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46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贯穿连接有第一金属软管,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内卡环,第一内卡环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一卡合管;接头本体,接头本体设置在第一接头的一侧,接头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外卡环和第二外卡环;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设置在接头本体远离第一接头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便于实现接头本体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安装连接,同时可实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快速的拆卸分离,节省了拆卸和安装接头的时间,提高了接头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软管连接领域,具体为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
技术介绍
当流化介质速度较大时,固体颗粒开始带出。随着流化介质速度增大,颗粒夹带也愈多。这时空隙率增大,压降下降。固体颗粒在流体中形成悬浮状态的稀相,并与流体从流化床中一起夹带出去,这一个阶段就叫做气流输送阶段,也叫做稀相输送。金属软管接头是现代工业管路中的一种高品质的柔性管道,它主要由波纹管、网套和接头组成,它的内管是具有螺旋形或环形的薄壁不锈钢波纹管,波纹管外层的网套,是由不锈钢丝或钢带按一定的参数编织而成。软管两端的接头或法兰是与客户管道的接头或法兰相配的,软管的波纹管是由极薄壁的无缝或众焊不锈钢钢管经过高精度塑性加工成形的,由于波纹管轮廓的弹性特性决定了软管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抗疲劳性,使它很容易吸收各种运动变形的循环载荷,尤其在管路系统中有补偿大位移量的能力,在船舶管路系统中主要应用于管路介质为油或淡水的管路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能够补偿一定的相对位移,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目前,在对金属软管与机械装置进行连接或金属软管之间进行连接时往往需要使用软管接头,大多数接头都是与金属软管牢固固定,当需要更换金属软管或者接头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穿设有第一金属软管,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接头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内卡环,所述第一内卡环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一卡合管,所述第一卡合管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一卡片;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内穿设有有第二金属软管,所述第二接头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内卡环,所述第二内卡环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管,所述第二卡合管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二卡片;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外卡环和的第二外卡环,所述接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所述第一外卡环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外卡环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纹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径与第一外卡环的相等,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径与第一外卡环的相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卡环位于第一卡片和第一卡合管之间,所述第二内卡环位于第二卡片和第二卡合管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金属软管和第二金属软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金属氧化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头本体上与外接管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向外接管延伸的螺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头本体位于螺杆两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接头本体内部靠近调节阀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外接管内壁卡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通过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便于实现接头本体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安装连接,同时可实现接头本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快速的拆卸分离,节省了拆卸和安装接头的时间,提高了接头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第一内卡环和第二内卡环的内径大小,便于使金属软管卡合在第一卡片和第一卡合管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内卡环和第二内卡环的内径大小,便于使金属软管卡合在第二卡片和第二卡合管之间,避免金属软管与接头之间产生漏气现象,然后通过设置螺杆,便于选择是否开闭外接管管口,提高了接头本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的接头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接头;2、第一金属软管;3、第一外螺纹;4、第一内卡环;5、第一卡合管;6、第一卡片;7、接头本体;8、第一外卡环;9、第二外卡环;10、外接管;11、第二接头;12、第二金属软管;13、第二外螺纹;14、第二内卡环;15、第二卡合管;16、第二卡片;17、调节阀;18、螺杆;19、密封圈;20、活塞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1,所述第一接头1内穿设有第一金属软管2,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内卡环4,所述第一内卡环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一卡合管5,所述第一卡合管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一卡片6;第二接头11,所述第二接头11内穿设有有第二金属软管12,所述第二接头11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3,所述第二接头11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内卡环14,所述第二内卡环1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管15,所述第二卡合管1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二卡片16;接头本体7,所述接头本体7的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外卡环8和的第二外卡环9,所述接头本体7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10;所述第一外卡环8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3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外卡环9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13螺纹配合。其中,第一接头1的外径与第一外卡环8的相等,第二接头11的外径与第一外卡环8的相等,通过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便于实现接头本体7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11进行安装连接,同时可实现接头本体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11头进行拆卸分离。其中,第一内卡环4的内径小于第一卡片6的外径,且大于第一卡合管5的外径,第二内卡环14的内径小于第二卡片16的外径,且大于第二卡合管15的外径,通过设置第一内卡环4和第二内卡环14的内径大小,便于使金属软管卡合在第一卡片6和第一卡合管5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内卡环4和第二内卡环14的内径大小,便于使金属软管卡合在第二卡片16和第二卡合管15之间。其中,第一金属软管2和第二金属软管12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金属氧化层,通过设置保护层,避免第一金属软管2和第二金属软管12的表面产生锈蚀提高了第一金属软管2和第二金属软管12的使用寿命。其中,接头本体7与外接管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调节阀17,调节阀17靠近接头本体7的一侧设置有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接头(1),所述第一接头(1)内穿设有第一金属软管(2),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内卡环(4),所述第一内卡环(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一卡合管(5),所述第一卡合管(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一卡片(6);/n第二接头(11),所述第二接头(11)内穿设有有第二金属软管(12),所述第二接头(11)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3),所述第二接头(11)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内卡环(14),所述第二内卡环(1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管(15),所述第二卡合管(1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二卡片(16);/n接头本体(7),所述接头本体(7)的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外卡环(8)和的第二外卡环(9),所述接头本体(7)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10);所述第一外卡环(8)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3)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外卡环(9)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13)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更换的金属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1),所述第一接头(1)内穿设有第一金属软管(2),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内卡环(4),所述第一内卡环(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一卡合管(5),所述第一卡合管(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一卡片(6);
第二接头(11),所述第二接头(11)内穿设有有第二金属软管(12),所述第二接头(11)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3),所述第二接头(11)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内卡环(14),所述第二内卡环(14)的内侧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管(15),所述第二卡合管(1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第二卡片(16);
接头本体(7),所述接头本体(7)的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外卡环(8)和的第二外卡环(9),所述接头本体(7)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10);所述第一外卡环(8)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3)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外卡环(9)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13)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相输送管路的可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菲力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