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3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屏。背光装置包括壳体结构和背光结构。壳体结构开设有安置腔,安置腔具有开口。背光结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具有朝开口正对设置的出光面和与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底面,导光板还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面设有入光面,导光板还设有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沿第一端指向第二端,背光结构还包括网点,底面沿第二方向分成多个连续的子区域,各子区域沿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多个网点,同一子区域内相邻的两网点沿第一方向的距离沿第一方向依次递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出光面的整体亮度保持均匀,避免在出光面的局部出现亮暗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屏
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目前的背光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一端,并通过该端面而向导光板投射光线。导光板引导光线的传输,并将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而射出。但是,由于光源投射至导光板的大部分光线在导光板内传输的路径基本相同,使得大部分光线均集中在导光板靠近光源的某些部分,而出光面其他位置的光线数量较小,从而使得出光面的整体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旨在解决如何使出光面整体亮度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其包括:壳体结构,开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具有开口;以及背光结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朝所述开口正对设置的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入光面,所述光源相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朝所述入光面投射光线,所述导光板还设有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网点,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分成多个连续的子区域,各所述子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多个网点,所述子区域内相邻的两所述网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递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的形状为矩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点为半球状凸点、圆柱状凸点或长方体状凸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内的各所述网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呈线性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内相邻两网点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呈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板以及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连接所述底板且共同形成所述安置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相对所述入光面设置的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电路板且向所述入光面投射所述光线的灯珠。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屏,其包括所述背光装置,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结构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正对所述出光面设置。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各子区域内越靠近第二端,网点设置得越密集;而越靠近第一端,网点设置得越稀疏。即离光源越远的位置,网点沿第一方向设置得越密集,从而使光线在远离光源的第二端能发生更多的折射、散射及反射,进而增大了远离光源的出光面的亮度,使出光面的整体亮度保持均匀,避免在出光面的局部出现亮暗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导光板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显示屏;101、背光装置;102、显示面板;10、壳体结构;11、底板;12、环形侧板;20、背光结构;21、导光板;22、发射片;23、膜片;24、光源;241、电路板;242、灯珠;13、安置腔;131、开口;41、第一方向;42、第二方向;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入光面;214、底面;217、出光面;215、子区域;26、网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及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101,其用于与显示面板102配合。背光装置101包括壳体结构10和背光结构20。壳体结构10开设有安置腔13,安置腔13具有开口131,通过开口131可以将背光结构20设置于安置腔13。背光结构20包括光源24和导光板21。可选地,光源24在导电状态下,向导光板21投射光线。导光板21具有朝向开口131的出光面217和与出光面217相背设置的底面214,可选地,底面214和出光面217平行设置。即底面214朝安置腔13的腔底设置。导光板21还具有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端211的端面设有入光面213,光源24相邻第一端211设置并正对第一端211的端面设置,光源24朝入光面213投射光线。入光面213将光源24发射出的光线导入导光板21。底面214用于将投射在其表面的光线进行反射,以防止光线从底面214射出,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出光面217用于将部分光线射出导光板21,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底面214,使得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1内通过多次反射,并从第一端211传递到第二端212。第二端212的端面用于将入射到其的光线进行反射,以防止光线从第二端212的端面射出。导光板21还设有第一方向41和与第一方向41交错设置的第二方向42,第一方向41沿第一端211指向第二端212,即第一方向41是从第一端211指向第二端212的方向。背光结构20还包括网点26,底面214沿第二方向42分成多个连续的子区域215,各子区域215内沿第一方向41间隔凸设有多个网点26,同一子区域215内相邻的两网点26沿第一方向41的距离沿第一方向41依次递减,即在同一个子区域215内,任意两相邻的两网点26沿第一方向41的距离,沿第一端211指向第二端212的方向依次递减。各子区域215内越靠近第二端212,网点26设置得越密集;而越靠近第一端211,网点26设置得越稀疏。即离光源24越远的位置,网点26沿第一方向41设置得越密集,从而使光线在远离光源24的第二端212能发生更多的折射、散射及反射,进而增大了远离光源24的出光面217的亮度,使出光面217的整体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结构,开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具有开口;以及/n背光结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朝所述开口正对设置的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入光面,所述光源相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朝所述入光面投射光线,所述导光板还设有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网点,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分成多个连续的子区域,各所述子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多个网点,所述子区域内相邻的两所述网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递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开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具有开口;以及
背光结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朝所述开口正对设置的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入光面,所述光源相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朝所述入光面投射光线,所述导光板还设有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网点,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分成多个连续的子区域,各所述子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多个网点,所述子区域内相邻的两所述网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半球状凸点、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运宝曾祥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显光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