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478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所述装置由一个通道、若干个依次等距离排列的腔体和反射板组合而成;反射板设置于腔体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具有很高的反射率,结构简单,可以用3D打印将结构打印出来,实现多种角度的反射。克服了独立设计结构带来的固有损耗,也避免了过去结构的复杂设计,损耗高,体积庞大,成本高昂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化与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耦合给声学功能器件的制备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制备精度,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学超表面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声学超表面是一种由人工微单元构成的亚波长超薄二维表面结构,主要由于其具备平面、超薄等独特物理特性及对声波的灵活调控能力,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声学超表面基于亚波长厚度,由于它的小尺寸,结构设计灵活且简单,以这种基础往往更容易产业化与集成化,主要的核心是通过特定声波反射单元的设计来精确的调控声波波前达到相位的排布,从而实现对声波的任意操控与产生许多奇特的现象。超表面的设计则是通过控制内部单元的结构大小、介质材料或方向位置来实现离散的相位梯度变化且满足0-2π相位范围覆盖,通过排布单元从而实现任意相位的调制,产生不同于传统的波操控能力。这种的设计思想,打破了某些表现自然规律的限制,在亚波长的单元结构下,调节相位突变实现对声波更加灵活高效的调控。超表面是一种厚度远小于工作波长的人工超薄层状材料,可以对声波的幅度、相位等多种属性进行灵活有效的调控,从而实现多样化的超常性质。声波入射到经过人工特定排布的表面后会在反射或者折射的界面上遵循广义斯涅尔定律,而过去调控反射主要是根据通过逐个单元的设计,并且结构形状复杂,迫使声波产生一定的相位延迟,并通过采样出离散单元的相位差,从而达到所需的单元结构来调控声波的反射或折射。经典的声学超表面的设计是建立在广义斯涅尔定律的理论思想上,而为了相位突变往往需要众多形态多样化的声波反射单元去提供额外的相位补偿,且复杂的设计和存在的固有损耗会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声超表面单元设计中,声波反射单元大部分为单独设计,其相互之间的耦合效应往往被忽略,通过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会导致在处理大角度声场调控时,会出现旁瓣等现象,造成反射率大大降低的问题。如专利CN107293283A提供了一种声学超表面和声波聚焦装置,声学超表面包括:多个第一声波反射单元和多个第二声波反射单元,多个第一声波反射单元与多个第二声波反射单元相互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声波反射单元与第二声波反射单元的出射声波的相位延迟差为180度,第一声波反射单元与第二声波反射单元对入射声波具有相同的透射率;第一声波反射单元和第二声波反射单元分别包括:一体式连接的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的下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矩形凸起;上平板上的两个相邻的矩形凸起的中间设置有第一缝隙,下平板上设置有第二缝隙。虽然该专利可以通过调整声学超表面单元的排布方式或排布顺序,实现对不同的声波调节的功能。但仍然会出现旁瓣等现象,造成反射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声超表面在处理大角度声场调控时,会出现旁瓣等现象,造成反射率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所述装置由至少两个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组成;所有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开口方向相同,且通道宽度不同,每相邻两个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0.03λ,λ为声波波长。以往的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的设计中,声波反射单元大部分为单独设计,其相互之间的耦合效应往往被忽略,通过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会导致在处理大角度声场调控时,会出现旁瓣等现象,造成反射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声波反射单元排列好以后当做一个整体,一方面考虑到了整体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各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宽度不同,使得机构单元的相位覆盖了较宽的范围,可实现多种角度的反射,从而具提高了反射率。优选地,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的宽度的变化规律为逐渐变大或变小。优选地,每相邻的两个声波反射单元的离散相位步长为π/4。所述装置由多个声波反射单元构成,声波反射单元之间是独立的,间隔距离相等,每个单元之间没有连接。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规律是每相邻的两个声波反射单元的离散相位步长为π/4。相位步长即两个相邻的单元的反射相位之差。优选地,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由一个通道、反射板、若干个依次相邻排列的腔体组合而成;所述反射板和腔体的腔壁都由刚性板构成,每个腔体的长度相同;反射板设置于通道的末端,且与端部的腔体连接;所述通道的宽度和腔体的宽度之和等于反射板的长度。优选地,所有腔体的开口朝向通道。优选地,所述腔体为4个。优选地,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的总体参数为:w=0.12λ,h=0.345λ其中,w是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的宽度,h为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的长度;λ为波长。优选地,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的内部结构参数为:h1=0.01λ,h2=0.005λ其中,h1为腔体的开口宽度,h2为腔体壁的厚度;优选地,每个声波反射单元的相位随着w2的增大而减小,其中w2为通道的宽度。优选地,w1+w2=w其中,w1为腔体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由通道宽度不同的声波反射单元依次等距离排列组成,由于各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宽度不同,使得机构单元的相位覆盖了较宽的范围,可实现多种角度的反射,从而具提高了反射率。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反射率高,声波基本上都反射出来,没有在设计单元内损耗从而克服了独立设计结构带来的固有损耗。此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用3D打印将声波反射单元打印出来。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简化与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耦合(即通过等距离的排列声波反射单元,使排列后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给声学功能器件的制备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制备精度,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示意图。图2为声波反射单元示意图。图3为随着功能参数w1变化的相位和透射系数图。图4(a)为相位差为π/4的8个反射型结构声压带;图4(b)为3430Hz下垂直入射得到近似10.3°反射模拟效果图。图5(a)为平面透镜图;图5(b)为在y方向上的离散相位分布图。图6(a)为声聚焦的声压图;图6(b)为沿着y方向在x=f处的声强分布图。图中:1-声波反射单元、1.1-通道、1.2-腔体、1.3-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由8个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1组成;所有声波反射单元1的通道1.1开口方向相同,且通道1.1宽度不同。每相邻两个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0.03λ,λ为声波波长。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1的通道1.1的宽度的变化规律为逐渐变小。每相邻的两个声波反射单元1的离散相位步长为π/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至少两个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组成;所有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开口方向相同,且通道宽度不同;每相邻两个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0.03λ,λ为声波波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至少两个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组成;所有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开口方向相同,且通道宽度不同;每相邻两个声波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0.03λ,λ为声波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依次等距离排列的声波反射单元的通道的宽度的变化规律为逐渐变大或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声波反射单元的离散相位步长为π/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单元由一个通道、反射板、若干个依次相邻排列的腔体组合而成;
所述反射板和腔体的腔壁都由刚性板构成,每个腔体的长度相同;
反射板设置于通道的末端,且与端部的腔体连接;
所述通道的宽度和腔体的宽度之和等于反射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声超表面的声波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张开颜刘月嫦姚源卫吴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