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96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5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属于移动电源的领域。其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太阳能板以及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当移动电源没有电且人们无法给移动电源直接充电时,将移动电源的太阳能板放在太阳下,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给移动电源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
本申请涉及电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可随身携带且自身具有储备电能的工具。随着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给手机充电的移动电源也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在外出时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有移动电源,从而方便给手机充电。有时人们外出时间较长且周围没有直接给手机充电的电源,例如爬山,此时手机没电时,人们通常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而当移动电源的电也用完时且人们无法给移动电源直接充电时,移动电源一般无法继续为手机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移动电源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太阳能板以及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电源没有电且人们无法给移动电源直接充电时,将移动电源的太阳能板放在太阳下,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给移动电源充电。优选的,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充电模块嵌入的嵌装槽,所述壳体外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太阳能板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槽底开设有与所述嵌装槽相连通的走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厚度与太阳能板的厚度相同,当太阳能板嵌入安装槽后,太阳能板与壳体表面相平,减少太阳能板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太阳能板与安装槽的配合,使太阳能连接于壳体上;走线孔方便导线穿过,使太阳能板与充电模块可通过导线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槽槽底涂布有胶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板与壳体连接时,先将安装槽槽底涂布胶水层,再将太阳能板嵌入安装槽内,通过胶水层的胶水,使太阳能板与壳体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与壳体连接的PCB板、蓄电池以及供电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供电器包括连接于所述PCB板的电源输出器,所述壳体开设有供电源输出器穿设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输出器通过充电线与手机连接,使得充电模块通过电源输出器供手机供电。优选的,所述供电器还包括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外出没有携带充电线时,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给手机充电,十分方便。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壳体通过硅胶胶水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通过硅胶胶水与壳体连接,提高蓄电池与壳体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使蓄电池于嵌装槽内更加稳定;同时,硅胶胶水凝结后较为柔软,当移动电源发生震动时,硅胶胶水具有缓冲能力,减少蓄电池与壳体发生碰撞。优选的,所述PCB板连接有触点开关,所述壳体穿设有按动所述触点开关的按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钮按动触点开关,使触点开关控制移动电源的打开和关闭,减少移动电源的浪费。优选的,所述按钮包括穿设于所述壳体的抵接部以及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抵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嵌装槽的内侧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按动抵接部,使抵接部与触点开关接触,弹性部的一端与抵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当人们按动抵接部与触点开关接触时,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抵接部的外力消失后,弹性部恢复弹性形变,使抵接部回到原处,方便人们下次按动抵接部。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开设所述嵌装槽的底座以及覆盖所述嵌装槽的盖板,所述底座开设有供所述盖板嵌入的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与盖板相互连接形成壳体,使壳体方便制作,另外,由于壳体内部具有嵌装槽,整个壳体在运输时所占运输空间较大,将底座与盖板分开包装并运输时可减少运输空间;通过盖板覆盖嵌装槽,使充电模块被盖板保护,减少充电模块受到的损伤;盖板的厚度与定位槽的厚度相同,通过将盖板嵌入定位槽,减少壳体使用时的占用空间。优选的,所述盖板开设有供无线充电线圈嵌入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底座连接后,无线充电线圈嵌入盖板的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槽壁与无线充电线圈相抵接,使移动电源移动时,减少无线充电线圈在壳体内的晃动。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移动电源没有电且人们无法给移动电源直接充电时,将移动电源的太阳能板放在太阳下,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给移动电源充电;2.当人们外出没有携带充电线时,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给手机充电,十分方便;3.人们通过按动抵接部,使抵接部与触点开关接触,弹性部的一端与抵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当人们按动抵接部与触点开关接触时,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抵接部的外力消失后,弹性部恢复弹性形变,使抵接部回到原处,方便人们下次按动抵接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电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与盖板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太阳能板和盖板的爆炸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与充电模块的爆炸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与按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底座;111、嵌装槽;112、定位槽;113、安装槽;114、走线孔;12、盖板;121、限位槽;13、通孔;2、太阳能板;3、充电模块;31、PCB板;311、触点开关;32、蓄电池;33、供电器;331、电源输出器;332、无线充电线圈;4、按钮;41、抵接部;42、弹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用于给手机充电。参照图1与图2,充电器包括壳体1、连接于壳体1上的太阳能板2以及充电模块3,充电模块3安装于壳体1内,且充电模块3与太阳能板2电连接。参见图2与图3,壳体1包括底座11与盖板12,底座11与盖板12均由竹子经过车床加工制成,底座11的其中一端面开设有供充电模块3嵌入的嵌装槽111,底座11在该端面开设有定位槽112,定位槽112与嵌装槽111相连通,定位槽112的厚度与盖板12的厚度相同,盖板12的其中一端面开设有限位槽121。盖板12与底座11连接时,盖板12带有限位槽121的一端面朝向底座11并将盖板12嵌入定位槽112中,且盖板12通过螺钉与底座11连接,盖板12嵌入定位槽112后覆盖住嵌装槽111,保护嵌入嵌装槽111内的充电模块3。参见图3,底座11远离嵌装槽111的侧面开设有供太阳能板2嵌入的安装槽113,安装槽113槽底涂布有胶水层,安装槽113的厚度与太阳能板2的厚度相同,使太阳能板2嵌入安装槽113后不突出底座11的侧面,安装槽113槽底开设有与嵌装槽111相连通的走线孔114。太阳能板2与底座11连接时,先在安装槽113槽底涂布胶水层,再将太阳能板2上的导线穿过走线孔114,最后将太阳能板2嵌入安装槽113,并通过胶水层与底座11连接。参见图4,充电模块3包括PCB板31、蓄电池32以及供电器33,PCB板31通过螺钉与嵌装槽111槽底连接,蓄电池3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的太阳能板(2)以及充电模块(3),所述充电模块(3)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充电模块(3)与所述太阳能板(2)电连接;所述壳体(1)开设有供所述充电模块(3)嵌入的嵌装槽(111),所述壳体(1)外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太阳能板(2)嵌入的安装槽(113),所述安装槽(113)槽底开设有与所述嵌装槽(111)相连通的走线孔(1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的太阳能板(2)以及充电模块(3),所述充电模块(3)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充电模块(3)与所述太阳能板(2)电连接;所述壳体(1)开设有供所述充电模块(3)嵌入的嵌装槽(111),所述壳体(1)外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太阳能板(2)嵌入的安装槽(113),所述安装槽(113)槽底开设有与所述嵌装槽(111)相连通的走线孔(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3)槽底涂布有胶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3)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PCB板(31)、蓄电池(32)以及供电器(33),所述蓄电池(32)与所述PCB板(31)电连接,所述供电器(33)包括连接于所述PCB板(31)的电源输出器(331),所述壳体(1)开设有供电源输出器(331)穿设的通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器(33)还包括与所述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斯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