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鼾声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65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鼾声屏蔽装置,涉及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主动降噪元件和白噪声发生器,壳体的一侧开口,开口用于接触使用者面部,壳体的内腔形成消音腔体,且主动降噪元件和白噪声发生器均安装在壳体上,主动降噪元件用于对鼾声主动降噪,白噪声发生器用于产生能够遮蔽主动降噪元件降噪后的微弱鼾声的白噪声。该鼾声屏蔽装置能够在保证使用者舒适的前提下,有效进行鼾声屏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鼾声屏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控制
,具体是涉及一种鼾声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夜间休息过程中,无论是在集体宿舍还是和家人共处一室,总会有困扰他人正常休息的一大因素——打鼾,长期打鼾不仅会影响他人休息和健康,更有可能造成彼此的矛盾滋生。医学研究证实,打鼾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鼻和鼻咽之间、口咽和软腭之间,以及舌根三处发生狭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时咽部肌肉松弛、舌根后坠等导致气流不能自由通过咽部的气道,导致咽部软组织振动,发出一种巨大的鼾声。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止鼾器包括物理类和刺激类,物理类主要包括止鼾贴和止鼾面罩,其作用机理为利用贴纸或面部松紧带来封闭嘴巴,以防止打鼾,这种方式对于使用者来说严重破坏睡眠舒适性;而各种刺激类的止鼾器,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振动等,使用方式有带手腕上的、带耳朵后面的、带脖子上的,此类患者带着止鼾器的同时需要配合做脑电图检查,可以明显的看到大脑皮层的觉醒,原理就是你打鼾旁边人把你叫起来,这样会打乱睡眠结构,慢性睡眠剥夺,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鼾声屏蔽装置,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动降噪元件和白噪声发生器,所述壳体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接触使用者面部,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消音腔体,且所述主动降噪元件和所述白噪声发生器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主动降噪元件用于对鼾声主动降噪,所述白噪声发生器用于产生能够遮蔽所述主动降噪元件降噪后的微弱鼾声的白噪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动降噪元件和白噪声发生器,所述壳体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接触使用者面部,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消音腔体,且所述主动降噪元件和所述白噪声发生器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主动降噪元件用于对鼾声主动降噪,所述白噪声发生器用于产生能够遮蔽所述主动降噪元件降噪后的微弱鼾声的白噪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固定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接触使用者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均为一端开口,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外周,且所述外壳体内壁和所述内壳体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的两端封堵,所述环形间隙内填充有吸音元件,所述吸音元件用于屏蔽鼾声,所述内壳体内腔形成所述消音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上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自所述内壳体的侧壁向远离所述内壳体中心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外壳体的开口固定在所述环形凸起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鼾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元件为吸音海绵;所述密封圈、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均为硅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明王一桐林恕锋边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