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1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进口装置、壳体装置、换热装置、出口装置以及承载装置,进口装置包括密封垫以及上流管,密封垫下表面与上流管上表面连接,壳体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支撑杆,外壳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外壳上表面与上流管下表面焊接,换热装置包括内胆以及导热管,内胆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内胆外表面与外壳内表面连接,导热管安装于内胆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内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胆内压力变化引起爆炸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换热片加大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减缓流体流速,使流体在内胆中存留的时间加长,缓冲弹簧减少工作过程中对装置带来的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现有的换热器传热效率不高、换热面积小、结构复杂以及长时间的使用,内部压力过大,会造成换热器炸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换热器传热效率不高、换热面积小、结构复杂以及长时间的使用,内部压力过大,会造成换热器炸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进口装置、壳体装置、换热装置、出口装置以及承载装置,所述进口装置包括密封垫以及上流管,所述密封垫下表面与上流管上表面连接,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支撑杆,所述外壳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上表面与上流管下表面焊接,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内胆以及导热管,所述内胆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内胆外表面与外壳内表面连接,所述导热管安装于内胆内部,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出口流管,所述出口流管上表面与外壳下表面焊接,所述承载装置包括缓冲弹簧以及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杆下表面均设有一开孔,若干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分别与若干开孔内部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分别与若干支撑柱上表面连接,其中缓冲弹簧以及支撑杆的个数均为四个,缓冲弹簧的作用是减少工作过程中对装置带来的载荷,支撑杆的作用是支撑其上设备的重量。优选地,所述进口装置还包括进口流管,所述进口流管下表面与密封垫上表面连接,进口流管的作用是方便不同温度的流体进入内胆。优选地,所述壳体装置还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表面与外壳外表面连接,所述固定圈下表面与支撑杆上表面焊接,固定圈起到固定支撑杆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片,若干所述换热片侧表面与内胆内表面焊接,其中换热片的个数为九个,其作用是加大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减缓流体流速,使流体在内胆中存留的时间加长。优选地,所述出口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表面与出口流管下表面连接,密封圈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泄漏。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底座,若干所述底座上表面分别与若干支撑柱下表面焊接,底座起到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内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胆内压力变化引起爆炸事件造成人员伤亡。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换热片,加大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减缓流体流速,使流体在内胆中存留的时间加长。3.本技术中,通过设缓冲弹簧,减少工作过程中对装置带来的载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的外部等轴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的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进口装置;110、进口流管;120、密封垫;130、上流管;200、壳体装置;210、外壳;220、固定圈;230、支撑杆;300、换热装置;310、内胆;320、换热片;330、导热管;400、出口装置;410、出口流管;420、密封圈;500、承载装置;510、缓冲弹簧;520、支撑柱;53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进口装置100、壳体装置200、换热装置300、出口装置400以及承载装置500,进口装置100包括密封垫120以及上流管130,密封垫120下表面与上流管130上表面连接,壳体装置200包括外壳210以及支撑杆230,外壳210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外壳210上表面与上流管130下表面焊接,换热装置300包括内胆310以及导热管330,内胆31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内胆310外表面与外壳210内表面连接,导热管330安装于内胆310内部,出口装置400包括出口流管410,出口流管410上表面与外壳210下表面焊接,承载装置500包括缓冲弹簧510以及支撑柱520,若干支撑杆230下表面均设有一开孔,若干缓冲弹簧510一端分别与若干开孔内部上表面连接,若干缓冲弹簧510另一端分别与若干支撑柱520上表面连接,其中缓冲弹簧510以及支撑杆230的个数均为四个,缓冲弹簧510的作用是减少工作过程中对装置带来的载荷,支撑杆230的作用是支撑其上设备的重量。进一步地,进口装置100还包括进口流管110,进口流管110下表面与密封垫120上表面连接,进口流管110的作用是方便不同温度的流体进入内胆310。进一步地,壳体装置200还包括固定圈220,固定圈220内表面与外壳210外表面连接,固定圈220下表面与支撑杆230上表面焊接,固定圈220起到固定支撑杆230的作用。进一步地,换热装置300还包括换热片320,若干换热片320侧表面与内胆310内表面焊接,其中换热片320的个数为九个,其作用是加大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减缓流体流速,使流体在内胆310中存留的时间加长。进一步地,出口装置400还包括密封圈420,密封圈420上表面与出口流管410下表面连接,密封圈420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泄漏。进一步地,承载装置500还包括底座530,若干底座530上表面分别与若干支撑柱520下表面焊接,底座530起到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实施例二: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第一种温度的流体从进口流管110流入,经上流管130最终流入内胆310,第二种流体流入导热管330,两种流体在内胆310内交换热量,内胆310的设置防止温度变化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进口装置(100)、壳体装置(200)、换热装置(300)、出口装置(400)以及承载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装置(100)包括密封垫(120)以及上流管(130),所述密封垫(120)下表面与上流管(130)上表面连接,所述壳体装置(200)包括外壳(210)以及支撑杆(230),所述外壳(210)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210)上表面与上流管(130)下表面焊接,所述换热装置(300)包括内胆(310)以及导热管(330),所述内胆(31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内胆(310)外表面与外壳(210)内表面连接,所述导热管(330)安装于内胆(310)内部,所述出口装置(400)包括出口流管(410),所述出口流管(410)上表面与外壳(210)下表面焊接,所述承载装置(500)包括缓冲弹簧(510)以及支撑柱(520),若干所述支撑杆(230)下表面均设有一开孔,若干所述缓冲弹簧(510)一端分别与若干开孔内部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缓冲弹簧(510)另一端分别与若干支撑柱(520)上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进口装置(100)、壳体装置(200)、换热装置(300)、出口装置(400)以及承载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装置(100)包括密封垫(120)以及上流管(130),所述密封垫(120)下表面与上流管(130)上表面连接,所述壳体装置(200)包括外壳(210)以及支撑杆(230),所述外壳(210)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210)上表面与上流管(130)下表面焊接,所述换热装置(300)包括内胆(310)以及导热管(330),所述内胆(31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内胆(310)外表面与外壳(210)内表面连接,所述导热管(330)安装于内胆(310)内部,所述出口装置(400)包括出口流管(410),所述出口流管(410)上表面与外壳(210)下表面焊接,所述承载装置(500)包括缓冲弹簧(510)以及支撑柱(520),若干所述支撑杆(230)下表面均设有一开孔,若干所述缓冲弹簧(510)一端分别与若干开孔内部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缓冲弹簧(510)另一端分别与若干支撑柱(520)上表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洪春刘永交孙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博智科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