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65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包括:休息椅主体、头靠主体、有源降噪系统和物联网系统;有源降噪系统包括误差传声器、次级声源和第一控制器;头靠主体固定安装于休息椅主体的靠背上用户头部所在处,有源降噪系统固定安装于头靠主体上,物联网系统与有源降噪系统通讯连接,误差传声器、第一控制器和次级声源依次连接,误差传声器用于采集第一环境声信号,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环境声信号控制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在低频噪声较多的嘈杂场所,以头靠的形式提供降噪服务,并且不影响使用者听到广播等其他可听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
技术介绍
噪声是常见的环境污染,为了身心健康,人们对环境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人流较多的公众场所,旅客和顾客有休息的需求,为了给旅客和顾客更好的体验,这些场所大量布放按摩椅供他们疲惫时用于休息放松。然而,这些场所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使用按摩椅的用户的休息质量。因此,在嘈杂环境中提供具有降噪功能的休息椅,降低噪声对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在嘈杂环境中降噪,旅客和顾客可以使用主动降噪耳机。设计优良的主动降噪耳机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往往价格昂贵。大部分人并不会随身携带主动降噪耳机,即使带了,长时间使用也容易造成耳部不适。若是由按摩椅提供主动降噪耳机,则容易造成耳机损坏、丢失等问题,且与人耳密切接触的耳机由不同人使用,也容易带来卫生问题。在按摩椅上配置有源降噪头靠可以解决以上不足。头靠不与人耳接触,避免了佩戴不适和卫生问题,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降噪体验。有源降噪头靠的技术早已被提出,学者B.Rafaely和S.J.Elliott提出了有源降噪头靠的概念[RafaelyB,ElliottSJ.H2/H∞activecontrolofsoundinaheadrest:designandimplementation[J].IEEETransControlSystemsTechnology,1999,7(1):79-84.],证实了可行性。专利CN201810463634.9公开了一种有源降噪头枕,部分解决了车辆、船舱中的噪声控制问题。但是,已提出的有源降噪头枕系统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一般消费者使用。如果使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共享使用的模式,便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成本。由以上可知,现在没有低成本的、为一般消费者在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公众场所提供降噪和休息服务的产品出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能够应用在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低频噪声较多的嘈杂场所,以头靠的形式提供降噪服务,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体验,并且不影响使用者听到广播等其他可听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包括:休息椅主体、头靠主体、有源降噪系统和物联网系统;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包括误差传声器、次级声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头靠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休息椅主体的靠背上用户头部所在处,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头靠主体上,所述物联网系统与所述有源降噪系统通讯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第一控制器和次级声源依次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用于采集第一环境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声信号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可选的,所述有源降噪系统还包括:参考传声器,所述参考传声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第二环境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声信号和第二环境声声信号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可选的,所述次级声源为两个,对称固定于所述头靠主体的左右两侧,用于针对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分别产生消声信号。可选的,所述头靠主体包括中间枕、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所述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枕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侧枕、第二侧枕与所述中间枕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可选的,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物联网控制器、云服务器和移动终端,所述物联网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物联网控制器、云服务器和移动终端依次通讯连接,用户通过操作移动终端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可选的,所述消声信号的降噪档位可调。可选的,所述物联网控制器包括MCU、坐垫检测电路和语音提醒器,所述坐垫检测电路和语音提醒器均与所述MCU连接。可选的,所述物联网控制器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MCU连接,用于与所述云服务器通讯。可选的,所述物联网控制器还包括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MCU连接,用于与所述云服务器通讯。可选的,用户通过利用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支付的方式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休息椅可应用在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低频噪声较多的嘈杂场所,以头靠的形式提供降噪服务,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体验,并且不影响使用者听到广播等其他可听声;此外,该休息椅嵌入物联网技术,以共享模式分摊使用成本,且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休息椅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噪头靠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噪效果实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物联网系统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设备组网框图;符号说明:1-休息椅,2-降噪头靠,3-显示屏,4-坐垫检测电路,5-中间枕,6-第一侧枕,7-第二侧枕,8-参考传声器,9-第一误差传声器,10-第二误差传声器,11-第一次级声源,12-第二次级声源,13-控制器,14-物联网控制器,15-云服务器,16-移动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能够应用在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低频噪声较多的嘈杂场所,以头靠的形式提供降噪服务,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体验,并且不影响使用者听到广播等其他可听声。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休息椅1为半包裹、半仰卧、带扶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休息椅主体、头靠主体、有源降噪系统和物联网系统;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包括误差传声器、次级声源和第一控制器;/n所述头靠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休息椅主体的靠背上用户头部所在处,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头靠主体上,所述物联网系统与所述有源降噪系统通讯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第一控制器和次级声源依次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用于采集第一环境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声信号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休息椅主体、头靠主体、有源降噪系统和物联网系统;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包括误差传声器、次级声源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头靠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休息椅主体的靠背上用户头部所在处,所述有源降噪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头靠主体上,所述物联网系统与所述有源降噪系统通讯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第一控制器和次级声源依次连接,所述误差传声器用于采集第一环境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声信号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降噪系统还包括:参考传声器,所述参考传声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第二环境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声信号和第二环境声信号控制所述次级声源产生消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声源为两个,对称固定于所述头靠主体的左右两侧,用于针对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分别产生消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适合在嘈杂环境使用的休息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主体包括中间枕、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所述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枕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侧枕、第二侧枕与所述中间枕之间的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澳林廖文俊蒋骏杰李昕宸邹海山陈锴张志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