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23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包括腔压表、控制阀门、检测管、连接装置、移动控制结构以及管道控制结构,所述控制阀门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压表的底端,所述检测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阀门的背面,所述移动控制结构与所述连接装置另一侧面活动组装连接,所述管道控制结构活动螺接在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把持腔压表的部件,利于控制腔压表移动,还可以使仪器临时固定在某个设备的表面,另外,能够收集检测管,避免检测管影响检测工作,最后,在吸收意外拉扯力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气管钩与内活动杆意外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气缸检测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
技术介绍
利用一个基准容积(无泄漏)罩住被测工件,或将被测工件的泄漏孔与基准容积相连,向被测容器充入压缩空气,并一直保持充气状态,如果被测容器有泄漏,则泄漏空气流入基准容器,使其压力升高,检测该压力升高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计算出被测容器的泄漏流量;但是现有的气缸漏气检测仪存在以下缺陷:(1)在利用缸压表检测气缸压力以及漏气情况是,并没有提供控制移动仪器的部件,因此只能使操作人员受持缸压表进行检测,此方式使操作人员拿持仪器的姿势并不舒适,不方便的同时还会带给手掌一定的酸痛感,另外,还没有提供仪器临时固定的部件,导致无法空出操作人员的双手进行其他工作;(2)在使用气缸漏气检测仪检测时,仪器管道并没有提供一定的收集装置,因此导致管道随意的散落,在移动仪器时,管道很可能勾住其他设备,还可能出现绊倒操作人员的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包括,腔压表、控制阀门、检测管、连接装置、移动控制结构以及管道控制结构;所述控制阀门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压表的底端,所述检测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阀门的背面,所述移动控制结构与所述连接装置另一侧面活动组装连接,所述管道控制结构活动螺接在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下表面;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移动控制结构组装后起到控制并移动所述腔压表的作用,所述管道控制结构用于在检测工作中控制所述检测管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哨管,所述哨管另一端与气缸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哨管用于检测气缸漏气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控制阀门另一端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调节阀扭,所述调节阀扭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内部的疏通情况。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内部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侧表面内部固定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座内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固定齿,两个所述固定齿另一侧壁均固定熔接有牵动杆,两个所述牵动杆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座外部均固定熔接有拉块,所述牵动杆外表面位于所述连接座内部均活动套接有顶出弹簧,所述连接座一端下表面固定熔接有底螺管。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控制结构内部还包括控制盘,所述控制盘一侧壁两端均固定熔接有内连接块,两个所述内连接块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控制盘另一侧壁固定熔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一端固定熔接有掌心撑杆,所述控制杆另一端固定熔接有指勾杆,所述控制杆一端内部嵌入安装有吸铁石。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控制结构内部还包括内活动杆,所述内活动杆顶端螺纹套接在所述底螺管的内部,所述内活动杆一侧内部固定开设有侧移动槽,所述内活动杆内部活动嵌入有气管钩,所述气管钩一端下表面位于所述内活动杆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分别卡入所述气管钩的内部,所述气管钩活动贯穿所述侧移动槽。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侧移动槽的内壁均镀覆有耐磨镀层。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为塑料管或金属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通过设置有连接装置与移动控制结构,在利用腔压表检测的过程中,提供一种便于把持腔压表的部件,利于控制腔压表移动,使操作人员的检测工作更加便捷,另外,通过吸铁石将腔压表临时放置在某个设备表面,能够使操作人员空出双手进行管道连接等工作,且连接装置与移动控制结构分离后储存,不占据工具盒的空间,两个装置体积小,组装过程简单快捷。(2)通过设置有管道控制结构,将检测管缠绕在内活动杆的表面,并分别卡入气管钩的内部,因此实现收集检测管的效果,避免检测管影响检测工作,防止勾住其他设备,避免出现绊倒工作人员的现象,另外,当检测管收到意外拉扯时,检测管牵扯气管钩在侧移动槽内部移动,且复位弹簧同时受到挤压,在实现吸收意外拉扯力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气管钩与内活动杆意外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移动控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管道控制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腔压表;2、控制阀门;3、检测管;4、哨管;5、连接管;6、调节阀扭;7、连接装置;701、连接座;702、安装槽;703、固定齿;704、牵动杆;705、顶出弹簧;706、拉块;707、底螺管;8、移动控制结构;801、控制盘;802、内连接块;803、控制杆;804、掌心撑杆;805、指勾杆;806、吸铁石;9、管道控制结构;901、内活动杆;902、侧移动槽;903、气管钩;904、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阅图1-图4,其中,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包括,腔压表1、控制阀门2、检测管3、连接装置7、移动控制结构8以及管道控制结构9,所述控制阀门2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压表1的底端,所述检测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7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背面,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与所述连接装置7另一侧面活动组装连接,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活动螺接在所述连接装置7的一端下表面,所述连接装置7与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组装后起到控制并移动所述腔压表1的作用,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用于在检测工作中控制所述检测管3的位置。所述检测管3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哨管4,所述哨管4另一端与气缸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哨管4用于检测气缸漏气的情况。所述控制阀门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控制阀门2另一端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调节阀扭6,所述调节阀扭6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2内部的疏通情况,在腔压表1验表结束后,开始检测,哨管4另一端与气缸内部连接,随后观察腔压表1内部的指针变化,完成漏点检测的工作。所述连接装置7内部还包括连接座701,所述连接座701一侧表面内部固定开设有安装槽702,所述连接座701内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固定齿703,两个所述固定齿703另一侧壁均固定熔接有牵动杆704,两个所述牵动杆704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座701外部均固定熔接有拉块706,所述牵动杆704外表面位于所述连接座701内部均活动套接有顶出弹簧705,所述连接座701一端下表面固定熔接有底螺管707,在分离连接装置7与移动控制结构8时,拉动两侧的拉块706,通过牵动杆704的牵扯拉动固定齿703,并同时挤压顶出弹簧705,随后可以直接分离连接装置7与移动控制结构8。...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包括,腔压表(1)、控制阀门(2)以及检测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7)、移动控制结构(8)以及管道控制结构(9);/n所述控制阀门(2)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压表(1)的底端,所述检测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7)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背面,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与所述连接装置(7)另一侧面活动组装连接,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活动螺接在所述连接装置(7)的一端下表面;/n所述连接装置(7)与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组装后起到控制并移动所述腔压表(1)的作用,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用于在检测工作中控制所述检测管(3)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包括,腔压表(1)、控制阀门(2)以及检测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7)、移动控制结构(8)以及管道控制结构(9);
所述控制阀门(2)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压表(1)的底端,所述检测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7)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阀门(2)的背面,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与所述连接装置(7)另一侧面活动组装连接,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活动螺接在所述连接装置(7)的一端下表面;
所述连接装置(7)与所述移动控制结构(8)组装后起到控制并移动所述腔压表(1)的作用,所述管道控制结构(9)用于在检测工作中控制所述检测管(3)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3)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哨管(4),所述哨管(4)另一端与气缸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哨管(4)用于检测气缸漏气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控制阀门(2)另一端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调节阀扭(6),所述调节阀扭(6)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2)内部的疏通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气缸漏气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7)内部还包括连接座(701),所述连接座(701)一侧表面内部固定开设有安装槽(702),所述连接座(701)内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固定齿(703),两个所述固定齿(703)另一侧壁均固定熔接有牵动杆(704),两个所述牵动杆(704)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座(701)外部均固定熔接有拉块(706),所述牵动杆(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炯柯海丰梁咏明吴建泉谭权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为汽车产业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