右两端侧壁上,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内侧壁的导热杆与导热板接触,利用导热胶将导热杆与导热板粘接得到光伏组件;c)安装时利用T型卡块和T型卡槽将多个光伏组件进行卡接,卡接时将透明散热板朝向室内外侧,并在多个光伏组件的连接出填充密封胶得到太阳能光伏幕墙。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a)中光伏电池层上多个光伏电池芯片焊接设置在光伏电池层中,光伏电池芯片焊接完成后进行EL测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中层压处理后利用封装胶进行包边处理,导热胶采用卡夫特耐高温导热硅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c)中密封胶采用透明散热硅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导热封装胶层、导热板、集热杆、导热杆、导热封装罩、隔热封装胶层,光伏幕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集热杆传输给导热板,导热板能够导热杆将热量传输给导热封装罩,两侧的导热封装罩使得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更好,使得光伏电池芯片保持低温工作,提高光伏电池层的功率,从而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隔热封装胶层能够防止光伏电池层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二面板层处,使得第二粘接层老化,在导热封装罩的内侧设置有反射玻璃,反射玻璃能够对两侧的光线进行反射,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光伏电池层处,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幕墙的功率;2、本专利技术将导热封装罩与第一面板层和第二面板层连接时,导热杆与导热板能够通过导热胶粘连在一起,既能够对导热封装罩进行定位,又能够保证导热杆与导热板接触,使得导热杆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保证光伏电池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导热杆和导热封装罩散出,通过T型卡槽和T型卡块的设置方便光伏幕墙的安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导热封装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板层;2第一粘接层;3导热封装胶层;4光伏电池层;5隔热封装胶层;6第二粘接层;7第二面板层;8导热封装罩;9导热板;10导热杆;11反射玻璃;12集热杆;13透明散热板;14T型卡块;15T型卡槽;16光伏电池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包括第一面板层1,所述第一面板层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导热封装胶层3、光伏电池层4、隔热封装胶层5、第二粘接层6和第二面板层7,所述第一面板层1和第二面板层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热封装罩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层(1),所述第一面板层(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导热封装胶层(3)、光伏电池层(4)、隔热封装胶层(5)、第二粘接层(6)和第二面板层(7),所述第一面板层(1)和第二面板层(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热封装罩(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层(1),所述第一面板层(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导热封装胶层(3)、光伏电池层(4)、隔热封装胶层(5)、第二粘接层(6)和第二面板层(7),所述第一面板层(1)和第二面板层(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热封装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封装胶层(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9),所述导热板(9)的两端分别贯穿导热封装胶层(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设置于导热封装罩(8)内侧壁的导热杆(10),所述导热杆(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反射玻璃(11),所述导热板(9)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集热杆(12),所述集热杆(12)远离导热板(9)的一端穿过导热封装胶层(3)的侧壁,并与光伏电池层(4)接触,所述导热封装罩(8)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透明散热板(13),一端的所述导热封装罩(8)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T型卡块(14),另一端的所述导热封装罩(8)外侧壁上设置有T型卡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层(1)和第二面板层(7)均采用超白压延玻璃、超白浮法玻璃、普通浮法玻璃或镀了减反射膜的玻璃,所述第一面板层(1)的厚度为3-5毫米,所述第二面板层(7)的厚度为2-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第二粘接层(6)为聚乙烯—醋酸乙烯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第二粘接层(6)的厚度为300-4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封装胶层(3)和隔热封装胶层(5)的厚度为100-300微米,所述光伏电池层(4)内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光伏电池芯片(16),所述光伏电池芯片(16)的数量与集热杆(12)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集热杆(12)对应一个光伏电池芯片(16),所述集热杆(12)与光伏电池芯片(16)接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9)的左右两端侧壁均通过导热胶与导热杆(10)连接,所述导热封装罩(8)采用高透明钢化玻璃,所述反射玻璃(11)位于导热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清陈守辉苏青梅杨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