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362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应用于设定范围的建筑群,包括多个固定光伏装置,设为固定安装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多个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具有旋转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双向连接,以将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至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相连的用电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占地问题,提高光伏装置的产能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房屋用电、景区用电、商业用电等普遍是从市电中取电,若市电出现故障,则会导致房屋、景区和商铺等区域同时断电,对居民的生活和商家的经营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同时,大量用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期同时启动,会对市电带来过大的负担和冲击,严重会直接导致市电瘫痪。为了减少市电的负担以及融入节能减排的理念,会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区、商铺或景区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为区域内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避免大部分用电设备直接接入市电,同时避免市电故障所导致的大范围停电;但是,现有的部分供电系统仍然需要使用柴油发电机来供电,未实现减排效果;或大面积铺设光伏设备,导致占地问题严重,且部分光伏设备的安装位置并不合理,太阳光线被部分建筑物遮挡,导致光伏设备的产能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减少占地问题,提高光伏装置的产能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应用于设定范围的建筑群,包括:多个固定光伏装置,设为固定安装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多个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具有旋转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双向连接,以将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至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相连的用电负载。进一步地,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包括路面、雨棚顶部、建筑物楼顶、走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平面形光伏装置、建筑形光伏装置、树形光伏装置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包括光伏板、旋转支架、驱动设备和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光伏板装设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驱动设备相连,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远程控制模块与终端相连。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均设有其独立的储能设备,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均经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器还连接有市电。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器还连接有通讯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终端平台信号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终端平台包括手机终端和云平台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用电负载包括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照明设备、广播设备、摄像监控设备及停车场储能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停车场储能系统包括停车场内每个充电停车位均设有的储能充电桩。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设定区域内设立多个分散的光伏装置,实现分布式供电;同时,将固定光伏装置和活动光伏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让安装在不同光照地方上的光伏装置均能高效产能,提高光储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离网型光伏储能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利用市电供电的模块示意框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光伏装置的模块示意框图。图中:1、固定光伏装置;2、活动光伏装置;21、光伏板;22、旋转支架;23、驱动设备;24、远程控制模块;3、储能设备;4、充放电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新能源发电技术日益,新能源可以实现洁净无污染且可再生发电,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方便、便于采集、环保节能、清洁无污染、储量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应用于设定范围的建筑群,例如一定范围内的住房范围、或一定面积的景区范围、或一定建筑群的商铺区域等,为住房、景区或商铺提供分布式供电,减少市电负担,实现节能减排目的,打造生态化产城。本实施例中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至少包括有多个固定光伏装置1、多个活动光伏装置2和充放电控制器4。其中多个固定光伏装置1、多个活动光伏装置2均分散设立在不同的位置,同时将其安放在即闲置又无法有效利用的地方,充分利用空间,可减少占地问题。其中,固定光伏装置1设为固定安装角度的光伏装置,即光伏装置在安装时的安装角度已经固定,无法自行改变光伏板21的安装角度,因此即可将固定光伏装置1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且让固定光伏装置1的迎光面固定在可最大程度获取光能的角度上;例如雨棚的顶部、房屋的楼顶、或宽敞的路面上等地方。而固定光伏装置1可设为平面形光伏装置、建筑形光伏装置、树形光伏装置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组合。而活动光伏装置2则是具有一定旋转角度的光伏装置,活动光伏装置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太阳光的位置进行自动或被动调整,因此将活动光伏装置2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让活动光伏装置2的迎光面可长时间正对太阳光,以获取足够的太阳光能。例如可将活动光伏装置2安装在高楼建筑物侧旁的路面上,由于高楼建筑的高度相对较高,会在日出或日落期间遮挡活动光伏装置2的太阳光,使得活动光伏装置2在某个时间段只能接受到微弱的阳光,当该段被遮挡的时间过去后,活动光伏装置2即可在其余时间旋转追光,以达到与固定光伏装置1相近的采光效果。而活动光伏装置2同样可设为平面形光伏装置、建筑形光伏装置、树形光伏装置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活动光伏装置2,包括骨架、光伏板21、旋转支架22和驱动设备23,本实施例中骨架可搭建为塔状高楼的形状,骨架采用钢架结构支撑,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骨架外围设有多个旋转支架22,每个旋转支架22均与独立的驱动设备23相连,在每个旋转支架22上均固定有光伏板21,驱动设备23启动时可经旋转支架22带动光伏板21进行旋转,让光伏板21始终面向太阳光。而活动光伏装置2还包括有远程控制模块24,如图3所示,每个驱动设备23均通过远程控制模块24连接终端,区域管理人员即可通过终端来控制每个光伏板21的旋转角度,也可通过终端预先录入代码,并结合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来自动控制光伏板21的旋转角度。与此同时,还可在骨架的不同方位上分别安装有光照传感器,当控制模块判断得出哪个方位的光照强度最大时,即可将所有光伏板21都旋转至正对该方位,也可达到追光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分布式体现在将多个固定光伏装置1和多个活动光伏装置2分别设在设定范围建筑群内的不同位置上,利用分散的光伏装置对建筑群内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为该区域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能,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每个固定光伏装置1和活动光伏装置2均设有其独立的储能设备3,本实施例中储能设备3为电池包,固定光伏装置1和活动光伏装置2的储能设备3均与充放电控制器4相连,利用充放电控制器4来控制电池包的充电和放电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定范围的建筑群,包括:/n多个固定光伏装置,设为固定安装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n多个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具有旋转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n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双向连接,以将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至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相连的用电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定范围的建筑群,包括:
多个固定光伏装置,设为固定安装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
多个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具有旋转角度的光伏装置,分别装设在建筑群范围内太阳光线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
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双向连接,以将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至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相连的用电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线始终不受建筑物遮挡的位置包括路面、雨棚顶部、建筑物楼顶、走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光伏装置和所述活动光伏装置设为平面形光伏装置、建筑形光伏装置、树形光伏装置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光伏装置包括光伏板、旋转支架、驱动设备和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光伏板装设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驱动设备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广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