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73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散热装置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空腔,装置本体中包括框架和散热装置,散热装置设置于框架的两侧,框架中包括凹槽和两侧的侧边框,凹槽设置于两组侧边框的中部,凹槽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翻转板,每组翻转板的外侧表面均通过铰链与框架的一侧活动固定,翻转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转杆,转杆活动固定于转槽的内部,每组转槽均开设于凹槽的两侧壁上,转槽的中部底端开设有透气槽,左右两侧空腔均与散热装置连通,散热装置中包括风扇,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风扇将凹槽内的空气抽出,加速空气流通,水冷管将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最后由风扇将冷气从透气槽中抽出,将电子元器件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提高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具体是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多余的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很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这时电子散热器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散热器是针对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的装置,大多数都是制成铝合金型材,根据元器件大小切断成需要的尺寸,铝合金型材通常具有沟槽结构或中空内腔。但是,目前结构的电子散热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其散热齿为条状,铝合金型材的沟槽结构或中空内腔与风向顺向时,风的流动比较顺畅,散热效果尚好;当风向横向于铝合金型材的沟槽结构或中空内腔时,风的流动受阻,散热效果变差,因而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受风向的影响明显。另一方面,电子散热器在使用前需要与电子元器件及机体之间进行连接,一般是通过螺钉与电子产品安装紧固在一起,而使用这种安装方式在装配时,操作人员需要多次拧动调整螺钉才能完成安装,使得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空腔(211),所述装置本体(1)中包括框架(2)和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设置于框架(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中包括凹槽(21)和两侧的侧边框(23),所述凹槽(21)设置于两组侧边框(23)的中部,所述凹槽(2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翻转板(22),每组所述翻转板(22)的外侧表面均通过铰链(222)与框架(2)的一侧活动固定,所述翻转板(22)的两侧均设置有转杆(221),所述转杆(221)活动固定于转槽(224)的内部,每组所述转槽(224)均开设于凹槽(21)的两侧壁上,所述转槽(224)的中部底端开设有透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空腔(211),所述装置本体(1)中包括框架(2)和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设置于框架(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中包括凹槽(21)和两侧的侧边框(23),所述凹槽(21)设置于两组侧边框(23)的中部,所述凹槽(2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翻转板(22),每组所述翻转板(22)的外侧表面均通过铰链(222)与框架(2)的一侧活动固定,所述翻转板(22)的两侧均设置有转杆(221),所述转杆(221)活动固定于转槽(224)的内部,每组所述转槽(224)均开设于凹槽(21)的两侧壁上,所述转槽(224)的中部底端开设有透气槽(212),左右两侧所述空腔(211)均与散热装置(3)连通,所述散热装置(3)中包括风扇(31),所述风扇(31)设置于侧边框(23)的顶端中部,所述侧边框(23)的一侧开设有液体出口(6),另一侧所述侧边框(23)的另一侧开设有液体入口(5),所述液体出口(6)和液体出口(6)之间设置有水冷管(51),所述水冷管(51)设置于框架(2)的底端,所述水冷管(51)的一侧连通有转接盘(61),所述转接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禹成晶顾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网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