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80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其包括建筑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内设置有隔热水箱,所述隔热水箱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传热块,所述隔热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抽水件,所述第一抽水件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本申请在屋顶内设置隔热水箱,在夏天时,阳光照射到屋顶后,阳光中的热量将被隔热水箱内的水吸收,以减少阳光中的热量通过屋顶传递至建筑内部的现象,从而对建筑主体内部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公告号为CN2098977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屋顶为单坡屋顶,单坡屋顶上设有滴灌装置、绿植、集水装置和总控制器,滴灌装置安装在单坡屋顶较高的那一侧,集水装置安装在单坡屋顶较矮的那一侧,绿植位于滴灌装置和集水装置之间,滴灌装置包括滴灌水箱和滴灌组件,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和集水箱,滴灌水箱和总控制器电性连接,集水箱和总控制器电性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夏天时,建筑外部的热量容易通过屋顶传递至建筑内部,使得建筑内部温度较高,而在冬天时,室内的温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夏天时对建筑主体内部进行降温,本申请提供一种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1)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的屋顶(2),所述屋顶(2)内设置有隔热水箱(4),所述隔热水箱(4)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传热块(5),所述隔热水箱(4)内设置有第一抽水件(6),所述第一抽水件(6)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1)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的屋顶(2),所述屋顶(2)内设置有隔热水箱(4),所述隔热水箱(4)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传热块(5),所述隔热水箱(4)内设置有第一抽水件(6),所述第一抽水件(6)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远离第一抽水件(6)的一端连通有储水箱(8),所述储水箱(8)连通有回收管(9),所述回收管(9)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与隔热水箱(4)内部连通,所述回收管(9)上设置有第二抽水件(10),所述储水箱(8)与水源连通;所述隔热水箱(4)内设置有通风管(11),所述通风管(11)一端与建筑主体(1)外部连通,所述通风管(11)设置有抽风机(12),所述通风管(11)远离抽风机(12)的一端通过换热柱(13)连通有连通管(14),所述换热柱(13)位于隔热水箱(4)内,所述连通管(14)远离换热柱(13)的一端与建筑主体(1)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柱(13)内开设有两个换热通道(15),所述通风管(11)与连通管(14)之间通过两个换热通道(15)进行连通,所述换热柱(13)内对应换热通道(15)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口(16),所述调节口(16)将换热通道(15)分隔成两个部分,所述换热柱(13)顶部对应调节口(16)的位置设置有安装箱(17),所述换热柱(13)内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口(16)内的两组阻挡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箱(17)内的驱动组件,两所述阻挡组件分别用于阻挡两个换热通道(15),所述驱动组件用于调节阻挡组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箱(17)内的下楔形块(20)、竖直设置于所述下楔形块(20)底部的滑移杆(19)、设置于所述滑移杆(19)底部的阻挡板(18)以及套设于所述滑移杆(19)外侧的弹簧(21),所述滑移杆(19)滑动穿设于换热柱(13)且对应调节口(16)的位置,所述滑移杆(19)远离下楔形块(20)的一端伸入调节口(16)内,所述阻挡板(18)位于调节口(16)内并用于阻挡换热通道(15),所述弹簧(21)两端分别与下楔形块(20)底部以及安装箱(17)内底面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平转动于所述安装箱(17)内的调节丝杆(23)、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箱(17)内的调节导向杆(24)、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丝杆(23)转动的调节电机(25)、设置于所述安装箱(17)内的滑动座(26)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6)底部的上楔形块(27),所述调节丝杆(23)和调节导向杆(24)的长度方向均与滑移杆(19)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调节丝杆(23)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换热通道(15)之间的水平连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调节丝杆(23)螺纹穿设于滑动座(26),所述调节导向杆(24)滑动穿设于滑动座(26),所述上楔形块(27)位于两个下楔形块(20)之间,所述上楔形块(27)分别与两个下楔形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中郑智鹏郑俊雄郑荣强郑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