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65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包括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上设有控制模块、执行器模块、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控制的执行模块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发声模块产生稳定的平面波,再经过执行器模块的调节后,平面波形状符合设计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利用控制技术将原来的被动式结构变成主动式结构,结合声学超表面的声操纵原理,共同运用到本装置中,实现了高效的声波操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声波波阵面控制的声学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
技术介绍
声学超表面是一种具有特殊声学性能的超材料,能够利用亚波长厚度的人工结构实现对声波的操纵,声学超表面结构上主要分为迷宫型、共振腔型和薄膜型,功能上可分为透射型、吸收型和反射型,尽管它能够实现声异常折射、声学隐身斗篷和声聚焦等功能,然而传统的声学超表面采用的是被动式结构,无法根据需求变换结构,从而功能单一,可实际应用性差。最近几年出现了几种新型的可调节型声学超表面,其中一种通过调节共振腔里的液面高度来调节有效体积模量,从而调节入射波和折射波的相位差,然而由于液体的流动性,这种类型的声学超表面无法倾斜翻转,且操控速率低下,实用性较差。另一种通过动态调节每个独立螺旋单元深度的声学超表面尽管实现了定向聚焦波束等功能,但是这种结构只能用于对反射声波的控制。因此,现在需求一种能够实现高效且多功能操控透射声波的声学超表面来提升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纵效率较高的声学超表面,利用编程控制方法来实现声学超表面的可调节性,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包括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上设有控制模块、执行器模块、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控制的执行模块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优选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模块框架、盖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支撑模块框架是由角铝组成,相邻角铝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框架结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依次从上到下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模块框架上,盖板与支撑模块框架可转动连接,盖板位于上支撑板的上部。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计算机、主控制器、集成电路实验板、从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第一电源、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和第二电源,集成电路实验板与支撑模块相连;计算机与主控制器之间通过USB数据线电连接,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通过跳线与从控制器电连接且固定在集成电路实验板上,第一电源与集成电路实验板电连接且为从控制器供电,第二电源与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执行器模块电连接,第二电源为执行器模块供电。优选地,所述执行器模块包括声学超表面单元和丝杆滑块步进电机,声学超表面单元的下部与丝杆滑块步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声学超表面单元的上部与上支撑板相连,丝杆滑块步进电机与支撑模块通过螺栓固连,丝杆滑块步进电机带动声学超表面单元反复运动。优选地,所述声学超表面单元包括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和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和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固连,声学超表面单元底座呈“T”字型结构,声学超表面单元主体为腔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测量模块包括麦克风、麦克风支座、固定压片、长直尺和数据采集仪,麦克风放置在麦克风支座上并与数据采集仪电连接,三个长直尺构成H形结构并通过固定压片以及螺栓连接到支撑模块上。优选地,所述发声模块包括平面波发生器,平面波发生器内部集成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平面波发生器与支撑模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消声模块包括消音泡沫,消音泡沫置于支撑模块的上支撑板与盖板之间;消音泡沫的表面设置为连续排列的三角劈尖,消音泡沫的表面沿测量声场外围排列,以利于声音的吸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利用控制技术将原来的被动式结构变成主动式结构,结合声学超表面的声操纵原理,共同运用到本装置中,实现了高效的声波操纵。2、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采用的是Arduino微控制器,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高效稳定的完成各种任务。3、本专利技术不同于泵体式的控制方法,采取机械传动可直接改变声学超表面的结构,系统响应快,传输效率高。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装置的部分自动化,由于采用的是编程控制方法,Arduino微控制器可以进行多次编程,易于二次开发,对不同的声学超表面都能实现控制,能减少材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模块的装配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控制模块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执行器模块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超表面单元和丝杆滑块步进电机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模块;2、控制模块;3、执行器模块;10、平面波发生器;11、固定压片;12、盖板;13、上支撑板;14、消音泡沫;15、丝杆滑块步进电机;16、下支撑板;17、麦克风;18、长直尺;20、上位监视系统;21、主控制器;22、集成电路实验板;23、从控制器;24、电机驱动模块;25、第一电源;26、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7、第二电源;28、电阻丝;30、声学超表面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到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包括支撑模块1,支撑模块1上设有控制模块2、执行器模块3、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2控制的执行模块3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发声模块产生稳定的平面波,再经过执行器模块3的调节后,平面波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如图2所示,支撑模块1包括支撑模块框架、盖板12、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支撑模块框架是由多个角铝组成,角铝上设置有角铝连接孔,相邻角铝之间通过螺栓穿过角铝连接孔从而连接为框架结构。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依次从上到下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模块框架上,盖板12与支撑模块框架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与支撑模块框架通过合页相连,盖板12位于上支撑板13的上部。盖板12、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均由亚克力板制成,盖板12、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的尺寸参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和更改。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模块2包括计算机20、主控制器21、集成电路实验板22、从控制器23、电机驱动模块24、第一电源25、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和第二电源27。计算机20与主控制器21之间通过USB数据线电连接,主控制器21与从控制器23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通过跳线与从控制器23电连接且固定在集成电路实验板22上,第一电源25与集成电路实验板22电连接且为从控制器23供电,第二电源27与电机驱动模块24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与执行器模块3电连接,第二电源27为执行器模块3供电。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27与电机驱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支撑模块(1)上设有控制模块(2)、执行器模块(3)、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2)控制的执行模块(3)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支撑模块(1)上设有控制模块(2)、执行器模块(3)、测量模块、发声模块和消声模块,发声模块产生的声波通过由控制模块(2)控制的执行模块(3)调节后,由测量模块进行检测被调节后的声波数据,消声模块将产生的声音做消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1)包括支撑模块框架、盖板(12)、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支撑模块框架是由角铝组成,相邻角铝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框架结构;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6)依次从上到下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模块框架上,盖板(12)与支撑模块框架可转动连接,盖板(12)位于上支撑板(13)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设计的可调节声学超表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计算机(20)、主控制器(21)、集成电路实验板(22)、从控制器(23)、电机驱动模块(24)、第一电源(25)、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和第二电源(27),集成电路实验板(22)与支撑模块(1)相连;计算机(20)与主控制器(21)之间通过USB数据线电连接,主控制器(21)与从控制器(23)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模块(26)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通过跳线与从控制器(23)电连接且固定在集成电路实验板(22)上,第一电源(25)与集成电路实验板(22)电连接且为从控制器(23)供电,第二电源(27)与电机驱动模块(24)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24)与执行器模块(3)电连接,第二电源(27)为执行器模块(3)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继良周鑫龚柯梦欧阳华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